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其特征在于顶板(1)上连接两个立板(2),两个立板(2)之间连接横板(3),横板(3)的两端为弧型,两个立板(2)之间环绕横板(3)的外壁均匀设有钢辊(4),每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均间隔连接内链片(5)、外链片(6),内链片(5)上设有两个孔(5-1),外链片(6)上设有两个孔(6-1),两个孔(5-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孔(6-1)之间的距离均与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的距离相等,钢辊两端轴头(4-1)与内外链片上的孔(5-1)及(6-1)相连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沿海造船下水,移船的理念,安全可靠、可控、阻力小并且可根据船体结构不同、重心力不同,任意配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主要应用于船舶下水、船 舶建造用的移船。技术背景多年来,沿海造船下水主要采用1〉、纵向涂油滑道下水。2>、 纵向钢珠滑道下水。3>、漂浮式下水。4>、纵向船排滑道机械化下水 等,以上下水方式都满足不了如下条件环保,不占用土地,投资少, 节省资源,可多次循环使用费用低。目前采用以上船舶下水存在不同 缺陷或不足,具体简要说明如下1、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浇注的油易造成海水水域污染,保险 系数低。2、 纵向钢球滑道下水虽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对船舶下水定 向及下水坡道,特别是对船体局部重量及钢球布置都有一定的直接影 响,最初使用投资大,滑板比较笨重,振动大。3、 漂浮式下水须建造船均,而且对将来建造大型船舶都受 到限制,更不具备同时建造多条船舶。4、 纵向船排滑道机械化下水这种下水方法只可建造小型船 体结构,而且占用船台、定位、定台,对造船业的发展及占用船台数 量有一定影响,更不适合建造大型海运船舶,及海洋工程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从 根本上改变沿海造船下水,移船的理念,安全可靠、可控、阻力小并 且可根据船体结构不同、重心力不同,任意配置的链式载重滚轮车。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链式载重滚轮 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板、顶板上连接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之间连 接横板,横板的两端为弧型,两个立板之间环绕横板的外壁均匀设有钢辊,每两个钢辊的两端轴头之间均间隔连接内链片、外链片,内链 片上设有两个孔,外链片上设有两个孔,两个孔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孔 之间的距离均与两个钢辊的两端轴头之间的距离相等,钢辊两端轴头 与内外链片上的孔及相连接配合。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每个立板上均设有长 条通孔,两个立板之间通过长条通孔连接横板。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两个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与钢辊的数量的乘积横板的外壁周长钢辊的半径为194:160:6。本技术同己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1、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好,成本低,滚动式运行阻力小,承压能力大,每台链式载重滚轮车在0.15平方米内可承压30 50吨,可以在造船的位置直接修建水泥基座,使船舶下水。并且保 险系数大,顺钢制滑道滚动,并有导向装置自动导向,下水后把链式 载重滚轮车卸下来后,还可反复多次使用。2、 不论在造船厂哪个位置造船,都可就近下水,随时修建待 船下水后,用完拆除,永不占用造船场地,更没有污染。3、 链式载重滚轮车不但能使用船舶建造后下水,还可以用于 炼钢厂、发电厂、核电站的重大型设备的移动。此链式载重滚轮车, 通过船舶下水和试验使用,如果按初步估算,建设一个年建造能力 20万吨级的造船厂,造船期按8 10年计算,所占用的土地及配备 的船舶下水设施的投入,同采用本技术链式载重滚轮车移船和下 水所采用的方法相比,约用20%的投入就可达到相同的目的。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钢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内链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外链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 细说明实施例 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参见图l一图7),其包括顶板1、 顶板1上对称连接两个立板2,每个立板2上均设有长条通孔2-1, 两个立板2之间通过长条通孔2-1连接横板3,横板3的两端为弧型, 两个立板2之间环绕横板3的外壁均匀设有钢辊4,每两个钢辊4的 两端轴头4-l之间均间隔连接内链片5、外链片6。内链片5上对称 设有两个孔5-l,外链片6上对称设有两个孔6-1,两个孔5-l之间 的距离与两个孔6-l之间的距离均与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 的距离相等,钢辊两端轴头4-1与内外链片上的孔5-1及6-1相连接 配合,两个孔5-l之间的中心距离(即两个孔6-l之间的中心距离) 与钢辊4的数量(本实施例中钢辊4的数量为16)的乘积横板3的外壁周长(与钢辊相接触面)钢辊4的半径为194: 160: 6,内链片5的内壁与钢辊4的端面4-2、内链片5的外壁与外链片6的内 壁、外链片6的外壁与立板2均通过紧密的端面结合相连形成了一个 环型体,在重量压在顶板l上面时,通过一定的推动力、牵引力、及 坡度压强力集中到链式载重滚轮车上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滚动体 ——链式载重滚轮车。使用时,(参见图8),浇灌水泥基座,水泥基座上连接钢制滑道 7,将两个本技术链式载重滚轮车及导向装置8连接在支船架9 下链式载重滚轮车置于钢制滑道7上,通过以上的组成结合后,就达 到船舶建造完成后的下水以及船舶建造中的移船,其船舶下水方式有 两种1〉、用驳船下水水泥基座是水平的,链式载重滚轮车按水平运行,到水中驳船上时,驳船沉降水下后,所下水的船自动漂浮,从而达到下水目的。2>、直接下水水泥基座纵向倾斜角为10 15之间,链式载重滚轮车顺倾斜角方向运动,达到下水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板(1)、顶板(1)上连接两个立板(2),两个立板(2)之间连接横板(3),横板(3)的两端为弧型,两个立板(2)之间环绕横板(3)的外壁均匀设有钢辊(4),每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均间隔连接内链片(5)、外链片(6),内链片(5)上设有两个孔(5-1),外链片(6)上设有两个孔(6-1),两个孔(5-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孔(6-1)之间的距离均与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的距离相等,钢辊两端轴头(4-1)与内外链片上的孔(5-1)及(6-1)相连接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每个立板(2)上均设有长条通孔(2-1),两个立板(2)之间 通过长条通孔(2-1)连接横板(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两个孔(5-1)之间的中心距离与钢辊(4)的数量的乘积横 板(3)的外壁周长钢辊(4)的半径为194: 160: 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其特征在于顶板(1)上连接两个立板(2),两个立板(2)之间连接横板(3),横板(3)的两端为弧型,两个立板(2)之间环绕横板(3)的外壁均匀设有钢辊(4),每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均间隔连接内链片(5)、外链片(6),内链片(5)上设有两个孔(5-1),外链片(6)上设有两个孔(6-1),两个孔(5-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孔(6-1)之间的距离均与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的距离相等,钢辊两端轴头(4-1)与内外链片上的孔(5-1)及(6-1)相连接配合,本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沿海造船下水,移船的理念,安全可靠、可控、阻力小并且可根据船体结构不同、重心力不同,任意配置。文档编号B63C3/08GK201357936SQ20092001927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文杰 申请人:吴文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式载重滚轮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板(1)、顶板(1)上连接两个立板(2),两个立板(2)之间连接横板(3),横板(3)的两端为弧型,两个立板(2)之间环绕横板(3)的外壁均匀设有钢辊(4),每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均间隔连接内链片(5)、外链片(6),内链片(5)上设有两个孔(5-1),外链片(6)上设有两个孔(6-1),两个孔(5-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孔(6-1)之间的距离均与两个钢辊(4)的两端轴头(4-1)之间的距离相等,钢辊两端轴头(4-1)与内外链片上的孔(5-1)及(6-1)相连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吴文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