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60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侧梁包括型材主体,型材主体进一步包含外壳以及导管,导管安置于外壳内,其中,导管连接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并在二者间传递冷却液。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在不增加整体生产成本和降低性能的情况下,通过简单改变局部结构进一步释放更大空间以增加电池体积并且进一步增加行驶里程,同时又优化了电驱系统的散热。同时又优化了电驱系统的散热。同时又优化了电驱系统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代电气化车辆来说,车辆的行驶里程是车辆制造厂商以及驾驶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而车辆行驶里程与车辆电池的电量正相关。为了最大化车辆行驶里程,对车辆电池的电量已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车辆电池的体积不得不逐渐增大。逐渐增大的车辆电池体积进一步要求占据更大的车身空间。目前的很多车辆制造厂商会采取压缩周边附件体积的方案,以在车辆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上都为车辆电池提供最大化的车身空间。
[0003]但是,本专利技术人认识到,在现有技术的该类解决方案中仍然存在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总结了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且不应当用于限制权利要求。根据在此描述的技术可设想到其他实施方式,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意图被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0005]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认识到,需要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该改进的方案能够进一步为车辆电池释放更大空间以增加电池体积并且进一步增加行驶里程,同时又能够优化电驱系统的散热,且生产成本低。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侧梁,该车辆侧梁包括型材主体,型材主体包含:
[0007]外壳;
[0008]导管,导管安置于外壳内,r/>[0009]其中,导管连接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并在二者间传递冷却液。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导管包括向电驱冷却系统传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和从电驱冷却系统接收冷却液的出液管。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连接肋板相互连接并连接至外壳内侧。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型材主体包含位于导管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吸能结构位于车身固定衬套与导管之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吸能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在外壳上下两侧的成对凹入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外壳还具有纵长凹槽,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
液管路/高压线束。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车辆侧梁还包括第二型材主体,第二型材主体包含:
[0017]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具有纵长凹槽,
[0018]其中,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液管路/高压线束。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型材主体包含位于纵长凹槽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型材主体和第二型材主体分别位于车辆横向两侧。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车辆侧梁还包括液密接头,导管分别通过液密接头连接至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外壳与导管一体成型。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型材主体还包括立板,立板构造为分隔导管与车辆的电池包冷却系统。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电驱系统,该电驱系统包含:
[0025]冷却液泵;
[0026]电驱冷却系统;
[0027]车辆侧梁,包括型材主体,型材主体具有外壳和安置于外壳内的导管,导管连接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并在二者间传递冷却液。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导管包括向电驱冷却系统传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和从电驱冷却系统接收冷却液的出液管。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型材主体包含位于导管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车辆侧梁还包括第二型材主体,第二型材主体包含:
[0031]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包含纵长凹槽,
[0032]其中,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液管路/高压线束。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型材主体包含位于纵长凹槽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型材主体和第二型材主体分别位于车辆横向两侧。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系总成,该动力系总成包括:
[0035]电池包;
[0036]至少部分地位于电池包内的用于冷却电池包的第一冷却系统;
[0037]与电池包电联接的电驱系统,电驱系统包含:
[0038]配置用于冷却电驱系统的第二冷却系统;
[0039]设置在电池包的侧面的侧梁,侧梁包括沿着电池包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主体,型材主体具有外壳和安置于外壳内的导管,导管配置用于向第二冷却系统传递冷却液,
[0040]其中,第二冷却系统与第一冷却系统通过电池包侧壁以及侧梁而相互间隔开,且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流体不连通。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
的车辆侧梁。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参考以下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省略相关的元件,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比例可能已经被放大,以便强调和清楚地示出本文描述的新颖特征。另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系统部件可以被不同地布置。此外,在附图中,贯穿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
[0043]图1示出了应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气化车辆的示意图;
[0044]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电驱系统的示意图;
[0045]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端视图;
[0046]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立体图;
[0047]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车身固定衬套的放大图;
[0048]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型材主体的端部放大图;
[0049]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第二型材主体的端部放大图;
[0050]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型材主体的立体图;
[0051]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型材主体和液密接头的部分放大图;
[0052]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车辆侧梁的第二型材主体的立体图;
[0053]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动力系总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其他实施例可以采取各种替代形式。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某些功能可能被夸大或最小化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公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侧梁,包括型材主体,所述型材主体包含:外壳;导管,所述导管安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导管连接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并在二者间传递冷却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导管包括向所述电驱冷却系统传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和从所述电驱冷却系统接收冷却液的出液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连接肋板相互连接并连接至所述外壳内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型材主体包含位于所述导管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吸能结构位于车身固定衬套与所述导管之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外壳上下两侧的成对凹入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外壳还具有纵长凹槽,所述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液管路/高压线束。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还包括第二型材主体,所述第二型材主体包含: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纵长凹槽,其中,所述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液管路/高压线束。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第二型材主体包含位于所述纵长凹槽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型材主体和第二型材主体分别位于车辆横向两侧。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还包括液密接头,所述导管分别通过所述液密接头连接至所述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外壳与导管一体成型。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型材主体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构造为分隔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殷斌王国桢贺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