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39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和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和流道;上模仁上开设有进胶口,进胶口底端与流道连通,流道远离进胶口的一端与型腔一侧最低端连通;上模仁内嵌设有自动伸缩杆,自动伸缩杆伸缩端底部固定设置有切刀,流道与型腔的连接处开设有缺口,切刀的刀口插接于缺口内;下模仁内开设有与型腔连通的第一顶针孔以及与流道连通的第二顶针孔,第一顶针孔内活动插接有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孔内活动插接有第二顶针;上述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通过切刀预先切断浇口与注塑产品,避免浇口与注塑产品被强制拉断在浇口断裂处产生塑料粉末。产品被强制拉断在浇口断裂处产生塑料粉末。产品被强制拉断在浇口断裂处产生塑料粉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潜伏式进胶是注塑模具上最常见的进胶方式之一,采用潜伏式进胶结构,在顶出成型硅胶时可以自动切断进胶口,减少人工剪进胶口的步骤。
[0003]但有些注塑产品的外表面不允许有水口印,如汽车门锁盖等,潜伏式进胶结构在大批量生产此类零件时存在如下问题:浇口与汽车门锁盖被强制拉断,浇口断裂处会产生塑料粉末,粘附在模具流道内,下一模注塑时,这些粉末会被冲到零件的表面,零件在电镀时,粘附在零件表面未熔融的胶粉在粗化过程中会脱落,在零件表面形成凹坑,导致零件外观不良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通过切刀预先切断浇口与注塑产品,避免浇口与注塑产品被强制拉断在浇口断裂处产生塑料粉末,已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和流道;
[0007]所述上模仁上开设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底端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流道远离所述进胶口的一端与所述型腔一侧最低端连通;
[0008]所述上模仁内嵌设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伸缩端底部固定设置有切刀,所述流道与所述型腔的连接处开设有缺口,所述切刀的刀口插接于所述缺口内;
[0009]所述下模仁内开设有与所述型腔连通的第一顶针孔以及与流道连通的第二顶针孔,所述第一顶针孔内活动插接有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孔内活动插接有第二顶针。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道包括:
[0011]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与所述进胶口连通;
[0012]潜伏式流道,所述潜伏式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0013]倾斜流道,所述倾斜流道与所述潜伏式流道远离所述主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倾斜流道远离所述潜伏式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倾斜流道与所述型腔连通的一端向下倾斜15
°‑
30
°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仁内还开设有冷料孔,所述冷料孔顶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料孔包括第一冷料孔和第二冷料孔,所述第一冷料孔底端与所述第二顶针孔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冷料孔的中心线、所述第二冷料孔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顶针孔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顶针孔的中心线均与水平线垂直。
[001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仁顶部设置有浇注道,所述浇注道底端与进胶口连通。
[0019]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通过将流道远离进胶口的一端设置为与型腔一侧最低端连通,以及在上模仁内嵌设自动伸缩杆,自动伸缩杆伸缩端底部固定设置有切刀,在注塑完成后,启动自动伸缩杆驱动切刀下移,切刀深入流道内,预先将流道与型腔内连接处从注塑产品上切除,通过切刀预先切断浇口与注塑产品,避免浇口与注塑产品被强制拉断在浇口断裂处产生塑料粉末,从而避免下一模注塑时,粉末会被冲到注塑产品的表面,注塑产品在电镀时,粘附在注塑产品表面,未熔融的胶粉在粗化过程中会脱落,在注塑产品表面形成凹坑,导致注塑产品外观不良而报废,即使在切刀切除过程中产生极少量粉末,由于流道远离进胶口的一端设置在型腔一侧最低端,极少量粉末也很难被冲进型腔内。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上模仁和下模仁合模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上模仁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下模仁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自动伸缩杆与切刀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上模仁;2、下模仁;3、型腔;4、流道;5、进胶口;6、自动伸缩杆;7、切刀;8、第一顶针孔;9、第二顶针孔;10、第一顶针;11、第二顶针;12、主流道;13、潜伏式流道;14、倾斜流道;15、冷料孔;16、第一冷料孔;17、第二冷料孔;18、浇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1和下模仁2,上模仁1和下模仁2合模时,上模仁1和下模仁2之间形成有型腔3和流道4,上模仁1上开设有进胶口5,进胶口5底端与流道4连通,流道4远离进胶口5的一端与型腔3一侧最低端连通,可以在上模仁1顶部设置浇注道18,浇注道18底端与进胶口5连通,合模时,熔融胶液通过浇注道18加入进胶口5,从进胶口5流入流道4,再从流道4注射到型腔3内,从而在型腔3内内形成注塑产品;上模仁1内还嵌设有自动伸缩杆6,自动伸缩杆6伸缩端底部固定设置有切刀7,流道4与型腔3的连接处开设有缺口,切刀7的刀口插接于缺口内,合模时,切刀7刀口气密堵塞在缺口内,防止熔融胶液从缺口处漏出;下模仁2内开设有与型腔3连通的
第一顶针孔8以及与流道4连通的第二顶针孔9,第一顶针孔8内活动插接有第一顶针10,第二顶针孔9内活动插接有第二顶针11。
[0031]在注塑完成后,启动自动伸缩杆6驱动切刀7下移,切刀7深入流道4内,预先将流道4与型腔3内连接处从注塑产品上切除,通过切刀7预先切断浇口与注塑产品,避免浇口与注塑产品被强制拉断在浇口断裂处产生塑料粉末,从而避免下一模注塑时,粉末会被冲到注塑产品的表面,注塑产品在电镀时,粘附在注塑产品表面,未熔融的胶粉在粗化过程中会脱落,在注塑产品表面形成凹坑,导致注塑产品外观不良而报废,即使在切刀7切除过程中产生极少量粉末,由于流道4远离进胶口5的一端设置在型腔3一侧最低端,极少量粉末也很难被冲进型腔3内;切刀7切割完成后,将上模仁1与下模仁2分离,驱动第一顶针10和第二顶针11,第一顶针10将型腔3内的注塑产品顶出,第二顶针11将流道4内的胶体顶出,清理残留在流道4内成型的胶体,防止影响下次进胶。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4包括主流道12、潜伏式流道13以及倾斜流道14,主流道12与进胶口5连通;潜伏式流道13与主流道12连通;倾斜流道14与潜伏式流道13远离主流道12的一端连通,倾斜流道14远离潜伏式流道13的一端与型腔3连通,优选地,潜伏式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1)和下模仁(2),所述上模仁(1)和所述下模仁(2)之间形成有型腔(3)和流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1)上开设有进胶口(5),所述进胶口(5)底端与所述流道(4)连通,所述流道(4)远离所述进胶口(5)的一端与所述型腔(3)一侧最低端连通;所述上模仁(1)内嵌设有自动伸缩杆(6),所述自动伸缩杆(6)伸缩端底部固定设置有切刀(7),所述流道(4)与所述型腔(3)的连接处开设有缺口,所述切刀(7)的刀口插接于所述缺口内;所述下模仁(2)内开设有与所述型腔(3)连通的第一顶针孔(8)以及与流道(4)连通的第二顶针孔(9),所述第一顶针孔(8)内活动插接有第一顶针(10),所述第二顶针孔(9)内活动插接有第二顶针(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4)包括:主流道(12),所述主流道(12)与所述进胶口(5)连通;潜伏式流道(13),所述潜伏式流道(13)与所述主流道(12)连通;倾斜流道(14),所述倾斜流道(14)与所述潜伏式流道(13)远离所述主流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刘德平覃宏先叶波张育富余加新姜根龙梁高辽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艾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