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047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包括酸槽、沉淀罐、压滤机和酸再生系统,所述酸槽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沉淀罐的上方,所述沉淀罐的上方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沉淀罐的下方通过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酸再生系统包括酸罐、树脂床和水罐,所述酸罐的上方设有废酸进料管道,所述酸罐的下方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树脂床的下方,所述树脂床的上方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水罐的上方,所述水罐的上方设有进水管道,所述树脂床的上方设有排废管道,所述水罐的下方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树脂床的上方,所述树脂床的下方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酸罐的上方,所述树脂床的下方设有再生酸管。所述树脂床的下方设有再生酸管。所述树脂床的下方设有再生酸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混酸再生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不锈钢的酸洗过程中,金属从酸洗池的基材中连续溶解,当溶解的金属浓度达到临界水平时,溶解的金属将沉淀并形成淤渣/淤泥,这会堵塞管道、阀门和泵,从而影响酸洗过程。因此产生的废液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酸洗废液主要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硫酸或者氢氟酸以及大量的金属离子,是一种强酸性、高毒性的废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经处理将对人身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0003]常用的喷雾焙烧法工艺流程复杂、设备庞大、投资大,适于大规模废酸回收生产,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焙烧废气,达标后排放对环境仍产生一定影响。树脂交换废酸纯化只能回收游离酸,酸回收率和回收酸浓度将受到废酸洗液中游离酸的浓度限制,不能回收金属盐,脱酸后的金属盐排放到污水处理站需进一步处理,处理后会产生大量污泥。
[0004]而中和沉淀法直接处理酸洗废液,也会产生大量污泥,污泥后处理麻烦,易产生二次污染,且酸洗废液中有利用价值废酸等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从而开发一种工艺技术先进可靠、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处理成本低廉、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无二次污染的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工艺技术,可有效解决酸液消耗高、废酸液回收难的问题。
[0006]实现本技术所述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包括酸槽、沉淀罐、压滤机和酸再生系统,所述酸槽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沉淀罐的上方,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沉淀罐的上方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泵,所述沉淀罐的下方通过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酸再生系统包括酸罐、树脂床和水罐,所述酸罐的上方设有废酸进料管道,所述废酸进料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酸罐的下方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树脂床的下方,所述第三管道设有单向阀和开关阀,所述树脂床的上方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水罐的上方,所述第四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水罐的上方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树脂床的上方设有排废管道,所述排废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水罐的下方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树脂床的上方,所述第五管道设有单向阀和开关阀,所述树脂床的下方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酸罐的上方,所述第六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树脂床的下方设有再生酸管,所述再生酸管设有开关阀。
[0008]进一步地,所述酸槽设有钢板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沉淀罐的下方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有排污底阀,所述排污管
的下方设有地坑污水池。
[0010]进一步地,所述沉淀罐通过第七管道连接所述压滤机,所述第七管道设有开关阀和单向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压滤机通过第八管道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第八管道设有开关阀。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研发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主要将酸液中的金属盐、泥垢通过沉淀、过滤、酸再生等措施分离得到干净的酸,并重新进入酸洗单元循环使用,节约成本,提高酸液利用率。该系统主要由混酸沉淀单元、自动循环控制处理单元和酸再生单元以及过滤单元等部分组成。通过本项目开发的废混酸再生工艺技术处理所排放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

2012)中“表3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标准要求。
[0014](2)处理工艺技术先进可靠。选用的树脂吸附能力强,酸再生单元的合理流程设置可确保酸洗效果。
[0015](3)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处理成本低廉。通过沉淀、过滤单元等前处理环节,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酸洗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0016](4)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控制、控制浓液沉淀时间,并结合自动循环控制处理单元让酸洗液重新进入酸洗程序,降低了酸浓液中的污泥颗粒含量及金属盐的浓度,提高了酸洗效率。
[0017](5)设计废水处理系统时考虑避免二次污染,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中酸再生系统第一步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所述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中酸再生系统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所述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中酸再生系四步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所述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中酸再生系统第五步和第六步的示意图;
[0023]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0024]1、酸槽;2、沉淀罐;21、排污管;22、排污底阀;23、地坑污水池;3、压滤机;4、酸再生系统;41、酸罐;42、树脂床;43、水罐;51、第一管道;52、第二管道;53、第三管道;54、第四管道;55、第五管道;56、第六管道;57、第七管道;58、第八管道;6、气动隔膜泵;71、废酸进料管道;72、进水管道;73、排废管道;74、再生酸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包括酸槽1、沉淀罐2、压滤机3和酸再生系统4,所述酸槽1通过第一管道51连接所述沉淀罐2的上方,所述第一管道51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沉淀罐2的上方通过第二管道52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4,所述第二管道52上设有气动隔膜泵6,所述沉淀罐2的下方通过所述压滤机3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4,所述酸再生系统4包括酸罐41、树脂床42和水罐43,所述酸罐41的上方设有废酸进料管道71,所述废酸进料管道71设有开关阀,所述酸罐41的下方通过第三管道53连接所述树脂床42的下方,所述第三管道53设有单向阀和开关阀,所述树脂床42的上方通过第四管道54连接所述水罐43的上方,所述第四管道54设有开关阀,所述水罐43的上方设有进水管道72,所述进水管道72设有开关阀,所述树脂床42的上方设有排废管道73,所述排废管道73设有开关阀,所述水罐43的下方通过第五管道55连接所述树脂床42的上方,所述第五管道55设有单向阀和开关阀,所述树脂床42的下方通过第六管道56连接所述酸罐41的上方,所述第六管道56设有开关阀,所述树脂床42的下方设有再生酸管74,所述再生酸管74设有开关阀。
[0027]所述酸槽1设有钢板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
[0028]所述沉淀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混酸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槽、沉淀罐、压滤机和酸再生系统,所述酸槽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沉淀罐的上方,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沉淀罐的上方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气动隔膜泵,所述沉淀罐的下方通过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酸再生系统,所述酸再生系统包括酸罐、树脂床和水罐,所述酸罐的上方设有废酸进料管道,所述废酸进料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酸罐的下方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树脂床的下方,所述第三管道设有单向阀和开关阀,所述树脂床的上方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水罐的上方,所述第四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水罐的上方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树脂床的上方设有排废管道,所述排废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水罐的下方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树脂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军莫雪峰苏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