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刻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014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在不改变工序条件或掩模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控制蚀刻形状的蚀刻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在真空室(10)内设有放置被处理物(20)的载物台(22)。在真空室(10)内的载物台(22)上方设有ICP电极(24)(第一电极)。在ICP电极(24)与真空室(10)的天花(12)之间,设有平面状电极(26)(第二电极)。在真空室(10)内设有导入处理气体的给气部件(16)。高频电源(32)与ICP电极(24)连接,且经由可变电容(36)(可变电容元件)还连接到平面状电极(26)。高频电源(32)向ICP电极(24)及平面状电极(26)供给高频电力,从而在真空室(10)内发生处理气体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的蚀刻装置和采用该蚀刻装置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艺中,以图案化的抗蚀剂为掩模,进行外 延层等薄膜的干蚀刻。在这种干蚀刻中,使用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的蚀刻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6210号公报)。半导体装置的电气特性大受蚀刻形状的影响。但是,在不改变离 子能量或游离基(radical)量等工序条件、掩模材料或形状等掩模条 件的情况下控制蚀刻形状是非常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构思而成,其目的在于得到在不改变工序 条件或掩模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控制蚀刻形状的蚀刻装置以及半 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蚀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室;设于所述 真空室内的、放置被处理物的载物台(stage);设置在所述真空室内 所述载物台上方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真空室天花 之间的第二电极;向所述真空室内导入处理气体的给气部件;与所述 第二电极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经由所 述可变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蚀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室; 设于所述真空室内的、放置被处理物的载物台; 设置在所述真空室内所述载物台上方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真空室天花之间的第二电极; 向所述真空室内导入处理气体 的给气部件; 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以及 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经由所述可变电容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高频电源, 所述高频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供给高频电力,从而在所述真空室内发生所述处理气体的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