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阚茂星专利>正文

汽车遮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746 阅读:6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遮阳罩,包括:大致呈细长矩形盒状的本体;第一齿轮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其包括:第一前支架齿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一后支架齿轮;第二齿轮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其包括:具有一角度范围φ的缺齿的传动齿轮、第二皮带轮、第二前支架齿轮和第二后支架齿轮;传动带,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四个支架杆,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各支架齿轮的侧部,且所述各支架杆可在其与各支架齿轮的侧部的设置处形成折弯,如此以使所述各支架杆从所述折弯处之后可大致沿所述本体的前、后侧边且以与水平面呈一角度斜向向下延伸;多个遮阳篷布,其设置在所述各支架杆上;和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侧;借此,当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时,第一齿轮组的各齿轮可随之转动,且可利用传动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而使第二齿轮组的各齿轮也随之转动,如此可使所述支架杆从所述本体的前、后侧边分别展开,进而展开所述遮阳篷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展开和收合的汽车遮阳罩
技术介绍
汽车是现今最常使用且方便舒适的代步工具。虽然汽车使用方便,但要停放时,却 因体积庞大且占用空间,多数必须停放在无遮蔽的户外空间;尤其在外出使用时,更是 多停放在路边;然而,汽车的零组件又多为塑胶和金属,且汽车内部又为密闭的空间, 所以当汽车停放在无遮蔽的室外空间并经过阳光的曝晒,会在其内部产生高温和有害的气体,且所述汽车的零组件也会因高温而损坏,而如果在此时需要使用汽车时,使用者 则需将冷气与所有窗户开启,待车内空间散热和降温之后,方能进入开车;如要避免以 上日晒情形的发生,最直接的方式是将汽车停放到有树荫遮蔽或室内阴凉处,然而所述 场所是有限且特定的,并非随时随地均有;为此,汽车用户通常需要遮蔽物件可置放在 车体之外,作为汽车遮蔽用,如此以隔绝日晒对汽车的不良作用。一般来说,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提供汽车遮蔽日晒用的物件即为罩体式的遮阳罩, 使用者将所述遮阳罩披覆在车体外,即可大致阻绝阳光对汽车的曝晒,然而,在使用所 述遮阳罩时,使用者需将其完全打开以套合在车体,而在不使用时,使用者需将其收折 后再予以藏置,如此操作不易且麻烦耗时,殊不理想。而且,如图1所示的台湾专利第M271501号的「汽车遮阳棚支撑杆」,使用者在为汽 车使用遮阳棚以抵挡日晒时,使用者需先将所述伸縮杆ll调整至适当的长度,并利用所 述活动固定组13,以使所述伸縮杆ll可竖立在所述车体侧边且与所述车体固定;同时, 使用者可在所述竖立的伸縮杆11下方设置所述底座14,以防止所述伸縮杆ll滑动并使其 稳定;再者,使用者需在所述车体前、后端的两侧边的伸縮杆11上分别架设一横杆15; 最后再将所述遮阳棚16架设在所述伸縮杆11和横杆15上,以使所述遮阳棚16可设置在所 述车体上,以达到阻隔日晒到达所述汽车的效果。然而,所述汽车遮阳装置在使用操作 上是相当复杂且耗时的,使用者需经过相当繁复的步骤和过程方能展开和收合所述遮阳 罩;且因所述遮阳装置的组件过多,使用者在不使用所述遮阳装置时,不易且不便将其 收纳。鉴于此,实有必要进一步提供可快速展开和收合的汽车遮阳罩,其可使使用者可简易且方便地使用所述遮阳罩,且使用者可快速地展开和收合所述遮阳罩,以及所述遮阳 罩在收合时可节省空间等多项改良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展开和收合的汽车遮阳罩,其中所述汽车 遮阳罩可仅利用一转轮即可展开和收合,如此以达到所述汽车遮阳罩可快速操作的目 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展开和收合的汽车遮阳罩,其中所述汽车 遮阳罩在收合时可将各构件收合在一起,如此以达到节省收纳空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展开和收合的汽车遮阳罩,其中所述汽车 遮阳罩可移动地放置在汽车车顶上,如此以达到方便操作的目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遮阳罩,其包括大致呈细长矩形盒状的本 体;第一齿轮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其包括第一前支架齿轮、第一皮带轮和 第一后支架齿轮;第二齿轮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其包括具有一角度范围(p 的缺齿的传动齿轮、第二皮带轮、第二前支架齿轮和第二后支架齿轮;传动带,其套设 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四个支架杆,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各支架齿轮的侧部, 且所述各支架杆可在其与各支架齿轮的侧部的设置处形成一折弯,如此以使所述各支架 杆从所述折弯处之后可大致沿所述本体的前、后侧边且以与水平面呈一角度斜向向下延 伸;多个遮阳蓬布,其设置在所述各支架杆上;和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侧;借 此,当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时,第一齿轮组的各齿轮可随之转动,且可利用传动带带动 第二皮带轮,进而使第二齿轮组的各齿轮也随之转动,如此可使所述支架杆从所述本体 的前、后侧边分别展开,进而展开所述遮阳蓬布。为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并可用以实施,以下文实施例 配合图式详加说明,但其叙述仅为用以叙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做任 何形式的限制,凡是在相同创作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 范围。 