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85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模具架内部之间卡接有注塑模具,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模座,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顶出支板,且顶出支板的顶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端均与限位模座的两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该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通过第一气缸带动传动块和连接板的运动,从而可带动限位模座和内模座的运动,并在下降到一定位置时,通过模具架底部两侧的凸起推动顶出支板的翘起,进而可将注塑模具与限位模座之间分离,使得注塑模具底部为中空状态,方便了后续对产品本体进行顶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複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而注塑模具一般均会配备有顶出机构,且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具有一定的顶出力,能从模具中顶出产品。
[0003]常见的顶出机构在对模具内部的产品进行顶出时,一般均通过液压机构带动顶杆的上下运动来对产品的底部产生推力,进而将产品与模具之间分离后顶出。
[0004]但这种方式由于顶杆在对产品顶出时作用点单一,导致对产品的顶出力不均匀,使得在顶出产品时容易造成卡模的现象,造成顶出困难,且一般的顶出机构在直接对产品进行推顶时,由于产品与模具中空隙较小,导致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和吸附力较大,使得顶出速度慢且卡涩,不能满足注塑模具顶出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包括模具架,所述模具架的顶部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模具架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开设有通槽,且模具架的左右两侧中部均插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模具架内部之间卡接有注塑模具,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模座,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顶出支板,且顶出支板的顶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端均与限位模座的两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0009]第二方面,所述模具架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装设有向内侧弯曲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面均为倾斜装设。
[0010]第三方面,所述连接板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
[0011]第四方面,所述限位模座的顶部固定装设有内模座,所述注塑模具的内部均插接有产品本体,所述限位模座和内模座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顶出槽。
[0012]第五方面,所述限位模座和内模座内部左右两侧的顶出槽内部均插接有顶出杆,且顶出杆的顶端与内模座的顶部平齐,所述顶出杆的杆身长于模具架的底部位置。
[0013]第六方面,所述顶出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
装有第二气缸。
[0014]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通过第一气缸带动传动块和连接板的运动,从而可带动限位模座和内模座的运动,并在下降到一定位置时,通过模具架底部两侧的凸起推动顶出支板的翘起,进而可将注塑模具与限位模座之间分离,使得注塑模具底部为中空状态,方便了后续对产品本体进行顶出,避免了注塑模具与产品本体之间的吸附力过大;
[0017]2、该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通过第二气缸带动底板和顶出杆的运动,从而可对产品本体的底部两侧均产生推力,使得对产品本体的顶出力均与,避免了在顶出的过程中发生卡模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模具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顶出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模具架;2、注塑孔;3、注塑模具;31、产品本体;4、连接板;5、限位模座;51、内模座;6、传动块;7、第一气缸;8、顶出支板;9、弹簧;10、顶出杆;11、底板;12、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包括模具架1、注塑孔2、注塑模具3、产品本体31、连接板4、限位模座5、内模座51、传动块6、第一气缸7、顶出支板8、弹簧9、顶出杆10、底板11和第二气缸12,请参阅图1,模具架1的顶部开设有注塑孔2,模具架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开设有通槽,请参阅图2,模具架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插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顶部与模具架1内部之间卡接有注塑模具3,连接板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模座5,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顶出支板8,且顶出支板8的顶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弹簧9,弹簧9的内端均与限位模座5的两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0024]模具架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装设有向内侧弯曲的凸起,凸起的顶面均为倾斜装设,使得可在连接板4带动顶出支板8下降的过程中,将顶出支板8顶起,进而可使得顶出支板8推动注塑模具3的上升。
[0025]连接板4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块6,传动块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7,方便了带动传动块6和连接板4的上下运动。
[0026]请参阅图3,限位模座5的顶部固定装设有内模座51,注塑模具3的内部均插接有产品本体31,限位模座5和内模座5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顶出槽。
[0027]限位模座5和内模座51内部左右两侧的顶出槽内部均插接有顶出杆10,且顶出杆
10的顶端与内模座51的顶部平齐,顶出杆10的杆身长于模具架1的底部位置,通过第一气缸7带动传动块6和连接板4的运动,从而可带动限位模座5和内模座51的运动,并在下降到一定位置时,通过模具架1底部两侧的凸起推动顶出支板8的翘起,进而可将注塑模具3与限位模座5之间分离,使得注塑模具3底部为中空状态,方便了后续对产品本体31进行顶出,避免了注塑模具3与产品本体31之间的吸附力过大。
[0028]请参阅图2,顶出杆10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11,且底板1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12,通过第二气缸12带动底板11和顶出杆10的运动,从而可对产品本体31的底部两侧均产生推力,使得对产品本体31的顶出力均与,避免了在顶出的过程中发生卡模的现象。
[0029]本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启动第一气缸7带动传动块6和连接板4的运动,从而可带动限位模座5和内模座51的运动,并在下降到一定位置时,通过模具架1底部两侧的凸起推动顶出支板8的翘起,进而可将注塑模具3与限位模座5之间分离,使得注塑模具3底部为中空状态,方便了后续对产品本体31进行顶出,避免了注塑模具3与产品本体31之间的吸附力过大,再启动第二气缸12带动底板11和顶出杆10的运动,从而可对产品本体31的底部两侧均产生推力,使得对产品本体31的顶出力均与,避免了在顶出的过程中发生卡模的现象。
[0030]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包括模具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架(1)的顶部开设有注塑孔(2),所述模具架(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开设有通槽,且模具架(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插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与模具架(1)内部之间卡接有注塑模具(3),所述连接板(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模座(5),所述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顶出支板(8),且顶出支板(8)的顶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内端均与限位模座(5)的两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架(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装设有向内侧弯曲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面均为倾斜装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件成型后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外端均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健王和忠王章窈郑福谭兴彬阮浩徐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科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