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376101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该处理高盐焚烧污泥碳化液废水末端COD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确定冷却机构、下模具、模套、型腔和上模具的装配位置关系;S2.然后确定模套和下模具之间锥孔和锥柱的配合关系;S3.对下模具、模套和上模具分别加工,其中模套上的锥柱和下模具上的锥孔需要在内孔磨床上进行装夹加工。该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中通过利用锥面卡合锥柱进行定位,使得模套套接下模具更加准确,使得型腔位置偏差小于0.002mm,提高冲压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冷却机构对下模具进行接触式冷却,提高了模具的适用性。提高了模具的适用性。提高了模具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具体为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1759566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精密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机构,所述下模机构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下模机构的一侧活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下模机构包括固定底座、模座台、工作槽、连接孔以及固定孔,所述模座台固接在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上,所述工作槽开设在所述模座台的一侧上,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模座台的一侧上,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四角上。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模机构和调节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是一种具有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节工件折弯角度,操作简单省力,并且结构固定牢固可靠,方便操作使用等优点的高精密冲压模具。
[0004]又有公开号为CN21745179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精密冲压模具,包括内套、定型套和限位套,内套为空心圆筒结构,内套为橡胶材质,内套顶端还设置有环形的凸部,定型套套设在内套外侧,限位套盖设在定型套上方,限位套将内套的凸部压紧在定型套上,限位套的开口与内套的内部开口连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脱模过程对物料表面造成损伤的精密冲压模具,有效保证生产出的商品的品质稳定。<br/>[0005]申请人发现上述两篇专利中现有模具的部件是单件分别单独加工生产出来的,加工中会存在误差,模具组装后会有一定的偏差量,不能保证上下模合模后定位准确,另外模具的上模具腔和下模腔也是单独加工生产的,模具合模后模腔会有偏差,对于精密模腔的技术要求无法满足,导致在组装使用时,存在根本上的差别,最终对产品冲压质量造成影响,此外这类冲压模具在冲压时需要喷淋水进行冷却,对于不能直接接触水的产品无法直接冲压生产,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冲压合模出现偏差影响冲压质量和模具冷却方式单一,不能较好的满足不同需求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首先确定冷却机构、下模具、模套、型腔和上模具的装配位置关系;
[0011]S2.然后确定模套和下模具之间锥孔和锥柱的配合关系;
[0012]S3.对下模具、模套和上模具分别加工,其中模套上的锥柱和下模具上的锥孔需要在内孔磨床上进行装夹加工,减小同轴度之间的误差,上模具的加工以型腔的尺寸为准,上模具的下端面面积尺寸略小于型腔上端面面积尺寸;
[0013]S4.制作三套工装冶具,第一套和上模具进行连接,再将该工装冶具和下模具组装,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定心,第二套和下模具连接,再将该工装冶具和冷却机构组装,使得下模具和冷却机构定心,第三套和下模具连接,再将该工装冶具和模套组装,使得下模具和模套定心,然后将三套组装好的模具利用线切割机床分别加工出型腔、冷却通道和用来套接下模具的模腔;
[0014]S5.将三套工装冶具取下,然后将下模具和冷却机构进行热装连接,将模套通过锥柱连接锥孔和下模具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误差范围在0

0.002mm内。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上模具的下端面面积具体小于型腔上端面面积的尺寸过盈量在0.005

0.01mm时开始加工。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取下工装冶具的方法为采用铜锤将模具从工装冶具中慢慢敲出。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加工时误差小于0.002mm。
[0019]一种智能精密模具,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面靠近四角处均固定开设有锥孔,所述冷却机构前端面两侧分别固定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冷却机构内部固定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两端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设置,所述下模具外壁上套设有模套,所述模套下端面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锥柱,所述模套中部固定开设有型腔,所述下模座上端面靠近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和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活动套接在伸缩杆外壁上,所述伸缩杆和支撑弹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
[0020]优选的,所述锥孔和锥柱相互卡合。
[0021]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位置误差小于0.002mm。
[0022]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和型腔相互卡合。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具备以下
[0025]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通过利用锥柱套接锥孔可以有效保证组装时的定位精度。
[0027]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通过采用冷却通道直接对下模具进行冷却,冷却通道内通入冷却液或压缩空气进行冷却,避免液体直接与产品接触,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冲压冷却要求,适用性更广、
[0028]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及智能精密模具,采用该加工方法制成的模具误差小于0.002mm,满足精密模具要求,合模定位准确,满足需要,制造产品质量
更好。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套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具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正剖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机构俯剖示意图。
[0034]其中,1、下模座;2、冷却机构;3、下模具;4、锥孔;5、进口;6、出口;7、冷却通道;8、模套;9、型腔;10、锥柱;11、伸缩杆;12、支撑弹簧;13、压板;14、安装板;15、上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请参阅图1

5,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首先确定冷却机构、下模具、模套、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确定冷却机构、下模具、模套、型腔和上模具的装配位置关系;S2.然后确定模套和下模具之间锥孔和锥柱的配合关系;S3.对下模具、模套和上模具分别加工,其中模套上的锥柱和下模具上的锥孔需要在内孔磨床上进行装夹加工,减小同轴度之间的误差,上模具的加工以型腔的尺寸为准,上模具的下端面面积尺寸小于型腔上端面面积尺寸;S4.制作三套工装冶具,第一套和上模具进行连接,再将该工装冶具和下模具组装,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定心,第二套和下模具连接,再将该工装冶具和冷却机构组装,使得下模具和冷却机构定心,第三套和下模具连接,再将该工装冶具和模套组装,使得下模具和模套定心,然后将三套组装好的模具利用线切割机床分别加工出型腔、冷却通道和用来套接下模具的模腔;S5.将三套工装冶具取下,然后将下模具和冷却机构进行热装连接,将模套通过锥柱连接锥孔和下模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误差范围在0

0.002mm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精密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上模具的下端面面积具体小于型腔上端面面积的尺寸过盈量在0.005

0.01mm时开始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坚吴铮炜倪鑫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韦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