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传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7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8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传动箱。该轴承润滑结构包括空心齿轮轴、轴心油管、端盖和油环。所述空心齿轮轴包括轴体和齿轮体。所述轴体的端侧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端盖。所述轴心油管容置在腔体中。所述轴心油管的敞口端插入安装孔中。所述轴心油管的内腔通过分油孔与轴端油道连通。所述轴心油管上设置有分油孔。所述分油孔连通轴心油管的内腔和腔体。该轴承润滑结构对旋转部件径向尺寸无影响,轴向占用空间极小,利用高速运转的离心力实现对润滑油的增压加强对轴承的喷射效果,满足超高速运转轴承润滑和冷却需要,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传动箱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传动轴承润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传动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速轴承润滑一般采用环下润滑或喷嘴喷射润滑方式。其中,环下润滑更适应高DN值轴承润滑冷却需求,但环下润滑方式需要使用带环下润滑功能的特定型号轴承,轴承使用选型不具有普遍性且润滑结构复杂。喷嘴喷射润滑应用较为普遍,但对于高DN值工作的轴承,特别是对工作条件恶劣的内环不能进行充分冷却,且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布置喷管,在紧凑结构中难以使用喷管喷射润滑。
[000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用于超高速轴承的润滑结构,以解决目前高速轴承的润滑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传动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包括空心齿轮轴、轴心油管、端盖和油环。
[0006]所述空心齿轮轴包括轴体和齿轮体。所述轴体沿轴向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贯穿轴体。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润滑油捕获槽。所述润滑油捕获槽为环形槽。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齿轮体之间布置有油环。所述油环套接固定在轴体上。所述油环的内周面设置有环槽。所述油环的端面上设置有喷油孔。所述喷油孔与环槽连通。所述喷油孔的出口延伸至第一轴承的轴承滚道位置处。所述轴体上还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环槽和润滑油捕获槽。
[0007]所述轴体的端侧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盖体内设置有轴端油道。所述端盖面向空心齿轮轴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喷孔和安装孔。所述喷孔与轴端油道连通。所述喷孔出口延伸至第二轴承的轴承滚道位置处。所述安装孔与轴端油道之间通过分油孔连通。
[0008]所述轴心油管整体为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轴心油管容置在腔体中。所述轴心油管的敞口端插入安装孔中。所述轴心油管的内腔通过分油孔与轴端油道连通。所述轴心油管上设置有分油孔。所述分油孔连通轴心油管的内腔和腔体。
[0009]进一步,所述润滑油捕获槽的截面为梯形。
[0010]进一步,所述轴端油道的直径为d1。所述喷孔的直径为d2。所述分油孔的直径为d3。其中,d1>d3>d2。
[0011]进一步,所述轴心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阻隔凸缘。所述阻隔凸缘将轴心油管的内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减速腔和分配腔。所述分油孔连通分配腔和腔体。
[0012]本技术还公开一种传动箱,包括齿轮室,所述齿轮室内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项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对旋转部件径向尺寸无影响,轴向占用空间极小,利用高速运转的离心力实现对润滑油的增压加强对轴承的喷射效果,满足超高速运转轴承润滑和冷却需要,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空心齿轮轴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油环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端盖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轴心油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空心齿轮轴1、轴体101、腔体1011、润滑油捕获槽1012、连通孔1013、齿轮体102、轴心油管2、阻隔凸缘201、减速腔202、分配腔203、油管喷孔204、端盖3、轴端油道301、喷孔302、安装孔303、分油孔304、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油环6、环槽601、喷油孔6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1]实施例1:
