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乘客座椅的结构组件及相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70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7
一种用于乘客座椅组件的结构护罩,该结构护罩包括中空主体,所述中空主体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结构护罩可以包含镁合金和/或铝合金,并且可以尤其通过铸造、锻造和/或增材制造来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乘客座椅组件的基架组件包括整体式基架,该整体式基架具有第一支腿部和与第一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第一管部。支腿部和与第一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第一管部。支腿部和与第一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第一管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乘客座椅的结构组件及相关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引用
[0002]本申请是于2020年8月19日提交的名称为“用于乘客座椅的结构护罩组件”的国际申请No.PCT/US2020/047006的部分继续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的领域涉及用于客运交通工具的座椅,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这种座椅的各种部件的结构组件。

技术介绍

[0004]客运交通工具,例如飞机、公共汽车、火车、轮船和汽车,包括乘客座位,乘客可以坐在乘客座椅中并在旅行期间使用。现有的乘客座椅包括在乘客座椅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结构部件。例如,撑具(spreaders)可以用作连接乘客座椅的各种部件(例如扶手、座椅靠背、桌子、支腿组件等)的接口。这种典型的/传统的构造施加了限制,例如较高的部件数量、材料浪费、以及优化和可制造性之间的折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中使用的术语“专利技术”,“所述专利技术”,“这个专利技术”和“本专利技术”旨在广泛地指代本专利的所有主题和下面的专利权利要求。包含这些术语的陈述应理解为不限制本文所述的主题或限制以下专利权利要求的含义或范围。由本专利覆盖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由下面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本
技术实现思路
来限定。该
技术实现思路
是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高级概述,并且介绍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孤立地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应当通过参考本专利的整个说明书的适当部分,任何或所有附图以及每个权利要求来理解主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一种制造用于乘客座椅组件的撑具组件的方法包括通过锻造或铸造铝合金或镁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来形成上撑具,所述上撑具具有延伸穿过所述上撑具的中心腔。该方法包括将上撑具与下撑具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下撑具被构造成能够接收至少一个座椅横梁管,并且该上撑具远离该下撑具延伸,使得该上撑具的一端与该下撑具间隔开。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包括锻造或铸造铝合金。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形成包括锻造铸造镁合金。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形成上撑具包括与上撑具一起形成桌止挡件或桌枢轴中的至少一者。
[0008]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将上撑具与下撑具连接包括将该上撑具附接到下撑具的接口上。在某些方面,形成上撑具包括锻造或铸造第一护罩,锻造或铸造与第一护罩分开的第二护罩,以及将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连接。在一些情况下,形成上撑具包括形成壁厚为0.40英寸的上撑具。形成上撑具还可以包括通过增材制造与上撑具一起形成辅助部件,并且在
某些情况下,辅助部件包括桌止动件或桌枢轴中的至少一者。在某些方面,下撑具包含铝合金。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一种制造乘客座椅组件的方法包括形成结构护罩,其中将铝合金或镁合金铸造或锻造成该结构护罩的第一部分,并且通过增材制造形成该结构护罩的第二部分。在一些情况下,第二部分包括网格结构。该方法还包括将结构护罩与乘客座椅组件的辅助部件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结构护罩是上撑具,该辅助部件是被构造成能够接收至少一个座椅横梁管的下撑具。结构护罩与辅助部件连接可以包括将该结构护罩附接到该下撑具上,使得该结构护罩远离该下撑具延伸,以使该上撑具的一端与该下撑具间隔开。在一些情况下,形成结构护罩包括形成具有延伸穿过结构护罩的中心腔的结构护罩。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结构护罩是扶手,并且该辅助部件是撑具。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一种用于乘客座椅组件的结构护罩包括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具有第一端、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中心腔。该结构护罩的壁厚可以小于0.08英寸,并且该结构护罩可以包含镁合金。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结构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网格结构。在多个方面,该结构护罩是上撑具,该上撑具与下撑具连接,该下撑具被构造成能够接收至少一个座椅横梁管。在一些情况下,壁厚为0.04英寸。在各种实施例中,结构护罩是扶手。在一些情况下,辅助部件与该结构护罩是一体的,并且该辅助部件包括桌枢轴或桌止挡件中的至少一者。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一种形成乘客座椅的方法包括整体地形成包括第一支腿部和第一管部的第一基架。该方法还包括整体地形成具有第二支腿部和第二管部的第二基架。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一基架与第二基架连接,并且将第一基架与第二基架连接形成乘客座椅的基架组件。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整体地形成第一基架包括将镁合金铸造成第一基架,并且整体地形成第二基架包括将镁合金铸造成第二基架中。在各种情况下,第一支腿部在垂直方向上从第一管部延伸,第一管部在水平方向上伸长,第二支腿部在垂直方向上从第二管部延伸,并且第二管部在水平方向上伸长。
[0015]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基架的第一管部与第二基架的第二管部连接包括将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连接。整体地形成第一基架可以包括整体地形成具有第三管部的第一整体式基架,使得支腿部在垂直方向上从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延伸,并且使得第三管部沿向后方向偏离第一管部。