附图说明图1展示台湾专利第M271051号的汽车遮阳棚支撑杆的使用示意图; 图2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遮阳罩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遮阳蓬布为简洁展示起见而未绘出);图2A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遮阳罩的第一前支架杆与第二前支架杆收合时的相对高度位置示意图3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遮阳罩的分解图(其中遮阳蓬布为简洁展示起见而未绘出);图4A展示第一前支架齿轮与第一前支架杆结合的俯视示意图4B展示第一前支架齿轮与第一前支架杆结合的立体示意图4C展示第一前支架齿轮与第一前支架杆结合的侧视示意图4D展示第一后支架齿轮与第一后支架杆结合的俯视示意图5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遮阳罩的操作示意图; 图6A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遮阳罩的俯视示意图6B展示第一前支架杆的尾端与遮阳蓬布的结合示意图;和图7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遮阳罩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遮阳罩2,主要包括本体3、第 一齿轮组4、第二齿轮组5、传动带6、底座7和多个遮阳蓬布81、 82、 83 (如图6A所示)。所述本体3为大致呈细长矩形且具有四个导角的中空盒体,其具有第一端31、第二 端32、前侧边33和后侧边34,且在所述本体3的四个导角处各设有一狭长的横向穿孔311、 312、 321、 322,另所述本体3还具有一上盖37,其可覆盖到所述本体3上。第一齿轮组4 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第一端31处,而第二齿轮组5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第二端32处。所述第一齿轮组4包括第一皮带轮41、第一前支架齿轮42和第一后支架齿轮43;所 述第一皮带轮41同轴固设在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42的上侧,且所述第一皮带轮41的圆周 大致小于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42的圆周。当所述第一皮带轮41被转动时,所述第一前支 架齿轮42也同时被转动;而且,手动转轮45可被移除地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轮41上, 使用者可转动所述手动转轮45以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41的转动,而当使用者不转动所述 第一皮带轮41时或不需使用所述汽车遮阳罩2时,所述手动转轮45可被移除;另外,所 述手动转轮45可由可旋转驱动与第一皮带轮41结合的L型扳手(未图示)所替代,所述L 型扳手也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轮41上,使用者也可扳动所述L型扳手以转动 所述第一皮带轮41,而当使用者不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41时或不需使用所述汽车遮阳罩 2时,同样地,所述L型扳手可被移除。此外,所述第一后支架齿轮43经设置以与所述第 一前支架轮42相啮合;以上所述齿轮的圆周大小可均相同且所述齿轮可由铝合金或耐候 塑钢等材料所制成。所述第二齿轮组5包括第二皮带轮51、第二前支架齿轮52、第二后支架齿轮53和传动齿轮54;所述第二皮带轮51同轴固设在所述传动齿轮54的上侧,而所述第二皮带轮51 的圆周大致小于所述传动齿轮54的圆周,当所述第二皮带轮51被转动时,所述传动齿轮 54也同时被转动;而且,所述传动齿轮54上具有一角度范围cp的缺齿。所述第二前支架 齿轮52经设置以与所述传动齿轮54啮合,所述第二后支架齿轮53经设置以与所述第二前 支架齿轮52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遮阳罩,包括: 本体,大致为细长矩形盒体,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包含前侧边、后侧边; 第一齿轮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其包括: 第一前支架齿轮; 第一皮带轮,其同轴固设在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上; 第 一后支架齿轮,其与第一前支架齿轮啮合; 第二齿轮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其包括: 传动齿轮,其具有一角度范围φ的缺齿; 第二皮带轮,其圆周大小小于所述第一皮带轮且固设在所述传动齿轮上; 第二前支架齿轮,其与所述传 动齿轮啮合; 第二后支架齿轮,其与所述第二前支架齿轮啮合; 传动带,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 第一前支架杆,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的侧部,且所述第一前支架杆可在其与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的侧部的设置处形成 一折弯,如此以使所述支架杆从所述折弯处之后可大致沿所述本体的前侧边且以与水平面呈一角度斜向向下延伸; 第二前支架杆,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前支架齿轮的侧部,且所述第二前支架杆可在其与所述第二前支架齿轮的侧部的设置处形成一折弯,如此以使所 述支架杆从所述折弯处之后可大致沿所述本体的前侧边且以与水平面呈一角度斜向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前支架杆与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的设置处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前支架杆与所述第二前支架齿轮的设置处的水平高度; 第一后支架杆,其一端设置在所述 第一后支架齿轮的侧部,且所述第一后支架杆可在其与所述第一后支架齿轮的侧部的设置处形成一折弯,如此以使所述支架杆从所述折弯处之后可大致沿所述本体的后侧边且以与水平面呈一角度斜向向下延伸; 第二后支架杆,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后支架齿轮的侧 部,且所述第二后支架杆可在其与所述第二后支架齿轮的侧部的设置处形成一折弯,如此以使所述支架杆从所述折弯处之后可大致沿所述本体的后侧边且以与水平面呈一角度斜向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架杆与所述第一后支架齿轮的设置处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后支架杆与所述第二后支架齿轮的设置处的水平高度; 前遮阳蓬布,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支架杆与所述第二前支架杆之间; 后遮阳蓬布,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后支架杆与所述第二后支架杆之间; 二侧边遮阳蓬布,其分别安装在第一前支架杆与第一后支 架杆和第二前支架杆与第二后支架杆之间;和 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侧; 其中,当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前支架齿轮可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茂星谢曼玲
申请(专利权)人:阚茂星谢曼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