【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瞬态冲击振动响应分析,尤其是涉及一种瞬态冲击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乘用车动力总成动态噪声的表现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的体验,而瞬态冲击噪声是其中主要噪声问题之一。由于动力传动系存在转动间隙,在动力切入和切出瞬间,会产生瞬间冲击振动噪声,纯电乘用车电驱系统中电机扭矩特性响应较发动机更快,且纯电乘用车没有扭转减振器,动力扭矩响应更直接,因此在其动力传动系产生的冲击更大,瞬态冲击噪声风险更高。在传统燃油车中,因为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配置扭转减振器,扭转减振器能够很好地控制发动机扭矩输出波动幅值,其踩油门/收油门时瞬态冲击噪声问题并不明显和突出,因此针对踩油门/收油门的瞬态冲击噪声的仿真预测应用也并不完善,未形成踩油门/收油门瞬态冲击噪声性能正向开发方法,目前纯电乘用车电驱系统开发中也缺少针对踩油门/收油门瞬态冲击噪声的仿真预测方法。因此如何构建面向整车纯电电驱系统的瞬态冲击振动响应分析模型成为了不容小觑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瞬态冲击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系统物理控制模型中包括电机转子轴模型、减速器输入轴花键连接模型、一级齿轮模型、一级输入轴轴承模型、一级中间轴轴承模型、二级齿轮模型、二级中间轴轴承模型、差速器壳体模型、差速器支撑前轴承模型、差速器支撑后轴承模型、差速器行星齿轮建模、左半轴锥齿轮模型、左半轴模型、左半轴万向节模型、右半轴锥齿轮模型、右半轴模型、右半轴万向节模型、减速器壳体模型、工况输入模型和信号输出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瞬态冲击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系统物理控制模型中包括电机转子轴模型、减速器输入轴花键连接模型、一级齿轮模型、一级输入轴轴承模型、一级中间轴轴承模型、二级齿轮模型、二级中间轴轴承模型、差速器壳体模型、差速器支撑前轴承模型、差速器支撑后轴承模型、差速器行星齿轮建模、左半轴锥齿轮模型、左半轴模型、左半轴万向节模型、右半轴锥齿轮模型、右半轴模型、右半轴万向节模型、减速器壳体模型、工况输入模型和信号输出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创建所述电驱系统物理控制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创建所述整车物理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驱系统物理控制模型和所述整车物理模型进行装配集成,以生成瞬态冲击振动响应分析原始模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种预设工况对应的试验采集数据包括扭矩特性曲线、瞬态冲击振动响应曲线、电机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学斌,金子嵛,于博瑞,郑天奇,郭相坤,张雪峰,范永琦,李哲,王若男,马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