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头多肽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60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海鱼的鱼头中制取鱼头多肽的制备方法,其是将新鲜的或冷冻并解冻的鱼头,去腮,洗净,破碎后,加入鱼头重量1~1.5倍的水,匀浆,得鱼头浆液;称量鱼头浆液,并加入鱼头重量的0.35~0.45%的风味蛋白酶,控制温度50~55℃,酶解反应4~6小时;继续加热至85~90℃,保持8~15分钟,进行酶灭活;粗滤,去除不溶物;精滤,得上清液;上清液浓缩、干燥,得粉状的鱼头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作工序合理、步骤紧凑、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该制备方法制取所得鱼头多肽制品吸收快速,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肽的一般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从海鱼的鱼头中制取鱼头 多肽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是介于大分 子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效价高的一种崭新营养。 一般都由L型a-氨基酸组成,也称多肽,是生物体内一 类重要的活性物质。近年来,多肽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生物学实验已经 证明,多肽与蛋白质和氨基酸相比具有更多优点多肽在肠道中的吸收率最 好, 一些低肽如二肽、三肽的吸收速度比同一组成的氨基酸快;多肽还具 有低抗原、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促进矿物质吸收、降血压、抗氧 化、强化机体免疫等生理功能。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加工企业对鱼类加工主要以鱼肉为主,鱼头、鱼骨等其它部分作为废弃物抛弃。目前,随着环保、资源节约意识的增强, 加工企业对鱼头、鱼骨等一些传统的废弃物也进行了较深入的开发利用, 较常见的是利用上述物料制取蛋白粉。而鱼头因其特殊的部位和活动的需 要,其表皮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肉质鲜嫩、细腻,鱼头的营养也较丰富。 它除了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I等之外,还含有丰富的 可使人增强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卵磷脂;另外,鱼头内含有两种不 饱和脂肪酸,即22碳六烯酸(DHA)和20碳五烯酸(EPA)的含量均高于 鱼肉。若将鱼头中的营养成分以多肽形式制取出,无疑比分子量较大的蛋白 粉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鱼头制取的蛋白粉吸收率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 提供一种制作工序合理、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鱼头多肽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取所得鱼头多肽制品吸收快速,生物利用 度高,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鱼头多肽的制备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鱼头的预处理选取新鲜的或冷冻并解冻的鱼头为原料,去腮,用水洗净后,破碎后加 入鱼头重量1 1.5倍的水,匀浆,制得鱼头浆液;称量上述制备的鱼头浆液,并在该鱼头浆液中加入鱼头重量的0.35 0.45%的风味蛋白酶,控制温度50 55。C,酶解反应4 6小时;然后继续加 热至85 90。C,保持8 15分钟,进行酶灭活;c、 粗滤及精滤将上述酶灭活后的酶解液进行粗滤,去除不溶物;然后精滤,得上清液;d、 浓縮将上述制得的上清液入浓縮设备中浓縮至浓度为20%-30%;e、 干燥将上述浓縮后的料液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处理,得粉状的鱼头多肽。 本专利技术鱼头多肽的制备方法,其制作工序合理,步骤紧凑,其酶解过程温和,易于控制,安全性高,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该制备方法制取所得鱼头多肽制品吸收快速,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效。具体操作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其是将新鲜的或冷冻并解冻的鱼头,去腮, 洗净,破碎后,加入鱼头重量1 1.5倍的水,匀浆,得鱼头浆液;称量鱼头 浆液,并加入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后加热灭酶;灭酶后的酶解液粗滤, 去除不溶物;精滤,得上清液;上清液浓縮、干燥,得粉状的鱼头多肽。