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特别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装置制造的进展和技术工艺节点尺寸的降低,晶体管可能会受到短通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s;SCE)的影响,例如热载子劣化、障壁降低和量子限制以及其他范例。此外,随着较小技术节点的晶体管栅极长度降低,源极/漏极(source/drain;S/D)电子穿隧增加,这增加了晶体管的截止电流(当晶体管处于关闭配置时流过晶体管通道的电流)。硅(Si)/硅锗(SiGe)纳米结构晶体管,例如纳米线、纳米片和全绕式栅极(gate
‑
all
‑
around;GAA)装置是在较小技术节点上克服短通道效应的潜在候选装置。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晶体管,纳米结构晶体管是可以减少短通道效应并提高载子迁移率的有效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上述半导体装置包括多个纳米结构通道,其在一鳍状物结构的一部分的上方。上述半导体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多个纳米结构通道,在一鳍状物结构的一部分的上方;一栅极结构,其中该栅极结构的多个部分在该鳍状物结构的该部分的上方包裹于该多个纳米结构通道的周围;一源极/漏极区,邻近该多个纳米结构通道且邻近该栅极结构;以及多个内间隔物,在该栅极结构的该多个部分与该源极/漏极区之间,其中该多个内间隔物的至少一子集的长度大于该栅极结构的该多个部分的至少一子集的厚度,其中该多个内间隔物的至少上述子集的长度小于该栅极结构的该多个纳米结构通道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多个纳米结构通道包括:一第一纳米结构通道,在该鳍状物结构的该部分的上方;一第二纳米结构通道,在该第一纳米结构通道的上方;以及一第三纳米结构通道,在该第二纳米结构通道的上方;其中该源极/漏极区包括:一第一层,形成在一缓冲层的上方且在该多个内间隔物的上方;及一第二层,形成在该第一层的上方,其中该第一层在该第一纳米结构通道与该第三纳米结构通道之间为连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在该第三纳米结构通道的高度该第一层相对于该源极/漏极区的中心的一第一深度,大于在该第二纳米结构通道的高度该第一层相对于该源极/漏极区的中心的一第二深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一层沿着该第二层的两侧壁为连续,且沿着该第二层在上述两侧壁之间的底部为连续。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二层的掺杂浓度大于该第一层的掺杂浓度。6.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一鳍状物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在一基底的上方,该第二部分在该第一部分的上方;在该鳍状物结构的该第二部分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哈吉,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