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60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母模仁、公模仁和产品型腔,母模仁上方安装有升降机构,公模仁下方安装有顶出机构,产品型腔下方设置有冷却机构。通过山字形结构的冷却通道可以引导冷却水流进现有技术的冷却管路难以冷却的区域,通过溢流的方法可以使冷却水与产品型腔充分接触,达到正常的、均匀的冷却效果,防止因冷却不均匀而导致粘模;通过第一顶杆在导轨上滑动斜向顶出产品型腔,同时和第二顶杆相互配合,使产品型腔顶出时受到的力更加平衡,避免顶出时受力不平衡导致粘模;调节三相变频电机变频器的频率,使产品缓慢与母模仁脱离,避免了产品与母模仁突然地脱离而破坏产品。母模仁突然地脱离而破坏产品。母模仁突然地脱离而破坏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的过程,是将温度较高的融熔塑料,通过高压注射进入温度较低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制品。成型周期是成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成型周期中二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对制品的冷却,模具温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型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与内在质量,以及塑件的成产效率,模具温度过高,成型收缩大,脱模后塑件变形率大,而且还容易造成溢料和粘模,因此冷却机构是模具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冷却机构是模具中开设的水道系统,它与外界水源连通,水道中通入冷却液,并使其不断的循环流动,从而将模具里多余热量带到模具之外。
[0003]现有技术中,需要注塑的产品形状各种各样,往往很多不规则的产品无法使冷却管道至产品型腔的冷却距离一致,会使模具内存在有些远离冷却管路的区域或者冷却水无法流经的区域无法达到正常的冷却效果,从而导致产品冷却不均匀,在脱模时造成产品卡在模里产生粘模,造成批量不良,不仅影响生产速度,也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水无法达到正常的冷却效果造成的产品粘模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包括母模仁和与所述母模仁相匹配的公模仁,所述母模仁与所述公模仁卡合连接,所述母模仁与所述公模仁卡合形成的产品型腔,所述母模仁上方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公模仁通过固定杆相连接,所述公模仁下方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顶出机构,所述产品型腔下方设置有冷却机构;
[0007]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呈山字形结构,所述冷却通道开口方向背离所述母模仁,所述冷却通道的一侧端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侧端通过第二出水管连接有第二出水口。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溢流道,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溢流道,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三相变频电机,所述三相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三相变频电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上分别设有第
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同轴驱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上同轴驱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母模仁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母模仁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支撑板、导轨、滚轮、弹簧、复位杆和推动杆,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连接有所述推动杆,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带所述弹簧的所述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公模仁的内腔并与所述母模仁邻接,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所述导轨,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所述产品型腔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产品型腔的一侧端与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通过山字形结构的冷却通道可以引导冷却水流进现有技术的冷却管路难以冷却的区域,通过溢流的方法可以使冷却水与产品型腔充分接触,从而使模具内有些远离冷却管路的区域也可以达到正常的、均匀的冷却效果,防止因冷却不均匀而导致粘模;
[0018](2)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通过第一顶杆在导轨上滑动斜向顶出产品型腔,同时和第二顶杆相互配合,使产品型腔顶出时受到的力更加平衡,避免顶出时受力不平衡导致粘模;
[0019](3)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通过调节三相变频电机变频器的频率,可以调节母模仁与产品型腔分离的速度,使产品缓慢与母模仁脱离,避免了产品与母模仁突然地脱离而破坏产品。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母模仁;2、公模仁;21、底座;3、产品型腔;4、冷却机构;5、顶出机构;7、升降机构;8、固定杆;31、浇口;41、进水口;42、第一出水口;43、第二出水口;421、第一出水管;422、第二出水管;410、进水管;431、溢流壁;44、冷却通道;441、第一溢流道;442、第二溢流道;443、主流道;51、第一顶杆;52、第二顶杆;53、支撑板;54、导轨;55、滚轮;56、弹簧;57、复位杆;58、推动杆;702、第一螺纹杆;703、第一螺纹块;704、第一连接杆;705、限位板;717、第
一轴承;707、第一从动齿轮;708、三相变频电机;709、底板;710、第二从动齿轮;711、主动齿轮;712、第二螺纹杆;713、第二螺纹块;714、第二连接杆;718、第二轴承;706、第一滚珠;716、第二滚珠;719、第一支撑体;720、第二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2所示,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包括母模仁1和与母模仁1相匹配的公模仁2,母模仁1与公模仁2卡合连接,公模仁2与母模仁1之间形成产品型腔3,产品型腔3的浇口31贯穿母模仁1且位于母模仁1的上表面,母模仁1上方安装有升降机构7,升降机构7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包括母模仁(1)和与所述母模仁(1)相匹配的公模仁(2),所述母模仁(1)与所述公模仁(2)卡合连接,所述母模仁(1)与所述公模仁(2)卡合形成的产品型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仁(1)上方安装有升降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7)与所述公模仁(2)通过固定杆(8)相连接,所述公模仁(2)下方连接有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方安装有顶出机构(5),所述产品型腔(3)下方设置有冷却机构(4);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进水口(41),所述进水口(41)通过进水管(410)与冷却通道(44)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44)呈山字形结构,所述冷却通道(44)开口方向背离所述母模仁(1),所述冷却通道(44)的一侧端通过第一出水管(421)连接有第一出水口(42),所述冷却通道(44)的另一侧端通过第二出水管(422)连接有第二出水口(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42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溢流道(441),所述第一出水管(421)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口(4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422)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溢流道(442),所述第二出水管(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4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底板(709),所述底板(709)上固定安装有三相变频电机(708),所述三相变频电机(708)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齿轮(711),所述三相变频电机(70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体(719)和第二支撑体(7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善产品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719)和所述第二支撑体(720)上分别设有第一从动齿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刘德平覃宏先叶波张育富余加新姜根龙梁高辽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艾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