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67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包括有缸体,所述缸体内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靠近活塞的端部内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活动连接有双向弹性阀,所述双向弹性阀两端设置有活动阀杆,所述推杆连接有活动销,所述活动销能抵接推动活动阀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能够在活塞运行到端部时将出油侧的油压进行泄压,减少其此时不稳定油压对于整体油压差的影响,同时通过双向弹性阀进行活塞缓冲,减少对于缸体的撞击力,同时双向弹性阀的被压缩产生的力受外界影响较小,两侧的压力差能够精准控制。准控制。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缸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各种大型设备的应用逐渐变得频繁,在液压缸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多个液压缸同时工作的情况,并且其上负荷较大,而保持液压缸整个运动行程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多个液压缸同时工作的设备上,否则会出现支撑不稳,行进速率无法精准控制的情况。
[0003]在液压缸的运行过程中,当液压缸内部活塞接近端部时,液压缸的中活塞与出油侧的距离逐渐缩小,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油路阻碍,导致出油侧稳定的油压产生波动,并且在液压缸长时间使用后会使得活塞与缸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在端部是活塞两侧的油压差变大,会有部分油液被压入出油侧,以及进油侧的压力过大对油液产生压缩,导致体积减小,油压不稳,会导致活塞运行到端部时的油压差不稳定,运行速率难以掌握,同时由于接近行程终点,没有时间进行细致调整,同时活塞会直接撞击缸体的端部,造成较大冲击。
[0004]例如公开号“CN207921002U”,公开了“液体定量分装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和液体定量分装机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将液压油与需要分装的液体分开,所述的液体定量分装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液压缸左侧,所述的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的活塞设于缸体内部,所述的活塞杆内端头设于活塞上,所述的活塞杆外端头设于所述的液体定量分装机构中,所述的液压缸左侧设有液压腔端盖,所述的液压缸右侧设有分液腔端盖,所述的液压腔端盖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电磁阀进油孔和电磁阀出油孔,所述的分液腔端盖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单向阀进液孔和单向阀出液孔。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活塞运动至端部时,由于液压缸本身会存在油液泄漏、液压油可压缩、负载偏载、制造精度各种干扰因素,使得回油侧的油压不稳,导致两侧压力差变化,导致液压缸运行稳定性出现波动,不易进行并调整控制,并且在活塞抵接到端部时速度骤降,会对端部产生较大撞击,没有缓冲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活塞接近端部时两侧压力差会出现波动致使液压缸运动不稳,难以控制调整以及没有缓冲空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能够在活塞运行到端部时将出油侧的油压进行泄压,减少其此时不稳定油压对于整体油压差的影响,同时通过双向弹性阀进行活塞缓冲,减少对于缸体的撞击力,同时双向弹性阀的被压缩产生的力受外界影响较小,两侧的压力差能够精准控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包括有缸体,所述缸体内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靠近活塞的端部内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活动连接有双向弹性阀,所述双向弹性阀两端设置有活动阀杆,所述推杆连接有活动销,所述活动销能抵接推动活动阀杆。通过在活塞上设置双向弹性阀以及缓冲腔,能够当活塞运行到端部时,对其回油侧的
油液进行泄压,将部分的油液快速回流到缓冲腔内,减少外界因素对于回流侧的波动影响,同时将回流侧的压力主要由双向弹性阀提供,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弹性件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及阻力,能够避免活塞直接撞击缸体,同时由于回流侧油液被泄压,阻力由双向弹性阀内的弹性件提供,能够精准控制两侧的压力差,避免了此处压力差拨动超出预设范围的情况发生,双向弹性阀两端设置有活动阀杆,而活塞一端连接推杆,在未连接推杆一侧,活动阀杆伸出活塞外部,当运行到缸底时,活动阀杆抵接在缸底,双向弹性阀一端打开,进行油液回流以及提供缓冲阻力,活动销横向活动连接在推杆内部,活动销靠近活塞设置,当活动销靠近缸体端部时,伸出推杆的部分活动销抵接在缸体上,随着推杆的继续运行,活动销抵接在这一端的活动阀杆上,带动活动阀杆打开书双向弹性阀,进行油液回流及提供缓冲阻力,通过活动销的设计可以使得在缸底以及缸顶处都可以开启双向弹性阀,保证了活塞运行到两端时回油侧的压力稳定性,同时提供缓冲力,使得此处的运行更加稳定,同时从端部离开时,双向弹性阀挤压缓冲腔内的油液,快速充满进油侧,并且推出力由双向弹性阀提供,能够自适应进油侧的压力变化,进而控制添油,并且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适应调节,提高稳定性,避免进油侧压力过大或过低。
