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29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布置循环系统;先设置一罐体,在罐体内设置喷射引流机构,在罐体外设置循环泵,喷射引流机构包括喷射管以及分散盘;喷射管包括外管以及内管,循环泵通过循环管道使罐体内外形成循环;在外管上部内壁设置有多个引流棱板;S2:皂脚进料;皂脚通过所述皂脚入口进入到罐体内,直到进液量达到设定进量;S3:皂脚均质循环;当进液量达到设定进量时,循环泵与电机启动,皂脚通过内管高速喷出至外管内,再由外管高速喷出至分散盘内表面,分散盘将皂脚反射回罐体内;往复循环持续半小时以上;S4:静置放料:关闭循环管道,罐体静置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皂脚均质
,尤其涉及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毛米糠油是生产谷维素的重要原料,因此工厂在生产谷维素时,会向毛米糠油内加入碱,从而中和毛米糠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并生成皂脚,然后将皂脚酸化得到含有脂肪酸的酸化液和含有硫酸钠的废水,而谷维素就留在脂肪酸内。
[0003]为了保证酸化反应的效率,需要预先对皂脚进行均质处理,而现有的皂脚均质处理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搅拌叶片在桶内进行搅拌,使其均匀混合;另一种是通过循环泵来带动均质罐内的皂脚不断的进行往复流动,达到混合的目的;两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但是在面临更高工艺要求、更高效的加工效率的时候,还是无法达到满意的要求;比如产出率低,均质化过程耗时更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循环与冲击反射两种方式交织连续循环均质,一种是采用循环泵带动皂脚流体循环流动,另一种是在循环的同时通过提高了喷射压力,同时对流体进行了喷射方向的导引,使流体形成中央的喷射柱以及位于喷射柱四周且方向更分散的喷射分支的方式进行混合甚至雾化,又回到罐体内,又加入到循环流动的过程,不断往复,两种方式同步进行,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皂脚流体的均匀度,也进一步减少了均质加工需要的时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布置循环系统;先设置一罐体,在罐体内设置喷射引流机构,在罐体外设置循环泵,罐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皂脚入口与皂脚出口,所述的喷射引流机构包括喷射管以及设置在喷射管正上方的分散盘,在罐体外顶部配置电机,使电机连接分散盘以在工作时带动分散盘转动;喷射管顶部与分散盘最低处之间留有至少一米的间隔,喷射管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内部中下方的内管,将外管通过支架固定连接至罐体内壁,循环泵通过循环管道使罐体内外形成循环,其中循环管道的一端连接皂脚出口,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伸入罐体内连接内管,从而使内管的轴线与外管轴线相重合;在外管上部内壁设置有多个引流棱板,每一个引流棱板均纵向设置在外管内;在径向方向,引流棱板由喷射管内壁延伸至靠近外管上端喷射口中心位置处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隔,引流棱板将所述喷射口分隔为形成于两两相邻的引流棱板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以及位于喷射口中心位置处的第二流体通道;引流棱板位于喷射口中心位置处的这端形成尖端,所述尖端为由上到下设置的导流棱线,该导流棱线由上到下逐渐靠近外管内壁并呈弧形过渡。
[0006]S2:皂脚进料;皂脚通过所述皂脚入口进入到罐体内,直到进液量达到设定进量;S3:皂脚均质循环;当进液量达到设定进量时,循环泵与电机启动,皂脚通过内管
高速喷出至外管内,再由外管高速喷出至分散盘内表面,高速旋转的分散盘将皂脚反射回罐体内;往复循环持续半小时以上;S4:静置放料:关闭循环管道,罐体静置5

10分钟,将皂脚放出。
[0007]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加热的步骤,即在循环管道外还设有加热器,在进液量达到设定进量的三分之一时,加热器启动加热,将皂脚进行加热到预设温度。
[0008]通过在喷射管内上部设置引流棱板,以缩小喷射口面积,增加喷射压力与压强,使得流体得以高压喷射,同时,引流棱板的排布将将喷射口分隔为形成于两两相邻的引流棱板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以及位于喷射口中心位置处的第二流体通道,这样又扩展了喷射口的喷射方向,使得喷射角度及方向更广,更进一步利于流体的冲击与分散;再进一步说,引流棱板位于喷射口中心位置处的这端形成的导流棱线,该导流棱线由上到下逐渐靠近喷射管内壁并呈弧形过渡,使得引流棱板下方对流体形成进一步顺滑导引,利于引出喷射口。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器为列管加热器,列管加热器通入蒸汽实现对循环管内流体的加热。
