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77191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步骤:S1,获取中频信号并对中频信号进行FFT处理得到一组相位信号;通过慢时间数据积累获取对应的相位矩阵信号;S2,对相位矩阵信号的每个距离单元进行FFT处理,建立相位变化频率谱;S3,基于相位变化频率谱获取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基于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获取各距离单元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并基于多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获取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S4,通过信噪比分布数据筛查获取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并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生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有效提高生命探测的准确度。能有效提高生命探测的准确度。能有效提高生命探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毫米雷达波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总数的逐步增加,儿童和宠物被遗忘在车内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给车辆配置生命探测装置有效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0003]目前的车内生命探测主要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摄像头等实现,然而上述技术受车内温度、遮盖、光线强度等因素影响较大。
[0004]毫米波雷达技术因具备较低的功耗,较好的穿透性,且不受温度光照等因素影响等诸多优点,在车内生命探测方面有应用价值。然而毫米波雷达因雷达布置位置限制可能会受到车窗外生命体的干扰导致误报;同时车内生命体的体型大小分布较广,从体型较大的成人到体型较小的婴儿、宠物,尤其是在婴儿或宠物被座椅(含儿童座椅)等遮挡时容易出现漏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提高生命探测的准确度。
[000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内生命体探测方法,在车内设有用于扫描车内空间的毫米波雷达,包括步骤:
[0007]S1,获取中频信号并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FFT处理得到一组相位信号;通过慢时间数据积累获取多组不同距离单元、时间单元的相位矩阵信号;
[0008]S2,对所述相位矩阵信号的每个距离单元进行FFT处理,建立相位变化频率谱;
[0009]S3,基于所述相位变化频率谱获取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基于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获取各距离单元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同时,累积获取多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并基于多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获取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目标频率段用于表征包含不同种类生命体的生命群体的呼吸频率段;
[0010]S4,对所述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进行筛查获取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A;对所述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筛查获取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B,基于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A、B来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生命体,其中,所述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用于表征处于呼吸状态的生命体可能存在的位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之后且在执行步骤S3之前,基于目标频率段去除所述相位变化频率谱中的基频干扰。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去除基频干扰包括在目标频率段内进行波峰下降判断,若波峰处于连续下降状态,则将该目标频率段内的最大功率值设置为零,相应距离单元的信噪比设置为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3获取每一个距离单元对应的信噪比以构建所述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3获取每一个距离单元对应的信噪比均值或信噪比中值以构建所述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使用慢时间滑窗算法获取基于目标频率段的多组信噪比,基于所述多组信噪比获取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信噪比均值或中值以构建所述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组信噪比的获取包括如下步骤:将目标频率段中的最大功率值与所述各频率段功率均值或中值的比值作为对应距离单元的信噪比。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4中,对于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设置至少2组第一类信噪比阶梯,每组第一类信噪比阶梯的信噪比阈值记为snr
NA
,其中将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中信噪比大于所述snr
NA
的距离单元记为第N组的第一类信噪比阶梯的一个有效运动距离单元,设统计的第N组第一类信噪比阶梯的有效运动距离单元数量为M
NA

[0018]对于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设置至少2组第二类信噪比阶梯,每组第二类信噪比阶梯的信噪比阈值记为snr
NB
,其中将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中信噪比大于所述snr
NB
的距离单元记为第N组的第二类信噪比阶梯的一个有效运动距离单元,设统计的第N组第二类信噪比阶梯的有效运动距离单元数量为M
NB

[0019]S41进行P个单次生命体检测,基于M
NA
判断每个单次的生命体检测结果,并统计出判断存在生命体的次数Q;
[0020]S42联合Q与M
NB
进行综合生命体判断:包括
[0021]若Q足够大,则只基于Q判断存在生命体;
[0022]若Q取值较小,则同时考虑M
NB
的大小,若M
NB
大于预设值,则仍然判断存在生命体;
[0023]若第二类信噪比阶梯高阶梯中的M
NB
足够大,则只基于高阶梯中的M
NB
判断存在生命体。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探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探测方法的步骤。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探测方法的步骤。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内生命探测方法、探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建立相位变化频率谱,基于相位变化频率谱获取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进而获取各距离单元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并基于累积获取的多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获取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生命体,该探测方法能有效提高生命探测的准确度,解决了毫米波雷达在进行车内生命探测的过程中存在的信号干扰或信号强度降低等导致的误报和漏报问题。
[0027]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28]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解释,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作用。
[0029]附图中:
[0030]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1]图2A示出了在无强反射干扰、无生命体目标时的相位变化频率谱。
[0032]图2B示出了在无强反射干扰、有生命体目标时的相位变化频率谱。
[0033]图2C示出了有雨衣干扰、无生命体目标时的相位变化频率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生命体探测方法,在车内设有用于扫描车内空间的毫米波雷达,包括步骤:S1,获取中频信号并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FFT处理得到一组相位信号;通过慢时间数据积累获取多组不同距离单元、时间单元的相位矩阵信号;S2,对所述相位矩阵信号的每个距离单元进行FFT处理,建立相位变化频率谱;S3,基于所述相位变化频率谱获取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基于目标频率段的功率分布获取各距离单元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同时,累积获取多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并基于多组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获取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目标频率段用于表征包含不同种类生命体的生命群体的呼吸频率段;S4,对所述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进行筛查获取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A;对所述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筛查获取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B,基于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的数量A、B来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生命体,其中,所述有效运动距离单元用于表征处于呼吸状态的生命体可能存在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后且在执行步骤S3之前,基于目标频率段去除所述相位变化频率谱中的基频干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基频干扰包括在目标频率段内进行波峰下降判断,若波峰处于连续下降状态,则将该目标频率段内的最大功率值设置为零,相应距离单元的信噪比设置为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获取每一个距离单元对应的信噪比以构建所述第一信噪比分布数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获取每一个距离单元对应的信噪比均值或信噪比中值以构建所述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慢时间滑窗算法获取基于目标频率段的多组信噪比,基于所述多组信噪比获取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信噪比均值或中值以构建所述第二信噪比分布数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信噪比的获取包括如下步骤:将目标频率段中的最大功率值与各频率段功率均值或中值的比值作为对应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宁石文峰孙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保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