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51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照相模组。该照相模组具有镜头及影像传感器。镜头具有一镜筒、至少一前镜片组及一后镜片组,该前镜片组固设在镜筒内,该后镜片组包括一滤波透光盖体及形成于该滤波透光盖体一侧的镜片。该影像传感器具有基板、固设在基板上的影像感测元件、电性连接基板及影像感测元件的信号线及固持在基板上的支架。所述后镜片组及镜筒均设置在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照相模组的镜片与滤波透光盖体整合为一体,从而可减小照相模组的体积并可提高照相模组的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相模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上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其为美国专利公开第20060290802号揭露的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照相模组r。该照相模组r具有一镜座io'、一镜头20,及一影像传感器30,。该镜座IO,呈中空筒状,镜头20, 具有一镜筒21'及至少一固设在该镜筒21'内的镜片22'。影像传感 器30'具有一基座31'、 一影像感测元件32'及一透光盖体34',影 像感测元件32'具有影像感测区321',该影像感测元件32'组装在 基座31,上,透光盖体34,通过黏胶33,固设在基座31,上,影像感 测元件32'的影像感测区321'由透光盖体34'及黏胶33'完全封闭。 在制造该照相模组l'时,先分别制造镜片22'和透光盖体34',将 镜片22'组装在镜筒21'内形成镜头20',再分别将镜头20'和透光 盖体34,组装在镜座IO,上和基座31,上。然而,由于该照相模组l'的镜头20'及影像传感器30'采用先 分别独立地组装再通过镜座IO,将二者连接的方式,为防止组装误 差导致镜片22,与透光盖体34,发生干涉,必须在镜片22'与透光盖 体34'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从而难以进一步减小该照相模组l'的体积;并且上述照相模组r的制造方法生产效率较低。此外,为了达到所需的光学成像效能,往往必须增加镜片数目, 但这会造成镜头厚度增加,而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应 用于电子产品的照相模组亦需随之小型化。并且由于影像传感器可以感测人眼无法看见的红外光,照相模 组必须具有过滤红外光的功能,现有一般采用在照相模组的某一元件上镀红外光过滤膜的方式使照相模组具有过滤红外光的功能。由于塑料镜片无法耐受镀膜过程的高温,而在非球面的模造玻璃上镀膜无法获得良好的均匀特性,故往往必须在平板玻璃上镀红外光过滤镀膜以形成一红外光过滤镜片,或是采用具有吸收红外光特性的玻璃平板镜片,并将该红外光过滤镜片组装在照相模组内。另外,为了防止在组装过程中有微小灰尘或异物掉落在影像传感元件表面而妨碍影像感测功能,往往必须在将影像传感器组装在基板上后就立即组装一片玻璃盖板以隔绝微小灰尘或异物。然而该玻璃盖板和红外光过滤镜片占据照相模组内相当大的空间,同时也导致最后一片镜片距离影像传感器较远,限制了镜头的成像效能并且不利于照相模组的小型化。即使能够将玻璃盖板和红外光过滤镜片整合为单一滤光片,仍然限制了镜头的成像效能且不利于照相模组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縮 小体积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相模组,其包括镜头及影 像传感器。该影像传感器具有基板、固设在基板上的影像感测元件、 电性连接基板与影像感测元件的信号线及固设在基板上的支架,该 支架与所述影像感测元件固设在基板的同一侧。该镜头具有一镜筒及至少一前镜片组及一后镜片组,该前镜片组固设在镜筒内;该镜 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后镜片组包括一具有过滤红外光功能的 滤波透光盖体及形成于该滤波透光盖体一侧的镜片,该后镜片组设 置在支架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照相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大片具有过滤红外光功能的滤波透光盖体一侧形成 若干个镜片,以形成一具有若干个镜片的光学元件阵列并使镜片固化;步骤二,将大片的滤波透光盖体进行分割,形成多个独立的后 镜片组。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照相模组通过将镜片形成于滤波透光盖体上 以形成后镜片组,使镜片与滤波透光盖体之间无间隙,从而减小了 该照相模组的体积,亦增加了该照相模组光学设计上的自由度,并 且其光学补偿效果更好,亦提升了该照相模组的效能。