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三聚 氰胺、尿素及甲醛为原料,利用金属氯化物为模板剂和活化剂,经过溶解、聚合、固化、炭化、 水洗、烘干等步骤,制备得到含氮中孔碳材料的方法,属于多孔与新型碳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多孔碳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被广泛用作吸附剂、催化剂载体、电池和超 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最常见的多孔碳材料是活性炭,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活性炭以微孔 为主,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性能需要。例如在电容器材料领域,微孔碳虽然有超高的比表面 积,但由于其孔径小(< 2nm),不利于电解液的渗透和自由出入,仅有少部分表面得到有效 利用,绝大部分表面对超级电容器没有贡献,这使得电容的实际测量值仅为理论值的20%, 影响了超级电容器的功率特性(J.Power Sources, 2006. 161 730) 0因此,在很多应用领 域,不仅要求多孔碳有高的比表面积,而且要求其有大孔径、大孔容和较窄的孔径分布。因 此,许多研究者试图在保持多孔碳高比表面积的同时,通过不同制备方法或工艺过程来获 得高中孔率、大孔容及孔径分布窄的中孔碳材料。这些方法主要有催化活化法、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表面积含氮中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模板法和活化法,由三聚氰胺、尿素以及甲醛的聚合物,经过脱水、固化、炭化、洗涤以及干燥等过程制备得到含氮中孔碳材料的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用金属氯化物作为模板剂和活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俭一,黄玉安,杨丰,白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