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5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该发动机气缸盖,气缸盖本体的孔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排气道、第一推杆孔和螺栓连接孔;推杆组件包括固定插设于第一推杆孔的衬套,和滑动插接于衬套的插孔的第一推杆;衬套的中心轴线和第一推杆的中心轴线共线,沿第一方向,衬套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推杆孔的中心轴线和螺栓连接孔的中心轴线之间,衬套的外周面与第一推杆孔上靠近排气道的侧壁形成第一隔热间隙,衬套的外周面与第一推杆孔上靠近螺栓连接孔的侧壁贴合或形成第二隔热间隙,第一隔热间隙大于第二隔热间隙。能隔离排气道内的高温气体散发的热量,能增大排气道使得排气通畅,提升了螺栓连接孔的侧壁的承受能力,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的气缸盖用于封闭气缸,和气缸形成封闭的燃烧室,且负责将气缸内的废气排出,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之一。故良好的排气能力既能够降低泵气损失,降低燃烧温度,又能够提高增压器的效率,提高过量空气系数,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且能使发动机的热效率大大提升。
[0003]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气缸盖,其主要包括气缸盖本体和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主要包括衬套和推杆等,具体地,气缸盖本体设有排气道、设置于排气道一侧的推杆孔,以及设置于推杆孔一侧的气缸盖螺栓连接孔,推杆孔和气缸盖螺栓连接孔位于排气道的同一侧,且气缸盖螺栓连接孔相对推杆孔远离排气道,衬套固定装配于推杆孔,且沿周向与推杆孔的侧壁形成环形的隔热间隙,推杆沿轴向滑动插设于衬套,衬套和隔热间隙对推杆进行隔热。但这种气缸盖,衬套的中心轴线、推杆的中心轴线和推杆孔的中心轴线均共线,由于衬套本身具有一定壁厚,同时为了进行隔热还要保留隔热间隙,就使气缸盖上加工的推杆孔的直径大于推杆自身的直径,从而导致排气道的空间被压缩,影响排气道的通畅性,故为了给排气道提供充足的布置空间,通过调节推杆孔与气缸盖螺栓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变小以满足排气道的空间不被压缩,但如此设置则会导致气缸盖螺栓连接孔的壁厚变小和推杆孔的壁厚均变小,对于螺栓规格较高、螺栓轴力大的发动机机型而言,气缸盖螺栓连接孔的壁厚和推杆孔的壁厚均存在可靠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缸盖螺栓连接孔的壁厚和推杆孔的壁厚均存在可靠性风险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发动机气缸盖,其包括:
[0007]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设有孔组,所述孔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道、第一推杆孔和螺栓连接孔;
[0008]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固定插设于所述第一推杆孔的衬套,以及滑动插接于所述衬套的插孔的第一推杆;
[0009]所述衬套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推杆的中心轴线共线,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衬套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推杆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螺栓连接孔的中心轴线之间,所述衬套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推杆孔上靠近所述排气道的侧壁形成第一隔热间隙,所述衬套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推杆孔上靠近所述螺栓连接孔的侧壁贴合或形成第二隔热间隙,所述第一隔热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隔热间隙。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推杆孔段、第二推杆孔段和第三
推杆孔段,所述衬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衬套段和第二衬套段,所述第一衬套段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一推杆孔段,所述第二衬套段间隙插设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并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三推杆孔段,所述第二衬套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上靠近所述排气道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隔热间隙,所述第二衬套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上靠近所述螺栓连接孔的侧壁贴合或形成所述第二隔热间隙。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孔段的直径>所述第二推杆孔段的直径>所述第三推杆孔段的直径。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孔段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的连接处形成限位面,所述第一衬套段沿轴向抵接于所述限位面。
[0013]作为优选,所述衬套的外周面上至少部分涂覆有隔热涂层。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孔的侧壁上至少部分涂覆有隔热涂层。
[0015]作为优选,所述孔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第二推杆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排气道、第一推杆孔、所述螺栓连接孔和所述第二推杆孔依次间隔设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孔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孔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0017]作为优选,所述气缸盖本体还设有冷却水道。
[0018]发动机,其包括上述发动机气缸盖,还包括气缸体,螺栓穿过所述气缸体和所述螺栓连接孔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由于第一推杆孔上靠近排气道的一侧与排气道内的高温气体靠近,故该发动机气缸盖设置衬套的中心轴线和第一推杆的中心轴线共线,且沿第一方向,衬套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推杆孔的中心轴线和螺栓连接孔的中心轴线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推杆孔与衬套偏心设置,使得衬套的外周面与第一推杆孔上靠近排气道的侧壁形成的第一隔热间隙足够大,从而通过第一隔热间隙和衬套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隔离排气道内的高温气体散发的热量,降低第一推杆的推杆腔内的机油老化和/或碳化的现象,从而提升发动机的润滑性能,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其次,由于第一推杆孔上远离排气道的一侧与排气道内的高温气体距离较远,不需要对位于该部分内的第一推杆进行隔热,故设置衬套的外周面与第一推杆孔上靠近螺栓连接孔的侧壁贴合或形成第二隔热间隙,且第一隔热间隙大于第二隔热间隙,通过衬套的外周面与第一推杆孔上靠近螺栓连接孔的侧壁贴合的方式,或缩小第二隔热间隙的方式,减小了隔热空间,对于同规格的发动机机型而言,节省出的隔热空间分配给排气道和螺栓连接孔的壁厚,能够增大排气道使得排气通畅,也能增加第一推杆孔上靠近螺栓连接孔的侧壁与螺栓连接孔的侧壁之间的厚度,从而提升螺栓连接孔的侧壁的承受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气缸盖沿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气缸盖沿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0023]图中:
[0024]1、气缸盖本体;11、孔组;111、排气道;112、第一推杆孔;1121、第一推杆孔段;1122、第三推杆孔段;113、螺栓连接孔;114、第二推杆孔;12、冷却水道;
[0025]2、衬套;21、第一衬套段;22、第二衬套段;23、插孔;
[0026]31、第一隔热间隙;32、第二隔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1)设有孔组(11),所述孔组(1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排气道(111)、第一推杆孔(112)和螺栓连接孔(113);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固定插设于所述第一推杆孔(112)的衬套(2),以及滑动插接于所述衬套(2)的插孔(23)的第一推杆;所述衬套(2)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推杆的中心轴线共线,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衬套(2)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推杆孔(112)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螺栓连接孔(113)的中心轴线之间,所述衬套(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推杆孔(112)上靠近所述排气道(111)的侧壁形成第一隔热间隙(31),所述衬套(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推杆孔(112)上靠近所述螺栓连接孔(113)的侧壁贴合或形成第二隔热间隙(32),所述第一隔热间隙(31)大于所述第二隔热间隙(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孔(11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推杆孔段(1121)、第二推杆孔段和第三推杆孔段(1122),所述衬套(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衬套段(21)和第二衬套段(22),所述第一衬套段(21)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一推杆孔段(1121),所述第二衬套段(22)间隙插设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并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三推杆孔段(1122),所述第二衬套段(2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上靠近所述排气道(111)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隔热间隙(31),所述第二衬套段(2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推杆孔段上靠近所述螺栓连接孔(113)的侧壁贴合或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永徐同江付云贵王少帅蔺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