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986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及车辆,排气系统包括:缸盖,缸盖上形成有缸盖燃烧室,燃烧室内设置有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燃烧室靠近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与缸盖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连接边缘,连接边缘与第一排气门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第一排气门的轴线与第一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排气门的盘部的半径为d且满足:d1≤d≤d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得连接边缘与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d1、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与连接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d2及排气门的盘部的半径d满足d1≤d≤d2,从而使得缸盖燃烧室内废气更加顺畅地排出,减少缸内残余的废气含量。减少缸内残余的废气含量。减少缸内残余的废气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排放及油耗法规的不断升级,发动机燃烧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进一步突破来满足使用要求。点火角提前、降低泵气损失都是改善油耗的重要措施,而排气系统的设计对泵气损失的改善、残余废气的降低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排气系统的排气能力,降低缸内残余废气,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通过使得连接边缘与第一排气门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d1、第一排气门的轴线与连接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d2以及排气门的盘部的半径d满足d1≤d≤d2,从而使得缸盖燃烧室内废气更加顺畅地排出,减少缸内残余的废气含量,同时达到降低缸内爆震的效果。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排气系统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包括:缸盖,所述缸盖上形成有缸盖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所述燃烧室靠近第一排气门和所述第二排气门与所述缸盖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连接边缘,所述连接边缘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构造为弧形且环绕于所述第一排气门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构造为弧形且环绕于所述第二排气门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三边缘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凸出方向相反;所述连接边缘与所述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所述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与所述连接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所述排气门的盘部的半径为d且满足:d1≤d≤d2。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包括缸盖,在缸盖上形成有缸盖燃烧室,缸盖燃烧室的数量构造为多个,发动机一般具有多个燃烧室,如四缸发动机即表示在发动机行形成有四个燃烧室,各燃烧室具有独立的排气道,在每个燃烧室内设置有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在燃烧室靠近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与缸盖地面之间形成有连接边缘,连接边缘由三段圆弧构成,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以及第三边缘,第一边缘环绕于第一排气门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二边缘环绕于第二排气门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三边缘连接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第三边缘的凸出方向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凸出方向相反,第三边缘向缸盖底面中心凸出,连接边缘与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即第三边缘与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的最小距离,第一排气门中心和第二排气门中心的连线与连接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排气门的盘部半
径为d且满足:d1≤d≤d2。这样设定可以使得排气系统的流量系数得到提升,尽可能将缸内废气排出,以减少缸内残余的废气含量,同时达到降低缸内爆震的效果。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d1与d满足:0.8≤d1/d≤1。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d2与d满足:1.1≤d2/d≤1.3。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烧室的至少部分边缘与所述排气门的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e且满足:1mm≤e≤2mm。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盖燃烧室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气门和第二进气门,所述第一进气门与所述第一排气门之间形成有过渡圆弧面;所述缸盖燃烧室内形成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门与所述第二排气门之间的排气侧屋脊面;其中所述排气侧屋脊面背离第一排气门的边缘、所述过渡圆弧面背离所述缸盖燃烧室中心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二排气门轴线之间夹角为α,所述α满足:110
°
≤α≤190
°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门的盘部凸出于所述排气侧屋脊面且所述排气门的盘部的端面在所述夹角α的范围内与所述排气侧屋脊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所述h满足0mm≤h≤1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盖燃烧室构造为在气缸延伸方向上对称布置的多个;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排气管设置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一排气管出口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分别与在缸盖延伸方向上对称的两个缸盖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出口端在排气方向上的切线与所述第二排气管出口端在排气方向上的切线夹角为α1,且满足:60
°
≤α1≤120
°
;第三排气管和第四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三入口,所述第四排气管设置有第四入口,所述第三排气管出口与所述第四排气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四入口分别与在缸盖延伸方向上对称的两个缸盖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三排气管和所述第四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之间且,所述第三排气管出口端在排气方向上的切线与所述第四排气管出口端在排气方向上的切线夹角为α2,且满足:30
°
≤α2≤40
°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气总管和第二排气总管,所述第一排气总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总管分别与所述第三排气管和所述第四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总管的截面面积为S1,所述第二排气总管的截面面积为S2,所述缸盖燃烧室11的排气出口截面积为S3,且满足1≤S1/S3≤1.8,1≤S2/S3≤1.8。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排气总管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总管的底部。
[00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系统,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系统,因此,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发动机的排气性能更好。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结构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缸盖结构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优化前后排气性能对比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部分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排气系统1;
[0026]缸盖燃烧室11、第一排气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所述缸盖上形成有缸盖燃烧室(11),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第一排气门(111)和第二排气门(112),所述燃烧室靠近第一排气门(111)和所述第二排气门(112)与所述缸盖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连接边缘,所述连接边缘包括:第一边缘(121),所述第一边缘(121)构造为弧形且环绕于所述第一排气门(111)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二边缘(122),所述第二边缘(122)构造为弧形且环绕于所述第二排气门(112)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三边缘(123),所述第三边缘(123)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121)与所述第二边缘(122)之间,所述第三边缘(123)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121)和所述第二边缘(122)的凸出方向相反;所述连接边缘与所述第一排气门(111)中心和第二排气门(112)中心的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所述第一排气门(111)中心和第二排气门(112)中心的连线与所述连接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所述排气门的盘部的半径为d且满足:d1≤d≤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d1与d满足:0.8≤d1/d≤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d2与d满足:1.1≤d2/d≤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燃烧室(11)的至少部分边缘与所述排气门的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e且满足:1mm≤e≤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燃烧室(11)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气门(131)和第二进气门(132),所述第一进气门(131)与所述第一排气门(111)之间形成有过渡圆弧面(142);所述缸盖燃烧室(11)内形成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门(111)与所述第二排气门(112)之间的排气侧屋脊面(141);其中所述排气侧屋脊面(141)背离第一排气门(111)的边缘、所述过渡圆弧面(142)背离所述缸盖燃烧室(11)中心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二排气门(112)轴线之间夹角为α,α满足:110
°
≤α≤190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门的盘部凸出于所述排气侧屋脊面(141)且所述排气门的盘部的端面在所述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晶晶彭飞李克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