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压电元件回收能量进行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装置。
技术介绍
压电材料的高频响应特性与机电耦合特性使其在结构的智能化和振动噪声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对各种各样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主动方法与被动方法研究的较多,理论也较成熟。主动控制虽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一般需要传感器、驱动器、功率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功放等外部设备,不仅成本高,而且系统较为庞大复杂,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难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因此在可靠性、质量和体积都具有较高要求的航空航天系统中难以得到具体应用。被动控制方法是通过在压电元件表面电极之间串联适当的外部分支电路,来耗散或吸收由于结构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被动控制比较简单,易于实现,但缺点是分支电路中的电感和电阻参数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对于低频振动往往需要较大的电感等,虽然可以用运算放大器组成较大的电感,但是运算放大器需要电源供电,即需要外界供电,因此其通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以上两种传统控制方法中的不足,人们相继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半主动或半被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压电能量回收的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能量单元、压电传感单元和系统电路,其中,压电能量单元由至少一个贴设在被控结构表面的第一压电元件(1)组成,压电传感单元由至少一个贴设在被控结构表面的第二压电元件(2)组成;系统电路包括能量回收接口电路单元、极值检测单元、初始充电电路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能量储存单元;所述的能量回收接口电路单元包括电感(L)、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整流二极管(D1、D2、D3、D4),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立即存储电能的第一电容(C1);第一压电元件(1)的输入端贴设在被控结构表面,输出端通过电感(L)与第一开关(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进浩,沈辉,季宏丽,朱孔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