[0010]作为优选,在S1中,所述的分散盘呈伞状,且在分散盘的内表面由上到下设有多个环形圆盘,环形圆盘为水平布置,且由上到下,环形圆盘的直径逐渐增大,相邻的两个环形圆盘之间形成环形的过渡台阶。分散盘内表面形成阶梯状,形成凹凸不平的坡面,不仅增大了分散盘内表面的冲击反射面积,还使得环形圆盘交界处形成棱角,使得冲击到环形圆盘各处的皂脚流体得以进一步分散,通过高强度冲击达到散碎细化,甚至形成雾化,使得混合更加均匀;同时,这样的布局,又使得流体反射角度更广,相互之间在反射的过程中又交叉碰撞,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
[0011]作为优选,上下相邻的两个环形圆盘中,靠上的环形圆盘的外径等于靠下的环形圆盘的内径大小。这样使得环形圆盘交界处的棱角更加尖锐,与皂脚流体冲击碰撞更为激烈,更有利于打散反射。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散盘呈伞状,在分散盘的内表面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棱片,所述棱片为从分散盘顶部中心到分散盘下端边缘由上到下延伸,且每个棱片均为倾斜设置,棱片远离分散盘内表面的这条边形成尖锐棱边。作为另外一种方式,分散盘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倾斜设置的多个棱片,该棱片的存在同样可以增加内表面起伏程度的作用,使得分散盘内表面呈现高低不平,增加了撞击复杂程度以及使得反射方向,同时棱片的倾斜也同样使棱片本身形成类似于叶片的作用,利用叶片的旋转,同步实现冲击与对冲击反射后流体的搅拌或再次冲击,提高均匀混合效果。
[0013]作为优选,棱片靠近分散盘的这端形成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与分散盘内表面相贴并通过螺丝固定。通过此种方式,将棱片安装在分散盘内表面。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棱片相对于分散盘内表面倾斜的角度为15

45度。以利于迎合流体的高速冲击,同时形成叶片的效果。
[0015]作为优选,在外管底部还设有引流单元,所述引流单元为沿周向均匀凹设在外管下部内侧壁的多个引流槽,引流槽的宽度和深度均沿着喷射管长度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且引流槽顶部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平滑过渡。该引流单元通过配备引流槽,使得适度扩大了喷射管底部的进液面积,使得流体更方便更多的引入。引流槽的宽度和深度均沿着喷射管长度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且引流槽顶部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平滑过渡,这样使得
流体可以更迅速的进入到,不受到阻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均质装置通过循环与冲击反射这两种方式实现连续循环均质,且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具体的说,第一次是是采用循环泵带动皂脚流体循环流动,第二次是利用喷射管实现高速喷射,并冲击到分散盘上实现反射,再回到罐体内,往复循环;也就是说在循环的同时通过冲击反射的方式进行二次打散甚至雾化,又回到罐体内,又加入到循环流动的过程,不断往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皂脚流体的均匀度,也进一步提高了均质加工的效率。
[0017]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喷射管内上部设置引流棱板,以缩小喷射口面积,增加喷射压力与压强,使得流体得以高压喷射,同时,引流棱板的排布将将喷射口分隔为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米糠油皂脚快速均质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布置循环系统;先设置一罐体,在罐体内设置喷射引流机构,在罐体外设置循环泵,罐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皂脚入口与皂脚出口,所述的喷射引流机构包括喷射管以及设置在喷射管正上方的分散盘,在罐体外顶部配置电机,使电机连接分散盘以在工作时带动分散盘转动;喷射管顶部与分散盘最低处之间留有至少一米的间隔,喷射管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内部中下方的内管,将外管通过支架固定连接至罐体内壁,循环泵通过循环管道使罐体内外形成循环,其中循环管道的一端连接皂脚出口,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伸入罐体内连接内管,从而使内管的轴线与外管轴线相重合;在外管上部内壁设置有多个引流棱板,每一个引流棱板均纵向设置在外管内;在径向方向,引流棱板由喷射管内壁延伸至靠近外管上端喷射口中心位置处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隔,引流棱板将所述喷射口分隔为形成于两两相邻的引流棱板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以及位于喷射口中心位置处的第二流体通道;引流棱板位于喷射口中心位置处的这端形成尖端,所述尖端为由上到下设置的导流棱线,该导流棱线由上到下逐渐靠近外管内壁并呈弧形过渡;S2:皂脚进料;皂脚通过所述皂脚入口进入到罐体内,直到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成何关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成成油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