[0022]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包括空心齿轮轴1、轴心油管2、端盖3和油环6。
[0023]参见图2,所述空心齿轮轴1包括轴体101和齿轮体102。所述轴体101沿轴向开设有腔体1011。所述腔体1011贯穿轴体101。所述腔体1011的内壁上设置有润滑油捕获槽1012,以实现对轴心油管2喷出润滑油的收集。所述润滑油捕获槽1012为环形槽。所述轴体10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4和齿轮体102之间布置有油环6。所述油环6套接固定在轴体101上。参见图3,所述油环6的内周面设置有环槽601。所述油环6的端面上设置有喷油孔602。所述喷油孔602与环槽601连通。所述喷油孔602的出口延伸至第一轴承4的轴承滚道位置处,以保证超高速下轴承内圈冷却效果。所述轴体101上还设置有连通孔1013。所述连通孔1013连通环槽601和润滑油捕获槽1012。
[0024]所述轴体101的端侧通过第二轴承5外圈连接有端盖3。参见图3,所述端盖3盖体内设置有轴端油道301。所述端盖3面向空心齿轮轴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喷孔302和安装孔303。所述喷孔302与轴端油道301连通。所述喷孔302出口延伸至第二轴承5的轴承滚道位置处。所述安装孔303与轴端油道301之间通过分油孔304连通。
[0025]所述轴心油管2整体为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轴心油管2容置在腔体1011中。所述轴心油管2的敞口端插入安装孔303中。所述轴心油管2的内腔通过分油孔304与轴端油道301连通。所述轴心油管2上设置有油管喷孔204。所述油管喷孔204连通轴心油管2的内腔和腔体1011。
[0026]工作时,将外部输油管或箱体内置油道连通轴端油道301供油。进入轴端油道301的一部分高压润滑油通过喷孔302喷入第二轴承5滚道对第二轴承5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部分高压润滑油经过分油孔304降压减速进入轴心油管2并由油管喷孔204进入腔体1011。润滑油捕获槽1012收集的润滑油在高速旋转的齿轮轴离心力作用下通过连通孔1013进入环槽601。离心力对进入环槽601的润滑油加压并经喷油孔602高速喷入第一轴承4的轴承滚道,润滑第一轴承4并带走热量。
[0027]本实施例适应性好且结构简单紧凑,基本不增加轴向尺寸,可靠性高,有效解决高速轴承润滑难题。本实施例利用高速离心力对润滑油增压,提升润滑油喷射速度,以加强超高速下的润滑和冷却效果。经试验,在实际生产中,超高速运转下,本实施例的润滑和冷却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参见图5,所述轴心油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阻隔凸缘201。所述阻隔凸缘201将轴心油管2的内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减速腔202和分配腔203。所述油管喷孔204连通分配腔203和腔体1011。流经分油孔304后的润滑油流速较高,不利于再次流量分配,阻隔凸缘20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速转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齿轮轴(1)、轴心油管(2)、端盖(3)和油环(6);所述空心齿轮轴(1)包括轴体(101)和齿轮体(102);所述轴体(101)沿轴向开设有腔体(1011);所述腔体(1011)贯穿轴体(101);所述腔体(1011)的内壁上设置有润滑油捕获槽(1012);所述润滑油捕获槽(1012)为环形槽;所述轴体(10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4)和齿轮体(102)之间布置有油环(6);所述油环(6)套接固定在轴体(101)上;所述油环(6)的内周面设置有环槽(601);所述油环(6)的端面上设置有喷油孔(602);所述喷油孔(602)与环槽(601)连通;所述喷油孔(602)的出口延伸至第一轴承(4)的轴承滚道位置处;所述轴体(101)上还设置有连通孔(1013);所述连通孔(1013)连通环槽(601)和润滑油捕获槽(1012);所述轴体(101)的端侧通过第二轴承(5)外圈连接有端盖(3);所述端盖(3)盖体内设置有轴端油道(301);所述端盖(3)面向空心齿轮轴(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喷孔(302)和安装孔(303);所述喷孔(302)与轴端油道(301)连通;所述喷孔(302)出口延伸至第二轴承(5)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长林黄进平子维马强陈小苏罗运江邓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铁马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