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涵道比发动机分开式排气喷管气动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文献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nozzle flow of high by-pass ratioturbofans 提出了用一些参数来表示喷管外形的想法,但它的内涵喷管不是塞式喷管,在此文中并没有给出用这些变量来建立内、外涵喷管的气动外形的数学模型。H.ZIMMERMANN仔细讨论了外涵喷管的气动外形设计,认为外涵喷管的设计原则是在喷管内取得尽可能多的膨胀,因为推力构成中的动量项比压力项能带来更大的推力,并认为图1中的构型"C"外涵喷管的后锥体壁面会有一个局部的压力衰减区,喷气流对外涵喷管后锥体壁面的压力会很小。为了获得最大的推力,需要平衡构型"C"的流道型面和外涵喷管后锥体倾角。构型"C"的外涵喷管后体角是11°。图1是文献中列出的5种外涵喷管结构。H. Zimmermann认为图1中的构型"C"性能最好,原因是构型"C"的外涵喷管后锥体局部会有一个压力"凹陷"区(Depression),这种结构能让外涵后锥体壁面的静压小,从而外涵出口推力大。这是一 ...
【技术保护点】
大涵道比发动机分开式排气喷管气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参数化设计,以直线段的形式构成喷管气动外形,直线段之间用圆弧光滑连接,具体流程为: 用于定义喷管气动设计初始参数并赋值的步骤一; 用于按照喷管外形的几何关系求解其它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二; 用于生成由步骤一、二参数控制的喷管外形的步骤三; 用于检验气动外形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气动性能的步骤四--如是,则结束设计流程;如否,则返回步骤一重新开始流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绣,贾东兵,龚正真,叶留增,邵万仁,汪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