[0008]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两端设置有油路通道,所述活动阀杆与油路通道间隙配合。当双向弹性阀打开后由于活动阀杆与油路通道之间为间隙配合,油液顺着油路通道进入到储油腔内,完成泄压过程,并对油液进行存储,为后续的反向运动时进行补油,使得进油侧与出油侧的压力能够通过补油以及泄压的到稳定调整。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双向弹性阀靠近油路通道一侧设置有密封锥面,所述油路通道靠近储油腔一端设置有密封锥槽,所述密封锥面能与密封锥槽抵接。当活动阀杆未抵接在缸体的端部时,密封锥面与密封锥槽进行抵接,并通过双向弹性阀内部的弹性力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漏油现象。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双向弹性阀包括有近底阀杆和远底阀杆,所述近底阀杆与远底阀杆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双向弹性阀设置有近底阀杆与远底阀杆两个阀杆,近底阀杆靠近缸底一侧,远底阀杆靠近缸顶一侧,两个活动阀杆之间设置的弹性件能够将两端的密封锥面抵接在密封锥槽上,从而实现密封效果,并提供缓冲作用。
[0011]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阀杆连接有套接杆,所述弹性件套接在套接杆上,所述套接杆远离弹性件一侧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弹性件端部抵接在导向块上。活动阀杆包括有套接杆,两个套接杆相对设置,并且套接同一个弹性件,弹性件一般为弹簧,通过套接杆保证弹性件压缩复原的稳定性,同时在活动阀杆上还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抵接弹性件,进而对其进行压缩以及传递弹性力,同时导向块套接在缓冲腔内部,为活动阀杆在缓冲腔内部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推杆上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销设置在活动腔内,所述推杆端部套接有隔套,所述隔套与活动销端部连接。推杆上设置有活动腔,活动销运行在其中同时活动销的端部连接在隔套上,隔套套接在推杆上,并能进行相对滑动,隔套对活动销进行了定位,防止其从活动腔内掉落。
[0013]作为优选,所述隔套靠近推杆一侧设置有让流通道。让流通道保证了隔套与推杆之间留有间隙,避免了活动腔的开口被隔套全部遮挡后油液无法进入到缓冲腔内的情况发生。
[0014]作为优选,当所述隔套与活塞抵接时,所述活动销与活动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当隔套与活塞抵接在一起时,活动销并不抵接活动腔,而是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避免活动销的端部受力而发生弯折现象。
[0015]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阀杆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引流槽。引流槽设置在活动阀杆上,引流槽沿着活动阀杆的圆周面进行设置,从而改善油液的进出流畅度,避免由于活动阀杆与油路通道间隙配合导致进油出油效果不明显。
[0016]作为优选,所述活塞上嵌有封环,所述封环抵接缸体内壁。封环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对活塞两侧的油液进行隔离,避免油液混流,提高了油液进出量的精准控制,保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包括有缸体,所述缸体内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靠近活塞的端部内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活动连接有双向弹性阀,所述双向弹性阀两端设置有活动阀杆,所述推杆连接有活动销,所述活动销能抵接推动活动阀杆。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两端设置有油路通道,所述活动阀杆与油路通道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弹性阀靠近油路通道一侧设置有密封锥面,所述油路通道靠近储油腔一端设置有密封锥槽,所述密封锥面能与密封锥槽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弹性阀包括有近底阀杆和远底阀杆,所述近底阀杆与远底阀杆之间连接有弹性件。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液压缸触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英马彬荣吴锋李鑫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昌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