本专利技术照相模组的制造方法将镜片与与滤波透光盖体整合成 后镜片组,以阵列方式生产后再切割,可使后镜片组生产效率大为 提高,便于组装且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照相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照相模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照相模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照相模组的制造方法中将镜片形成于大片的滤波透光盖体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照相模组的制造方法中阵列形式制作的支架与大片的基板组合的示意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照相模组 1镜筒 11延伸部 112后镜片组 13 滤波透光盖体 132过滤镀膜 134基板 21信号线 23支持部 241 照相模组 r镜头 20'镜头前镜片组 镜片平板玻璃影像传感器影像感测元件支架承载部101111213113320222424210, 21,6镜片 22'基座 31,影像感测区 321'透光盖体 34'影像传感器 30' 影像感测元件 32' 黏胶 33'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的成目的及效 果,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及图3,该照相模组1包括一镜头10及一影像传 感器20。所述镜头IO具有一镜筒11、至少一前镜片组12及至少一后 镜片组13,所述前镜片组12及后镜片组13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该后镜片组13由球面或非球面的镜片131及滤波透光盖体132组 成,该滤波透光盖体132具有过滤人眼无法看见而影像感测元件 22可感测的红外光的功能。该滤波透光盖体132可为一平板玻璃 133,在该平板玻璃133朝向影像感测元件22的一侧镀有一过滤镀 膜134以达成过滤红外光的功效,镜片131形成在该平板玻璃133 背向影像感测元件22的一侧,如图2所示。该滤波透光盖体132 也可由具有吸收红外光特性的玻璃制成,如此则不需要镀过滤镀膜134,如图3所示。该镜筒11具有一呈圆筒状的镜筒壁111,镜筒壁111的一端 垂直于该镜筒壁111向内延伸有一环形的延伸部112。所述前镜片 组12固设在该镜筒11内邻近于延伸部112处。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所述影像传感器20具有一基板21、 影像感测元件22、信号线23及支架24。所述影像感测元件22固 设在基板21上,并通过信号线23与基板21电性连接以将影像信 号传递至基板21上。所述支架24具有支持部241及自支持部241 的一侧垂直于该支持部241延伸形成的承载部242。该支架24的 支持部241固持在基板21上,所述滤波透光盖体132固设在支架 24的承载部242上。滤波透光盖体132、基板21以及支架24形成 一封闭空间,所述影像感测元件22位于该封闭空间内,以防止灰尘落于影像感测元件22上。镜头10设置在支架24的承载部242 上,并使影像感测元件22位于镜头10的光路上,所述后镜片组 13位于镜筒11内且位于前镜片组12与影像感测元件22之间。 请参阅图4,为一种上述照相模组1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z 步骤一,在大片的滤波透光盖体132上涂布具有光学成像特性 的液体材料以形成特定形状,利用紫外光照射或其它方法固化形成 圆形非球面的镜片131,以形成一具有若干个镜片131的光学元件 阵列;步骤二,将大片的滤波透光盖体132沿图4中所示的虚线进行 分割,形成多个独立的后镜片组13。步骤三,将后镜片组13组装在支架24的承载部242上,然后 将后镜片组13与支架24的组合体固持在组装有影像感测元件22 的基板21上,最后将组装有前镜片组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相模组,包括影像传感器及镜头;所述影像传感器具有基板、固设在基板上的影像感测元件、电性连接基板与影像感测元件的信号线及固设在基板上的支架,该支架与所述影像感测元件固设在基板的同一侧;所述镜头具有一镜筒、至少一前镜片组及一后镜片组,该前镜片组固设在镜筒内,该镜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特征是:所述后镜片组包括一具有过滤红外光功能的滤波透光盖体及形成于该滤波透光盖体一侧的镜片,该后镜片组设置在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升源翁念亭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