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栽培稻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6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杂交育种技术。为解决提高栽培稻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种难以发芽、培养成苗率低的难题及为大幅度提高野栽远缘杂交种幼胚培养成苗率的问题特提出本方案。该方法是在栽培稻雌本和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的雄本授粉杂交后最佳培养期,经判定去除假杂交种籽粒,并将真杂交种籽粒取下,脱颖壳消毒后直接放入培养基培养。这样能提高培养出的野栽交苗纯度,并能稳定提高幼胚出苗率,由一般的5~50%稳定提高到35~70%。而且,该方法能降低成本、技术难度低、好操作,为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规范化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栽培稻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提高^M^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技术领垛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利用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进行7M舀种质 资源创新领域,糾涉及一种肯^是高^^^X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种间i^彖杂交幼膨咅养成苗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涵盖B、 C、 D、 E、 F、 G、 H、 J、 K 九錄因组,广泛分布于世^^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封^i午多优良性状,是一妖然的7j^l基因宝库,可以为拓宽7K^遗传勤i^^f富的种质资源。如重颖野生稻(CCDD型,四4沐)^f舀瘋病,^4^核7ja乾、 螟虫辆萄飞鼠等害虫,高耐寒,耐荫蔽,弱光^^牛下生长4掛,在拟舀育 种上有重大利用^f直。但是,由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与l^斜舀的^^彖关 系较远,遗传差异很大,利用难度l 一是存在一定禾級的生殖隔离,野 栽交^i见不亲和,难以获得杂交种子,二是即^^得杂交种子,种子也中 it^折,难以发芽成苗,需要通过幼^i咅养才育^^得杂种后代,而在解剖 4竟下才兆出幼4ii^f^咅养的4支;lO^^汰,^t培养的最佳时间较7,角定,^f发育期间的环挽因f^^斜舀亲本4^培养成苗率有41^影响,培养 出苗的植抹中假杂种的比顿交高,导致培养效剩氐下,严重影响了不同基 因組型野生稻在生产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U^i斜舀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 种彰彖关系iOif传特性差异大育种困难的问题4械出本方案-提高拟斜^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它能区别真 假杂交种,i^筛选出成苗率高的^i斜舀亲本,能准确判定真杂交种取出 培养的最佳时间,从而赵l败高幼胚成苗率的目的。4^Hl构思本方案提出的提高^i斜舀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征是它的方法过程如下① 获得高活力的5械交伊^i:通过播^^排^iM^b理4^夺杂交安 排在合适的季节,使5械交幼^it宜温光^j牛下生^^育,一4狄25 。C 30。C,从而获得大量高活力的优胚,提高幼胚成苗率;② 通过简单预备汰验确^t佳培翻t期:^^膽2 ~ 3穗自授叙S寸籽 粒发黄干瘪的时间再向前推3 ~ 5天;③ 剔斷叚杂种幼膨告养前将发育较决的假杂种剔除,在勤斜舀x 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授粉后12 ~ 13天将发育4交快的假杂种剔晚④取幼膨軎养在最佳耳X^t时间,将剔斷叚杂种的辦惠剪下,剥除颖 壳,消毒后糊培养肚培养,使幼胚4盼尽量接近培养基⑤ 筛誠苗率高的拟斜S亲本:通过不同类型的^i斜舀与不同基因组 型野生稻杂交培养,从中筛iM苗率高的拟斜射才料,再利用成苗率高的 材料与重颖野生稻杂交,提高杂^代幼膨咅养成苗率。本专利技术的有^^^是①与在解告條下挑出幼^iim咅养的方法比 较,它不需^#殊昂贵的仪器柄殳备、^低②本方法简单易行,授粉 后假杂种发育'^IL壮,容易判定和去除,大^Fff氐它的技7MI度,拟辨 步汰③成苗率高,假杂种少,能大幅度提高銜斜S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 稻种间i^彖杂交种幼^i咅养的成苗率,为进一步的顺打下勤出;④严格 按照此法进4情斜舀x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种间i^彖杂交,可确#4交高 的幼胚成苗率(某些特殊的不亲和不同基因组型种^卜,如^(il予生稻, 需进一辦索)。M实^式下面结合以蜀恢527与不同基因组型重颖野生稻的 种间远缘杂^;侈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2004年-錄长沙进^^>斜舀蜀恢527等与不同基因组型重颖野生稻6辨间i^彖杂交,杂交安排在9月底 IO月初进行。7月上中旬播种銜斜舀亲本,隔5天播1批,共计3批,野 生稻在8月中旬开始iM^:理,保证9月中下旬父母^^^N]ito 9月中 旬,将杂交亲^itA简易温室,注意乂i^则温室内温度,利用itK等4^1夸 温度调节在25 ~ 32°C。将蜀恢527最早开花的2个穗子的雌本(?)与 野生稻的力沐(S )杂交,作乂膝幼^ii宜的培科于间用,4 M#ftt 多的杂交,授粉后17 ^j^现杂种^开始发黄,可撒则其最佳培自为 12~14天。将授粉13M的小穗剪下,剔1^^萄的假杂种,将真杂种剥 除颖壳后,用蒸馏拟切底洗净,接着用70%乙醇消毒1 W中,用0.1°/。升汞 灭菌10-15 ^中,然后用无菌蒸馏水漂洗3~5次,放在去掉生长素的 1/2MS培养基上培养。至根系发育組时,阴凉处1£苗3~5天,而后转 入塑料桶中銜咅,此去方便管理,待其长出3 5个分蘖、根系长势缺 时即送到海南南繁JJ^^入大田拟条。本方法不仅4洲々解决了提高^i斜為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5M^彖杂交种幼^^养成苗率, 由4殳的5~50%稳定^是高到35~70%,而JLP制氐了技7^偉度,减少了研究絲,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勤出,为充分4a射口利用i^斜树进4f7j^舀源创新提供了借勤至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栽培稻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它的方法过程如下:①获得高活力的野栽交优胚:通过播期安排和遮光处理措施将杂交安排在合适的季节,使野栽交幼胚在适宜温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获得大量高活力的优胚,提高幼胚 成苗率;②通过简单预备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时期:先观察2~3穗自授粉到籽粒发黄干瘪的时间再向前推3~5天;③剔除假杂种:幼胚培养前将发育较快的假杂种剔除;④取幼胚培养:在最佳取种时间,将剔除假杂种的幼穗剪下,剥除颖壳,消 毒后放到培养基上培养,使幼胚部分尽量接近培养基;⑤筛选成苗率高的栽培稻亲本:通过不同类型的栽培稻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培养,从中筛选成苗率高的栽培稻材料,再利用成苗率高的材料与重颖野生稻杂交,提高杂交后代幼胚培养成苗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栽培稻与不同基因组型野生稻杂交幼胚成苗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它的方法过程如下①获得高活力的野栽交优胚通过播期安排和遮光处理措施将杂交安排在合适的季节,使野栽交幼胚在适宜温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获得大量高活力的优胚,提高幼胚成苗率;②通过简单预备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时期先观察2~3穗自授粉到籽粒发黄干瘪的时间再向前推3~5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凤张武汉杨飞舒服何强陈光辉东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