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907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包括前机舱边梁前段,还包括前机舱边梁封板、前减震塔和前舱总成,所述前舱总成连接至驾驶舱,所述前机舱边梁封板与前机舱边梁前段Y向连接,所述前机舱边梁封板与前舱总成Z向连接,所述前减震塔与前机舱边梁前段和前舱总成均Y向连接,所述前减震塔和前机舱边梁封板分别位于前机舱边梁前段Y方向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分流常规的碰撞在X向上的力,使碰撞力在传导至车内人员时,能够有效将传导力分流至Y向和Z向,从而有效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从而有效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从而有效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汽车的正碰性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车身轻量化是当前的一个必须课题,在电池没有进行本质的更新换代情况下,增加里程只有通过提升电池容量来满足,电池容量的增加,极大的增加了整车重量,因而白车身由铝合金替代钢材,特别是铸铝的技术路线被逐渐应用于车身结构的设计中,铝材质的大量应用,车身的碰撞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就完全是在考验车辆的车身结构设计。在发生碰撞时,车辆的结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结构设计的好坏,能直接决定车辆形变的程度,进而影响到车内人员的安全性。
[0003]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主要由前机舱边梁前端板1、前机舱边梁前段总成2、前减震塔3、分体式铸铝前舱总成4等组成,此种结构,X向的冲击力从前机舱边梁前段总成2经过分体式铸铝前舱总成4直接传到至驾驶舱,不利于碰撞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前机舱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传递路径单一,不利于碰撞安全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机舱结构,包括前机舱边梁前段(6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机舱边梁封板(701)、前减震塔(801)和前舱总成(9),所述前舱总成(9)连接至驾驶舱,所述前机舱边梁封板(701)与前机舱边梁前段(601)Y向连接,所述前机舱边梁封板(701)与前舱总成(9)Z向连接,所述前减震塔(801)与前机舱边梁前段(601)、前舱总成(9)均Y向连接,所述前减震塔(801)和前机舱边梁封板(701)分别位于前机舱边梁前段(601)Y方向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9)设有弱化结构(10),使得所述前舱总成(9)能够从弱化结构(10)处溃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9)的壳体内布置有蜂窝状加强筋(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10)布置在所述蜂窝状加强筋(11)与前机舱边梁封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久雷贾信朝邢晓燕栾爱东霍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