[00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整体地形成第一基架包括整体地形成具有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的撑具部。所述撑具部可在偏离所述第一支腿部的位置处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三管部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整体地形成第一基架包括将基础支腿部、支柱腿部、支架辊、支架隔板或支架充气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一支腿部的整体地形成。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一种用于乘客座椅的整体式基架包括支腿部和与所述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管部。所述支腿部从所述管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管部沿水平方向伸长。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部是第一管部,并且基架还包括与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第二管部。第二管部可以在向后方向上偏离第一管部。在某些方面,至少一个撑具部与第一管部
和第二管部一体地形成,并且该至少一个撑具部可以从支腿部偏离。
[0019]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撑具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一体形成的第一撑具部和第二撑具部,且所述支腿部可位于所述第一撑具部与所述第二撑具部之间。整体式基架还可包括与管部一体形成的支架充气器、支架隔板或支架辊中的至少一者。在某些情况下,支腿部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在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延伸的基础支腿,并且基础支腿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一体地形成。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乘客座椅包括具有第一整体式基架和第二整体式基架的基架组件。第一整体式基架包括第一支腿部和与第一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第一管部。第一支腿部在垂直方向上从第一管部延伸,并且第一管部在水平方向上伸长。整体式第二基架包括第二支腿部和与第二支腿部一体形成的第二管部。第二支腿部在垂直方向上从第二管部延伸,并且第二管部在水平方向上伸长。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整体式基架连接到整体式第二基架以形成基架组件。基架组件被构造成能够支撑乘客座椅的座椅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生产用于乘客座椅组件的撑具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锻造或铸造铝合金或镁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以形成上撑具,所述上撑具包括延伸穿过上撑具的中心腔;以及将所述上撑具与下撑具连接,其中,所述下撑具被构造成能够接收至少一个座椅横梁管,并且其中,所述上撑具远离所述下撑具延伸,使得所述上撑具的一端与所述下撑具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撑具包括锻造或铸造铝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撑具包括锻造铸造镁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撑具包括与所述上撑具一起形成桌止挡件或桌枢轴中的至少一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上撑具与下撑具连接包括将所述上撑具附接到所述下撑具的接口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撑具包括锻造或铸造第一护罩,锻造或铸造与所述第一护罩分开的第二护罩,以及将所述第一护罩与所述第二护罩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撑具包括形成壁厚为0.40英寸的上撑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上撑具还包括通过增材制造在所述上撑具形成辅助部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部件包括桌止挡件或桌枢轴中的至少一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撑具包含铝合金。11.一种生产乘客座椅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结构护罩,其中,将铝合金或镁合金铸造或锻造成所述结构护罩的第一部分,并且通过增材制造形成所述结构护罩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网格结构;以及将所述结构护罩与所述乘客座椅组件的辅助部件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构护罩是上撑具,其中,所述辅助部件是被构造成能够接收至少一个座椅横梁管的下撑具,并且其中,所述结构护罩与所述辅助部件连接包括将所述结构护罩附接到所述下撑具,使得所述结构护罩远离所述下撑具延伸,以使所述上撑具的一端与所述下撑具间隔开。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结构护罩包括形成具有延伸穿过所述结构护罩的中心腔的所述结构护罩。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构护罩是扶手,并且其中,所述辅助部件是撑具。15.一种用于乘客座椅组件的结构护罩,所述结构护罩包括中空主体,所述中空主体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腔,其中,所述结构护罩的壁厚小于0.08英寸,并且其中,所述结构护罩包含镁合金。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护罩,其中,所述结构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网格结构。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护罩,其中,所述结构护罩是上撑具,所述上撑具能够
与下撑具连接,所述下撑具被构造成能够接收至少一个座椅横梁管。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护罩,其中,所述壁厚为0.04英寸。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护罩,其中,所述结构护罩是扶手。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护罩,其中,辅助部件与所述结构护罩成一体,并且其中,所述辅助部件包括桌枢轴或桌止动件中的至少一者。21.一种形成乘客座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整体式地形成第一基架,其中,所述第一整体式基架包括第一支腿部和第一管部;整体式地形成第二基架,其中,所述整体式第二基架包括第二支腿部和第二管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基架与所述第二基架连接,其中,将所述第一基架与所述第二基架连接形成所述乘客座椅的基架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整体地形成所述第一基架包括将镁合金铸造成所述第一基架,并且其中,整体地形成所述第二基架包括将镁合金铸造成所述第二基架。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支腿部从所述第一管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管部沿水平方向伸长,其中,所述第二支腿部从所述第二管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管部沿水平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赛峰座椅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