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08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获取目标路网区域的交通信息;基于交通信息和子区划分原则对目标路网区域划分获得子区;子区包括多个交叉路口;基于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和子区的交通信息对目标路网区域的子区进行控制;其中,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自适应控制策略、感应协调控制策略和动态绿波控制策略。通过基于目标路网区域不同子区的道路特点,采用三种不同的子区控制策略实现对子区的协调控制,丰富了区域协调控制策略,减少了局部路口的交通负荷,提高了路网的道路通行能力,实现了目标路网区域的协调控制和流量均衡。现了目标路网区域的协调控制和流量均衡。现了目标路网区域的协调控制和流量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城市作为先行者已经在大力发展集成智能化的智能交通,即通过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形成集成化、标准化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而在转变的过程中,交通信号的主要控制模式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基于交叉口信号灯的控制来实现交通管控及优化,主要包括单点控制、干线控制以及区域控制,其中复杂程度最高、实现难度最大的就是区域协调控制。
[0003]区域协调控制简称面控制,是指将一个区域内的多个交叉口的车流运动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信号协调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或者车辆。
[0004]但是由于区域内交通环境纵横交错,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加之区域协调控制作为一个综合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当前的各类交控系统、云平台等集成化的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不完善,导致区域协调信号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均衡区域内各路口交通拥挤状况,维持正常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传统的区域控制策略不完善的问题,充分发挥车路云一体化的区域内的全域感知检测、交通状态分析及网联边缘计算等优势,丰富区域协调控制策略,减少局部路口的交通负荷,提高路网的道路通行能力,实现目标路网区域的协调控制和流量均衡。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的区域协调控制方法,包括:
[0007]通过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获取目标路网区域的交通信息;
[0008]基于所述交通信息和子区划分原则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划分获得子区;所述子区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路口;
[0009]基于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和所述子区的交通信息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的子区进行控制;其中,所述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自适应控制策略、感应协调控制策略和动态绿波控制策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的区域协调控制装置,包括:
[0011]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获取目标路网区域的交通信息;
[0012]划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交通信息和子区划分原则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划分获得子区;所述子区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路口;
[0013]控制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和所述子区的交通信息对所述目标路网区
域的子区进行控制;其中,所述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自适应控制策略、感应协调控制策略和动态绿波控制策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
[0015]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16]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17]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网联的区域协调控制方法。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网联的区域协调控制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的区域协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获取目标路网区域的交通信息;基于交通信息和子区划分原则对目标路网区域划分获得子区;子区包括多个交叉路口;基于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和子区的交通信息对目标路网区域的子区进行控制;其中,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自适应控制策略、感应协调控制策略和动态绿波控制策略。通过基于目标路网区域不同子区的道路特点,采用三种不同的子区控制策略实现对子区的协调控制,丰富了区域协调控制策略,减少了局部路口的交通负荷,提高了路网的道路通行能力,实现了目标路网区域的协调控制和流量均衡。
[0020]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的整体架构的示意图;
[0023]图2是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的整体流程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5是子区的类型的示意图;
[0027]图6是对至少两个子区进行联合协调控制的流程图;
[0028]图7是基于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0029]图8是基于感应协调控制策略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0030]图9是基于动态绿波控制策略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0031]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装置
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区域协调控制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C

V2X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实现区域协调控制。图1是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的整体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的区域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获取目标路网区域的交通信息;基于所述交通信息和子区划分原则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划分获得子区;所述子区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路口;基于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和所述子区的交通信息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的子区进行控制;其中,所述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自适应控制策略、感应协调控制策略和动态绿波控制策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交通信息和子区划分原则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划分获得子区,包括:基于所述交通信息确定目标路网区域内各交叉路口的交通参数;获取子区划分原则,所述子区划分原则包含各所述交通参数的约束条件:将交通参数满足所述子区划分原则的多个交叉路口构成的区域确定为一个子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划分原则包括:相邻交叉路口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阈值;不同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饱和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不同交叉路口的交通强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不同交叉路口的道路信息一致;交叉路口所在路段的分支数量小于预设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和所述子区的交通信息对所述目标路网区域的子区进行控制,包括:对于各所述子区,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确定所述子区的交通强度;若存在至少两个子区的交通强度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子区的合并子区,基于所述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对所述合并子区进行联合协调控制;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子区的交通强度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阈值,则基于所述预设子区控制策略对每个子区分别进行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控制策略包括:对于所述子区的各路口中各车流方向,根据所述车流方向的第一交通信息计算对应信号灯相位的第一状态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信息确定对应相位的信号灯的指示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交通信息包括:交通流量、车辆时间占有率和路段的平均车速;所述第一状态控制信息包括:对应的信号灯相位的信号周期、绿信比和路口间的相位差。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闫亚刚黎建雨田鹏石勇王易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星云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