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21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涉及硫酸稀释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混酸罐体,混酸罐体的内腔中开设有冷却腔体,且混酸罐体内腔中位于冷却腔体内侧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混酸器,混酸罐体的顶端固定插接有与混酸器配合使用的浓硫酸进液管与纯水进液管,且混酸罐体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与混酸器配合使用的L型导液管,L型导液管远离混酸罐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碳化硅换热器壳体;冷却腔体、第一冷却水进管与第一冷却水出管的配合使用以及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碳化硅换热块、第二冷却水进管与第二冷却水出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浓硫酸与纯水混合时所放出的热量充分快速的进行吸收,实现了热量的充分回收利用,且有效提高了吸热效率。高了吸热效率。高了吸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


[0001]本技术涉及硫酸稀释
,具体为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

技术介绍

[0002]硫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能和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且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热能。
[0003]当前浓硫酸稀释所使用的稀释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0004]1.现有硫酸稀释器在使用时大多无法将混合时所放出的热量充分快速的吸收,且吸热效率较低;
[0005]2.现有硫酸稀释器大多将浓硫酸与纯水混合及换热两部分集中在同一设备上,从而导致其尺寸较高,进而无法适用于安装高度限制的处所。
[0006]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硫酸稀释器在使用时大多无法将混合时所放出的热量充分快速的吸收以及吸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包括混酸罐体,混酸罐体的内腔中开设有冷却腔体,且混酸罐体内腔中位于冷却腔体内侧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混酸器,混酸罐体的顶端固定插接有与混酸器配合使用的浓硫酸进液管与纯水进液管,且混酸罐体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与混酸器配合使用的L型导液管,L型导液管远离混酸罐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碳化硅上封头,且碳化硅上封头与L型导液管固定连接,混酸罐体远离碳化硅上封头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碳化硅下封头,且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碳化硅换热块,碳化硅上封头远离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物料进管,且物料进管与L型导液管相连通,碳化硅下封头远离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的一侧连通设有与物料进管配合使用的物料出管。
[0009]优选地,混酸罐体靠近L型导液管的一端连通设有与冷却腔体配合使用的第一冷却水进管,且混酸罐体远离L型导液管的一端连通设有与第一冷却水进管搭配使用的第一冷却水出管。
[0010]优选地,混酸罐体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圆台形连接柱。
[0011]优选地,碳化硅换热器壳体远离L型导液管的一端连通设有第二冷却水进管,且碳化硅换热器壳体靠近L型导液管的一端连通设有与第二冷却水进管配合使用的第二冷却水出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冷却腔体、第一冷却水进管与第一冷却水出管的配合使用以及碳化硅换热器壳体、碳化硅换热块、第二冷却水进管与第二冷却水出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浓硫酸与纯
水混合时所放出的热量充分快速的进行吸收,从而实现了热量的充分回收利用,且有效提高了吸热效率;
[0014]2、通过将浓硫酸与纯水混合及换热分成两部分完成,在保障浓硫酸稀释作业正常开展的同时,能够使设备适用于安装高度限制的处所,且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混酸罐体内部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碳化硅换热器壳体内部示意图。
[0019]图中:1、混酸罐体;11、冷却腔体;12、第一冷却水进管;13、第一冷却水出管;2、混酸器;21、浓硫酸进液管;22、纯水进液管;3、L型导液管;4、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1、碳化硅上封头;42、碳化硅下封头;43、碳化硅换热块;44、第二冷却水进管;45、第二冷却水出管;46、物料进管;47、物料出管;5、圆台形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包括混酸罐体1,混酸罐体1的内腔中开设有冷却腔体11,且混酸罐体1内腔中位于冷却腔体11内侧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混酸器2,混酸罐体1的顶端固定插接有与混酸器2配合使用的浓硫酸进液管21与纯水进液管22,混酸器2能够将导入的浓硫酸与纯水进行充分混合,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且混酸罐体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与混酸器2配合使用的L型导液管3,L型导液管3远离混酸罐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碳化硅上封头41,且碳化硅上封头41与L型导液管3固定连接,混酸罐体1远离碳化硅上封头4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碳化硅下封头42,且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碳化硅换热块43,碳化硅换热块43上设有多个管道,从而能够将碳化硅上封头41导入的物料导向碳化硅下封头42,碳化硅上封头41远离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物料进管46,且物料进管46与L型导液管3相连通,碳化硅下封头42远离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的一侧连通设有与物料进管46配合使用的物料出管47。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时可将冷却水通过第一冷却水进管12导入冷却腔体11内,与此同时可同时将浓硫酸与纯水分别通过浓硫酸进液管21和纯水进液管22导入混酸器2内,随后混酸器2能够将导入的浓硫酸与纯水进行充分混合,在混合期间将放出
大量的热量,此时部分热量将被导入的冷却水吸收,且吸热后的冷却水将通过第一冷却水出管13导出;
[0023]当混酸器2内存有适量混合后的硫酸时可停止冷却水、浓硫酸与纯水的导入作业,之后可将混合后的硫酸通过L型导液管3导入物料进管46内,随后混合后的硫酸将流经碳化硅换热块43上的管道并逐步导向碳化硅下封头42,在此期间,可将冷却水通过第二冷却水进管44导入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内,之后将配合碳化硅换热块43的使用将混合后硫酸中的剩余热量吸收并由第二冷却水出管45将吸热后的冷却水导出,充分降温后的混合硫酸将由物料出管47导出。
[0024]混酸罐体1靠近L型导液管3的一端连通设有与冷却腔体11配合使用的第一冷却水进管12,且混酸罐体1远离L型导液管3的一端连通设有与第一冷却水进管12搭配使用的第一冷却水出管13。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冷却水可通过第一冷却水进管12导入冷却腔体11内,而吸热后的冷却水将通过第一冷却水出管13导出冷却腔体11。
[0026]混酸罐体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圆台形连接柱5。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包括混酸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酸罐体(1)的内腔中开设有冷却腔体(11),且混酸罐体(1)内腔中位于冷却腔体(11)内侧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混酸器(2),所述混酸罐体(1)的顶端固定插接有与混酸器(2)配合使用的浓硫酸进液管(21)与纯水进液管(22),且混酸罐体(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与混酸器(2)配合使用的L型导液管(3),所述L型导液管(3)远离混酸罐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所述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碳化硅上封头(41),且碳化硅上封头(41)与L型导液管(3)固定连接,所述混酸罐体(1)远离碳化硅上封头(4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碳化硅下封头(42),且碳化硅换热器壳体(4)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碳化硅换热块(4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硫酸稀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酸罐体(1)靠近L型导液管(3)的一端连通设有与冷却腔体(11)配合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刚赵亚娟夏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伊科思德石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