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05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与若干滚珠,若干所述滚珠均装配在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所述轴承外圈的内面装配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面固定连接有石墨材料制成的自润滑环,所述固定环与安装环之间通过拆装结构相连接,所述拆装结构包括卡接组件与压紧组件,所述固定环与轴承外圈之间通过固定组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自润滑轴承在实际使用时,自润滑环保护被润滑材料不受磨损,对轴承起到自润滑作用,石墨粉尘连续不断地自动补充固体润滑膜,并且可以长期运行,不必人工保膜,维护也比较简单。维护也比较简单。维护也比较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轴承。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0003]轴承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向轴承内加注润滑脂,以减小轴承内部各个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耗,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现有技术(CN213981676U)公开了一种便于润滑的低速滚子轴承,包括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内环一侧设有单向注油结构,所述单向注油结构一侧设有高效涂油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向注油结构的作用可以快速向轴承内部注油,省去拆卸油封和更换油封的步骤,达到减小使用成本的目的;通过高效涂油结构的作用,可以使最少量的润滑油直接流到滚珠上,有效防止润滑油外流,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和大多数轴承一样,需要人工通过手动注油的方式向轴承内添加润滑脂,操作不便,无法实现轴承的自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润滑轴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与若干滚珠,若干所述滚珠均装配在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所述轴承外圈的内面装配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面固定连接有石墨材料制成的自润滑环,所述固定环与安装环之间通过拆装结构相连接,所述固定环与轴承外圈之间通过固定组件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拆装结构包括卡接组件与压紧组件。
[0008]进一步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与卡块,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卡槽与固定环之间形成开口,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三卡槽沿固定环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卡槽沿固定环的周向设置,所述卡块固定连接在安装环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槽与弹性支撑片,所述压紧板滑动装配在第二卡槽的内面,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压紧板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开设在第一卡槽的内面,另外一个所述限位槽开设在第三卡槽的内面,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槽的内面,所述弹性支撑片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卡槽的内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装配口、螺纹槽与固定螺丝,所述装配口开设在安装环上,所述螺纹槽设置在固定环的内面,所述固定螺丝穿过装配口,并螺纹套接在螺纹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的内面均与卡块的外缘相互贴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板的侧面与第二卡槽的内面之间相互贴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丝的头部位于装配口的内部。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设置自润滑环,自润滑环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石墨是具有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因为与基础面平行的面间结合力弱,所以这些晶体在其面间都很容易剪切,亦即摩擦力小,同时能够支持垂直于基础面的负荷,所以承载能力强,摩擦系数小,具有作为固体润滑剂的最佳性质,石墨的摩擦磨损受吸附气体的支配,石墨棱面比基础面更容易粘着在底金属表面上,在剪切力的作用下,金属表面间的滑移就变得容易,保护被润滑材料不受磨损,对轴承起到自润滑作用,石墨粉尘连续不断地自动补充固体润滑膜,并且可以长期运行,不必人工保膜,维护也比较简单;
[0016]2、通过设置拆装结构,工作人员可利用拆装结构向轴承内部安装自润滑环,便于对自润滑环进行损耗后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润滑轴承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润滑轴承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润滑轴承中固定环与安装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4,一种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00、轴承内圈200与若干滚珠300,若干滚珠300均装配在轴承外圈100与轴承内圈200之间,轴承外圈100的内面装配有固定环400,固定环400的内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安装环500,安装环500的内面固定连接有石墨材料制成的自润滑环600,在自润滑环600的作用下,石墨粉尘能够连续不断地自动补充固体润滑膜,并且可以长期运行,不必人工保膜,维护也比较简单,固定环400与轴承外圈100之间通过固定组件800相连接。
[0023]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固定环400与安装环500之间通过拆装结构相连接,拆装结构包括卡接组件710与压紧组件720,卡接组件710实现固定环400与安装环500的卡接,压紧组件720则用于提供压紧力,提高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0024]参照图2

3,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卡接组件710包括第一卡槽711、第二卡槽712、第三卡槽713与卡块714,第一卡槽711、第二卡槽712与第三卡槽713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卡槽711与固定环400之间形成开口,第一卡槽711与第三卡槽713沿固定环400的轴向设置,第二卡槽712沿固定环400的周向设置,卡块714固定连接在安装环500上,通过设置卡接组件710,便于对固定环400与安装环500进行拆装。
[0025]参照图2

3,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压紧组件720包括压紧板721、两个限位块722、两
个限位槽723与弹性支撑片724,压紧板721滑动装配在第二卡槽712的内面,两个限位块722分别固定连接在压紧板721的两端,其中一个限位槽723开设在第一卡槽711的内面,另外一个限位槽723开设在第三卡槽713的内面,两个限位块72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槽723的内面,限位块722与限位槽723对压紧板721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弹性支撑片7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卡槽712的内面,弹性支撑片724采用长条状的铁片制成,使得弹性支撑片724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压紧板721的复位。
[0026]参照图4,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固定组件800包括装配口810、螺纹槽820与固定螺丝830,装配口810开设在安装环500上,螺纹槽820设置在固定环400的内面,固定螺丝830穿过装配口810,并螺纹套接在螺纹槽820内,通过设置固定组件800,便于对固定环400与轴承外圈100进行拆装。
[0027]参照图3,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第一卡槽711、第二卡槽712与第三卡槽713的内面均与卡块714的外缘相互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00)、轴承内圈(200)与若干滚珠(300),若干所述滚珠(300)均装配在轴承外圈(100)与轴承内圈(20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100)的内面装配有固定环(400),所述固定环(400)的内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安装环(500),所述安装环(500)的内面固定连接有石墨材料制成的自润滑环(600),所述固定环(400)与安装环(500)之间通过拆装结构相连接,所述固定环(400)与轴承外圈(100)之间通过固定组件(80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结构包括卡接组件(710)与压紧组件(7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710)包括第一卡槽(711)、第二卡槽(712)、第三卡槽(713)与卡块(714),所述第一卡槽(711)、第二卡槽(712)与第三卡槽(713)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卡槽(711)与固定环(400)之间形成开口,所述第一卡槽(711)与第三卡槽(713)沿固定环(400)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卡槽(712)沿固定环(400)的周向设置,所述卡块(714)固定连接在安装环(50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720)包括压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锋朱昌洪曹武任又平李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申亿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