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的原料、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和润滑脂技术

技术编号:376248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6
一种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准备第一增稠剂原料、第二增稠剂原料、第一润滑油、第二润滑油、沸点比第一润滑油和第二润滑油低、溶解第一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一溶剂以及沸点比第一润滑油和第二润滑油低、溶解第二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二溶剂,在第一溶剂中使第一润滑油溶解并且使第一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一混合液,在第二溶剂中使第二润滑油溶解并且使第二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二混合液,将第一混合液与第二混合液混合,使第一增稠剂原料与第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润滑脂的原料、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和润滑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脂的原料、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和润滑脂。
[0002]本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7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二020

125473号的优先权,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技术介绍

[0003]脲基润滑脂通常经过如下工序制造:使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基础油中反应,在基础油中合成作为增稠剂的脲化合物,然后,通过施加剪切等使增稠剂粒子微细化。
[0004]在该制造方法中,不能完全除去反应后残留在基础油中的未反应物,有时残留在润滑脂中。
[0005]作为脲基润滑脂的制造方法,还已知有如下方法:在溶剂中使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而合成脲化合物后,除去溶剂,制造粉末状的脲化合物,然后,与基础油混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能够用于脲基润滑脂的(聚)尿素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8188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070262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

0702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
[0013]准备第一增稠剂原料、第二增稠剂原料、第一润滑油、第二润滑油、沸点比上述第一润滑油和上述第二润滑油低、溶解上述第一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一溶剂以及沸点比上述第一润滑油和上述第二润滑油低、溶解上述第二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二溶剂,
[0014]在上述第一溶剂中使上述第一润滑油溶解并且使上述第一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一混合液,
[0015]在上述第二溶剂中使上述第二润滑油溶解并且使上述第二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二混合液,
[0016]将上述第一混合液与上述第二混合液混合,使第一增稠剂原料与第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
[0018]准备第一增稠剂原料、第二增稠剂原料、第一润滑油、沸点比上述第一润滑油低、
溶解上述第一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一溶剂以及沸点比上述第一润滑油低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二溶剂,
[0019]在上述第一溶剂中使上述第一润滑油溶解并且使上述第一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一混合液,
[0020]在上述第二溶剂中使上述第二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二混合液,
[0021]将上述第一混合液与上述第二混合液混合,使上述第一增稠剂原料与上述第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
[0022]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作为其他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其他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和润滑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封入有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例的构成图。
[0024]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5]图3是图1的B

B剖视图。
[0026]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封入有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例的构成图。
[0027]图5是图4的A

A剖视图。
[0028]图6是封入有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滚动轴承的剖视图。
[0029]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0]图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1]图9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2]图10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3]图11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4]图12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5]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6]图14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7]图15是用于说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8]图16是示出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制造的润滑脂的离油度的评价结果的图。
[0039]图17是示出实施例2、3和比较例2中制造的润滑脂的摩擦磨损试验的评价结果的图。
[0040]图18是示出实施例4、5和比较例3中制造的润滑脂的摩擦磨损试验的评价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公开的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42]在溶剂中合成并除去了溶剂的粉末状的脲化合物能够作为增稠剂使用,与基础油混合能够制造润滑脂。
[0043]这种情况下,与基础油混合前,可以通过清洗处理除去未反应的胺化合物、异氰酸
酯化合物。因此,能够抑制在润滑脂中残留未反应的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
[0044]另一方面,在溶剂中合成脲化合物并除去溶剂后与基础油混合而制造润滑脂的情况下,存在所得到的润滑脂与在基础油中合成脲化合物而制造的润滑脂相比容易离油、保油性差的问题。作为其原因之一,认为是脲化合物的平均粒径大。
[0045]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经过使用喷射磨机等大型粉碎磨机的硬粉碎工序、分级工序来控制脲化合物的粒径。进行这样的粉碎工序、分级工序需要设备投资,在这方面是不利的。
[004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效果>
[0047]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原料通过与基础油混合,可以提供能够确保保油性的润滑脂。
[0048]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含有增稠剂、通过与基础油混合可提供能够确保保油性的润滑脂的润滑脂的原料其。
[0049]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可以提供能够确保保油性的润滑脂。
[005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可以提供能够确保保油性的润滑脂。
[0051]在将这样的润滑脂用于滚动轴承、齿轮等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耐烧结性、耐磨损性。
[0052]<本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0053]以下,列举本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
[0054]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本公开的专利技术。
[0055](1)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原料含有增稠剂、润滑油以及沸点比上述润滑油低、溶解上述润滑油且不溶解上述增稠剂的溶剂。
[0056]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原料通过与基础油混合,可以提供能够确保保油性的润滑脂。
[0057](2)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如下:
[0058]准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润滑脂的原料,其含有增稠剂、润滑油以及沸点比所述润滑油低、溶解所述润滑油且不溶解所述增稠剂的溶剂。2.一种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准备第一增稠剂原料、第二增稠剂原料、第一润滑油、第二润滑油、沸点比所述第一润滑油和所述第二润滑油低、溶解所述第一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一溶剂以及沸点比所述第一润滑油和所述第二润滑油低、溶解所述第二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二溶剂,在所述第一溶剂中使所述第一润滑油溶解并且使所述第一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一混合液,在所述第二溶剂中使所述第二润滑油溶解并且使所述第二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二混合液,将所述第一混合液与所述第二混合液混合,使第一增稠剂原料与第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增稠剂后,除去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油和所述第二润滑油中的至少一者为聚

α

烯烃。5.一种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准备第一增稠剂原料、第二增稠剂原料、第一润滑油、沸点比所述第一润滑油低、溶解所述第一润滑油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一溶剂以及沸点比所述第一润滑油低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二溶剂,在所述第一溶剂中使所述第一润滑油溶解并且使所述第一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一混合液,在所述第二溶剂中使所述第二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二混合液,将所述第一混合液与所述第二混合液混合,使所述第一增稠剂原料与所述第二增稠剂原料反应而生成增稠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增稠剂后,除去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油为聚

α

烯烃。8.一种润滑脂的原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准备第一增稠剂原料、第二增稠剂原料、第一润滑油、沸点比所述第一润滑油低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一溶剂以及沸点比所述第一润滑油低且不溶解生成的增稠剂的第二溶剂,在所述第一溶剂中使所述第一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一混合液,在所述第二溶剂中使所述第二增稠剂原料溶解或分散而制成第二混合液,将所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和所述第一润滑油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山纯也新谷加奈子山本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