4本专利技术选择价格经济、酶解条件温和、适于工业生产的风味蛋白酶为水 解酶。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步骤,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 解温度三个因素。试验以酶解液中低肽含量作为考察指标,测定酶解液中低 肽的含量(低肽含量采用磷钼酸沉淀法测定),考察具体酶解工艺参数及酶 解后灭活的工序参数。1.酶解时间考察试验分别称量lOOOg经预处理好的鱼头4份,加1倍量纯化水,匀浆,加鱼 头重量0.4%的风味蛋白酶,拌匀,5(TC的酶解,分别于酶解2h、 4h、 6h、 8h后取样,加热至9(TC灭活约10分钟,测定酶解液中低肽的含量。结果见 表l。表1酶解时间对鱼头酶解工艺影响考察消率时间(h)2568鱼头量(g) 1000 1000 1000 1000酶用量(%) 0.4 0.4 0.4 0.4酶解温度(。C) 50 50 50 50低肽含量(%) 17.425.36 26.45 26.66结果从表l看出鱼头匀浆液在酶解在5小时候以后,就基本酶解完全 了, 6小时之后就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综合生产周期,酶解时间定为4 6 小时比较合适。2.酶解剂用量考察试验在确定了酶解时间4 6小时比较合适后,称量400g鱼头4份,加1.2 倍量纯化水,匀浆,分别加鱼头重量0.3%、 0.35%、 0.4%、 0.45%的风味蛋白 酶,5(TC酶解反应,酶解时间为4. 5小时后取样,加热至85'C灭活约IO分 钟,测定酶解液中低肽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2 酶解剂用量对鱼头酶解工艺影响考察酶解剂用量(%) 0.3 0.35 0.40.45鱼头量(g)400400400400酶解时间(h)4.54.54.54.5酶解温度(°c)50505050低肽含量(%)12. 6415. 4615. 3415. 96结果表明,鱼头匀浆液加鱼头重量0. 3%、 0.35%、 0.4%、 0.45%的风味蛋 白酶,低肽的含量变化总体不是很大。0.35%、 0.4%、 0.45%三因素比较接近, 变化也不大。因此,选择加0.35% 0.45%的风味蛋白酶更为合适、经济。3.酶解温度考察试验称量200g鱼头4份,加1.5倍量纯化水,匀浆,加鱼头重量0.4%风味 蛋白酶,酶解约4.5小时,酶解温度根据风味蛋白酶大概的适宜温度,分别 定40。C、 45°C、 50°C、 55'C后取样,加热至85i:灭活约10分钟,测定酶解 液中低肽的含量。结果见表3。表3酶解温度对鱼头酶解工艺影响考察酶解温度(°C) 40_^_52_鱼头量(g) 200 200 200 200酶解剂用量(%) 0.4 0.4 0.4 0.4酶解时间(h) 4. 5 4.5 4. 5 4.5低肽含量(%) 8.9610.78 12.53 12.95结果从表3看出酶解温度为在50 55。C酶解比较平衡、稳定,与40 。C、 45。C比较,酶解效果更好,综上酶解温度可定在50 55。C比较合适。根据风味蛋白酶的性质,采用加热至9(TC灭活IO分钟,在这个条件下, 可达到完全的灭活的效果。综上,确定鱼头匀浆后,加入鱼头重量的0.35% 0.45%的风味蛋白酶, 在50 55。C条件下酶解反应约4 6小时,酶解完全后,继续加热至85 906°C,灭活8 15分钟。 实施例l,包括下列步骤a、 鱼头的预处理选取新鲜鱼头,去腮,用饮用水洗净后,用绞肉机绞碎,称取50Kg,加 50Kg的纯化水,匀桨,制得鱼头浆液;b、 酶解在该鱼头桨液中加入0.2Kg的风味蛋白酶,在53'C温度条件下,酶解反 应5小时,然后继续加热至9(TC,保持8分钟,进行酶灭活;c、 粗滤及精滤将上述酶灭活后的酶解液送入三足式离心机先进行60目粗滤,去除不 溶物;再经超滤膜平板式过滤器精滤,得上清液;d、 浓縮将上述制得的上清液入热隔膜真空浓縮器中浓縮至浓度为20%;e、 干燥将上述浓縮后的料液泵送入喷雾干燥机中,控制进口温度180°C、出风 温度10(TC、 0.4Mpa条件下,喷雾干燥得粉状的鱼头多肽。 实施例2,包括下列步骤a、 鱼头的预处理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头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鱼头的预处理  选取新鲜的或冷冻并解冻的鱼头为原料,去腮,用水洗净后,破碎后加入鱼头重量1~1.5倍的水,匀浆,制得鱼头浆液;  b、酶解  称量上述制备的鱼头浆液,并在该鱼头浆液中加入鱼头重量的0.35~0.45%的风味蛋白酶,控制温度50~55℃,酶解反应4~6小时;然后继续加热至85~90℃,保持8~15分钟,进行酶灭活;  c、粗滤及精滤  将上述酶灭活后的酶解液进行粗滤,去除不溶物;然后精滤,得上清液;  d、浓缩  将上述制得的上清液入浓缩设备中浓缩至浓度为20%-30%;  e、干燥  将上述浓缩后的料液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处理,得粉状的鱼头多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玲李泽瑶管华诗李钰金邵鹏郭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祥集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