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油泵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06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油泵电机,包括壳体、端盖、电机轴和齿轮组;壳体的一端面向端盖的面上设置有沿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冷却油道,端盖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吸油口通过调节组件选择性地与冷却油道入口和吸油腔入口连通。吸油口通过调节组件选择性地与冷却油道入口和吸油腔入口连通;在电机轴处于低转速下,产生的热量较小时,调节组件可调节吸油口与吸油腔入口连通、冷却油道入口不连通,电机可通过风冷进行冷却,油液不会进入到壳体内对电机产生油阻,进而可避免对电机功耗造成影响;在电机轴处于高转速下,产生的热量较大时,调节组件可调节吸油口与冷却油道入口连通以保证电机的冷却效果。冷却效果。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用油泵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油泵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油泵电机随着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通过油泵输出的油压作为一种动力广泛应用于工矿、工程、注塑和压力等机械领域,而油泵电机作为油泵的驱动机械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使用的油泵电机通过采用风冷和油冷两种方式进行冷却,但是在油泵电机低转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大,如果此时采用风冷和油冷两种方式,冷却效果得不到明显提升,反而由于自冷却结构增加了油道路径产生油阻,使得电机产生额外功耗。
[0003]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在低转速时冷却液会对电机功耗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在低转速时冷却液会对电机功耗造成影响。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油泵电机,包括壳体、端盖、电机轴和齿轮组;其中,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电机轴和所述齿轮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轴的动力输出端、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的位置;并且
[0006]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的内部具有吸油腔室和出油腔室,所述齿轮组位于所述吸油腔室和所述出油腔室之间,通过所述电机轴联动所述齿轮组调节所述出油腔室与所述吸油腔室之间的油压差,所述端盖设有吸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端盖还设有与吸油腔室连通的吸油腔入口、以及与所述出油腔室连通的出油腔出口,且所述出油腔出口还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0007]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面向所述端盖的面上设置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具有冷却油道入口和冷却油道出口,所述冷却油道出口与所述吸油腔室连通;并且,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调节组件选择性地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和所述吸油腔入口连通;其中,
[0008]在所述电机轴的转速小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阈值时,所述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吸油腔入口连通、并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不连通,使得从所述吸油口进入的油液经所述吸油腔入口进入所述吸油腔室内;
[0009]在所述电机轴的转速大于预设的第二速度阈值时,所述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连通、并与所述吸油腔入口不连通,使得从所述吸油口进入的油液依次经所述冷却油道入口、所述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出口进入所述吸油腔室内;
[0010]其中,所述第二速度阈值大于第一速度阈值。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油泵电机由于在端盖上设置有调节组
件,吸油口通过调节组件选择性地与冷却油道入口和吸油腔入口连通;在电机轴处于低转速下,产生的热量较小时,调节组件可调节吸油口与吸油腔入口连通、冷却油道入口不连通,此时,电机可通过风冷进行冷却,油液不会进入到壳体内对电机产生油阻,进而可避免对电机功耗造成影响;在电机轴处于高转速下,产生的热量较大时,调节组件可调节吸油口与冷却油道入口连通,此时,电机既可通过风冷进行冷却,同时油液也会进入到壳体内对电机冷却,以采用风冷加油冷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所述端盖处设有调节通道,所述吸油口、所述出油口、所述吸油腔入口、所述出油腔出口以及所述冷却油道入口分别与所述调节通道连通,且所述出油腔出口通过所述调节通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阀芯和弹性部件,所述阀芯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通道内,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阀芯具有沿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部、杆部以及第二密封部,所述杆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其中,
[0013]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出油腔室与所述吸油腔室之间的油压差小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吸油腔入口与所述出油腔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之间,以将所述冷却油道入口封闭使得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不连通,并且,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环形间隙与吸油腔入口连通;
[0014]所述调节组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出油腔室与所述吸油腔室之间的油压差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所述阀芯在所述出油腔出口处油压作用下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朝靠近所述吸油腔入口的位置移动至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吸油腔入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之间,以将所述吸油腔入口封闭使得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吸油腔入口不连通,并且,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环形间隙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连通。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处设有调节通道,并通过将吸油口、出油口、吸油腔入口、出油腔出口以及冷却油道入口分别与调节通道连通,并在调节通道中设置阀芯和弹性部件,通过油压和弹性部件的弹力可使得阀芯在调节通道中至第一位置状态或第二位置状态,以实现吸油口与吸油腔入口和冷却油道入口之间的切换,该结构可通过对端盖稍作改进就可实现,其不仅结构简单,还有性能可靠的优点。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靠近所述吸油腔入口的内壁面之间。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所述阀芯设置为“哑铃状”结构,以及所述调节油道靠近所述吸油口的位置形成有盲腔,所述弹簧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盲腔内。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所述冷却油道构成为: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环腔,所述环腔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壳体
的轴向延伸的隔条,多个所述隔条将所述环腔分割为多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隔腔,且相邻两个所述隔腔相互连通。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冷却油道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使得冷却油在进入冷却油道时,与电机转子具有较多的接触时间和较大的接触面积,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保证电机轴在高速转动时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用油泵电机,所述环腔在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呈“C形”结构;
[0021]各所述隔条上均形成有通孔,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隔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并且,
[0022]相邻两个所述隔条上的通孔在所述隔条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环腔设置为在与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呈“C形”结构,可保证电机轴、齿轮组与壳体的可装配性。以及通过将隔条上的通孔在隔条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冷却油在进入冷却油道时能有在壳体的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油泵电机,包括壳体、端盖、电机轴和齿轮组;其中,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电机轴和所述齿轮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轴的动力输出端、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的位置;并且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的内部具有吸油腔室和出油腔室,所述齿轮组位于所述吸油腔室和所述出油腔室之间,通过所述电机轴联动所述齿轮组调节所述出油腔室与所述吸油腔室之间的油压差,所述端盖设有吸油口以及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设有与吸油腔室连通的吸油腔入口、以及与所述出油腔室连通的出油腔出口,且所述出油腔出口还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面向所述端盖的面上设置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具有冷却油道入口和冷却油道出口,所述冷却油道出口与所述吸油腔室连通;并且,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调节组件选择性地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和所述吸油腔入口连通;其中,在所述电机轴的转速小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阈值时,所述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吸油腔入口连通、并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不连通,使得从所述吸油口进入的油液经所述吸油腔入口进入所述吸油腔室内;在所述电机轴的转速大于预设的第二速度阈值时,所述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吸油口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连通、并与所述吸油腔入口不连通,使得从所述吸油口进入的油液依次经所述冷却油道入口、所述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出口进入所述吸油腔室内;其中,所述第二速度阈值大于第一速度阈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油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处设有调节通道,所述吸油口、所述出油口、所述吸油腔入口、所述出油腔出口以及所述冷却油道入口分别与所述调节通道连通,且所述出油腔出口通过所述调节通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阀芯和弹性部件,所述阀芯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通道内,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阀芯具有沿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部、杆部以及第二密封部,所述杆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出油腔室与所述吸油腔室之间的油压差小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吸油腔入口与所述出油腔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冷却油道入口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双文杰潘宾孙光辉方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