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侧梁、电驱系统、动力系总成以及相应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代电气化车辆来说,车辆的行驶里程是车辆制造厂商以及驾驶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而车辆行驶里程与车辆电池的电量正相关。为了最大化车辆行驶里程,对车辆电池的电量已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车辆电池的体积不得不逐渐增大。逐渐增大的车辆电池体积进一步要求占据更大的车身空间。目前的很多车辆制造厂商会采取压缩周边附件体积的方案,以在车辆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上都为车辆电池提供最大化的车身空间。
[0003]但是,本专利技术人认识到,在现有技术的该类解决方案中仍然存在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总结了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且不应当用于限制权利要求。根据在此描述的技术可设想到其他实施方式,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意图被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侧梁,包括型材主体,所述型材主体包含:外壳;导管,所述导管安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导管连接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并在二者间传递冷却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导管包括向所述电驱冷却系统传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和从所述电驱冷却系统接收冷却液的出液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连接肋板相互连接并连接至所述外壳内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型材主体包含位于所述导管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吸能结构位于车身固定衬套与所述导管之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外壳上下两侧的成对凹入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外壳还具有纵长凹槽,所述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液管路/高压线束。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还包括第二型材主体,所述第二型材主体包含: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纵长凹槽,其中,所述纵长凹槽构造为容纳制动液管路/高压线束。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第二型材主体包含位于所述纵长凹槽的车辆外侧方向上的吸能结构。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型材主体和第二型材主体分别位于车辆横向两侧。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还包括液密接头,所述导管分别通过所述液密接头连接至所述冷却液泵和电驱冷却系统。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外壳与导管一体成型。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梁,其中,所述型材主体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构造为分隔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殷斌,王国桢,贺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