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17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该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包括平叉,平叉包括第一支叉,第一支叉集成有储液腔和第一冷凝道,第一冷凝道呈蛇形排布,第一冷凝道的进液端与储液腔的出液口连通,储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冷凝道进入电机的冷却系统,储液腔的进液口与电机的冷却系统的出液口连通。该装置将第一冷凝道个储液腔集成在平叉上,不仅解决了电动车的电机散热的问题,还解决了冷凝器结构与平叉单独设置,进而占据整车支架的部分空间,进一步导致整车空间的局促,线路布局也比较混乱,可靠性也比较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辆具有环保节能、骑行舒适、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电动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0003]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燃油摩托车的造价和技术也越来越高,高速电摩随着市场变化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0004]现阶段电池是电动车最重要的部件,大功率电摩的电池相对比较庞大,占据整车多半布局空间,对电机和电控的有效布局受到很大局限性,想要电机电控体积更小,动力更强劲,对电机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对电机的水冷或油冷势在必行,现阶段主要冷凝器结构为成熟的铜管或铝管加冷却铝珊结构,再加外置冷却液储藏室结构,该设置不仅导致整车空间的局促,线路布局也比较混乱,可靠性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冷凝器结构占据整车支架的部分空间,进一步导致整车空间的局促,线路布局也比较混乱,可靠性也比较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该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包括平叉,所述平叉包括第一支叉,所述第一支叉集成有储液腔和第一冷凝道,所述第一冷凝道呈蛇形排布,所述第一冷凝道的进液端与所述储液腔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储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冷凝道进入电机的冷却系统,所述储液腔的进液口与所述电机的所述冷却系统的出液口连通。
[0007]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二支叉,所述第二支叉与所述第一支叉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叉集成有第二冷凝道,所述第二冷凝道呈蛇形排布,所述第二冷凝道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冷凝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凝道的出液端与所述冷却系统的进液口连通。
[0008]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过油导管,所述过油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过油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道的进液端连通。
[0009]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叉凹设有第一冷凝槽,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支叉固接且封闭所述第一冷凝槽,所述第一冷凝槽与所述第一盖板围设成所述第一冷凝道;
[0010]所述第二支叉凹设有第二冷凝槽,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支叉固接且封闭所述第二冷凝槽,所述第二冷凝槽与所述第二盖板围设成所述第二冷凝道。
[0011]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凝道沿所述第一支叉的长度方向延伸或沿所述第一支叉的宽度方向延伸;
[0012]所述第二冷凝道沿所述第二支叉的长度方向延伸或沿所述第二支叉的宽度方向延伸。
[0013]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叉凹设有储液槽;
[0014]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三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一支叉固接且封闭所述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与所述第三盖板围设成所述储液腔。
[0015]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叉开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0016]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叉开设有观测孔,所述观测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0017]所述平叉还包括透明板,所述透明板封闭所述观测孔。
[0018]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液腔沿所述第一支叉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液板,多个所述隔液板将所述储液腔分割成多个分隔腔,多个所述分隔腔相互连通。
[0019]作为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叉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平叉还包括防水透气阀,所述防水透气阀封闭所述透气孔。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技术提供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该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包括平叉,平叉包括第一支叉,第一支叉集成有储液腔和第一冷凝道,第一冷凝道呈蛇形排布,第一冷凝道的进液端与储液腔的出液口连通,储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冷凝道进入电机的冷却系统,储液腔的进液口与电机的冷却系统的出液口连通。装有该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电动车在行驶中,液泵将储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冷凝道抽至电机的冷却系统内,在此过程中,第一冷凝道通过自然风冷对第一冷凝道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被冷却后的冷却液进入冷却系统后对电机进行散热,携带有电机热量的冷却液流过冷却系统后流至储液腔中。该装置不仅解决了电机散热的问题,还解决了冷凝器结构与平叉单独设置,进而占据整车支架的部分空间,进一步导致整车空间的局促,线路布局也比较混乱,可靠性也比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叉(不包含第一盖板和第三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叉(不包含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与图4相配合的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叉(不包含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中:
[0029]1、第一支叉;11、储液腔;111、储液槽;112、第三盖板;121、第一冷凝槽;122、第一盖板;13、加油孔;14、观测孔;15、隔液板;16、透气孔;
[0030]2、第二支叉;211、第二冷凝槽;212、第二盖板;
[0031]3、过油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叉,所述平叉包括第一支叉(1),所述第一支叉(1)集成有储液腔(11)和第一冷凝道,所述第一冷凝道呈蛇形排布,所述第一冷凝道的进液端与所述储液腔(11)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储液腔(11)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冷凝道进入电机的冷却系统,所述储液腔(11)的进液口与所述电机的所述冷却系统的出液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二支叉(2),所述第二支叉(2)与所述第一支叉(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叉(2)集成有第二冷凝道,所述第二冷凝道呈蛇形排布,所述第二冷凝道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冷凝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凝道的出液端与所述冷却系统的进液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油导管(3),所述过油导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过油导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道的进液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叉(1)凹设有第一冷凝槽(121),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一盖板(122),所述第一盖板(122)与所述第一支叉(1)固接且封闭所述第一冷凝槽(121),所述第一冷凝槽(121)与所述第一盖板(122)围设成所述第一冷凝道;所述第二支叉(2)凹设有第二冷凝槽(211),所述平叉还包括第二盖板(212),所述第二盖板(212)与所述第二支叉(2)固接且封闭所述第二冷凝槽(211),所述第二冷凝槽(211)与所述第二盖板(212)围设成所述第二冷凝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亮高超
申请(专利权)人: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