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22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插管模块与固定模块:插管模块,固定胃管使之进入或脱离患者体内,插管模块包括实现胃管抓握功能的抓握组件、实现被固定胃管步进式移动的移动组件以及控制插管模块运行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抓握组件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抓握组件与移动组件可拆卸连接式的固定连接;固定模块,将插管模块固定在体上,避免患者与插管模块发生相对运动并受到伤害,固定模块包括接入插管模块的转接组件和固定于人体的固定组件,转接组件套接于固定组件,使得转接组件可以在固定模块与患者不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多角度的转动,便于胃管从多种角度和方向进入人体。便于胃管从多种角度和方向进入人体。便于胃管从多种角度和方向进入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胃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或食道插进胃腔的软管,在临床上常用于直接向患者胃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以及药物,使得这些物质无需经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食道。疫情之后人们意识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高危性,经鼻胃管在手动放置过程中危险性高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操作过程中患者需暴露鼻腔和/或口腔,而置管动作容易引发患者呛咳、呕吐等反应,这更增加了徒手置管过程中的传染风险,因此需要代替手动插管的胃管插管器械。当前常用的胃管再插入到患者胃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当前胃管插管器械往往采用滑轮挤压转动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滑轮与胃管发生相对滑动并影响插管效果的问题;当前胃管插管器械不能很好的识别胃管前端是否抵触到患者身体组织,因此存在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
[0004]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模仿人工插管原理抓握并步进式插管的器械,以期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为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包括插管模块与固定模块:插管模块,用于固定住胃管使之步进式的进入或脱离患者体内,插管模块包括实现胃管抓握功能的抓握组件、实现被固定胃管步进式移动的移动组件以及控制插管模块运行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抓握组件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抓握组件与移动组件可拆卸连接式的固定连接;固定模块,用于将插管模块固定在胃管插入位置附近的患者身体上,避免患者活动时与插管模块发生相对运动并受到伤害,固定模块包括接入插管模块的转接组件和固定于人体的固定组件,转接组件套接于固定组件,使得转接组件可以在固定模块与患者不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多角度的转动,便于胃管从多种角度和方向进入人体。
[0007]进一步,所述抓握组件包括环绕结构以及用于压紧胃管的压紧件,环绕结构的内部贯穿设有能够使胃管通过的穿行通道,以穿行通道的贯穿方向为第一方向,则胃管的伸入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穿行通道与环绕结构的外表面之间还设有用于套接压紧件的挤压通道,压紧件通过挤压通道套接于环绕结构,压紧件通过挤压通道做出的运动为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
[0008]进一步,压紧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压紧件绕第一方向呈圆周阵列分布,从而实现对抓握组件对胃管的抓握功能。
[0009]进一步,以压紧件靠近胃管的一端为压紧件的近端,另一端为压紧件的远端,则每个压紧件与相邻压紧件的近端之间的距离在压紧件接近或远离胃管时保持一致,使得胃管接触压紧件的部分受力更均匀,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所有挤压通道设置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垂直于第一方向,使得压紧件在接触并挤压胃管时提供最大程度的正压力并能有效降低压紧件的行程。
[0011]进一步,相邻的挤压通道以锥螺旋的形式沿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设于环绕结构,使得压紧件接触胃管时会给胃管提供一个与第一方向相同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摩擦分力,使得胃管在插入或抽离过程中难以和抓握组件发生相对滑动。
[0012]进一步,挤压通道的远端暴露在环绕结构的外侧,通过延长挤压通道提高压紧件在往复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所述抓握组件还包括驱动环,驱动环套接在环绕结构的外侧,驱动环上设有数量与压紧件相同的行程槽,行程槽的两端到驱动环的圆心位置的距离不相同,通过将压紧件的与行程槽滑动连接,使得压紧件随着驱动环的转动做关于环绕结构的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从而实现对胃管的抓握或放松。
[0014]进一步,压紧件的远端设有适配行程槽的行程滑块,并通过行程滑块实现与驱动环的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行程槽整体为弧形腰孔或直线形腰孔或折线形腰孔,相邻的行程槽之间互不交叉,使得压紧件在驱动环转动时运行更流畅。
[0016]进一步,驱动环的内圈直径大于环绕结构的外径,使得驱动环能够套接在环绕结构上。
[0017]进一步,所述驱动环与所述环绕结构之间设置带有伺服电机的驱动轮,驱动轮套接在驱动环的内部,驱动结构与环绕结构转动连接,驱动轮用于连接驱动环与环绕结构并为驱动环和环绕结构的相对转动提供动力。
[0018]进一步,当驱动轮的数量为一个,则驱动轮与环绕结构之间通过传动带构成带传动关系,此时伺服电机带动环绕结构的转动并间接带动压紧件靠近或远离环绕结构。
[0019]进一步,当驱动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则驱动轮的边缘从驱动轮的内圈向内探出以便于环绕结构的表面直接接触,此时驱动轮的边缘及其接触的环绕结构表面设有相互适配的轮齿,使得驱动轮与环绕结构啮合转动。
[0020]进一步,所述抓握组件在第一方向上成组设置,每组包含两个抓握组件,抓握组件的外侧还设有保护外壳,两个抓握组件套接在保护外壳的内部且在第一方向上静止或做往复运动,并结合抓握组件的抓握功能付诸实现胃管的插入与抽离;
[0021]进一步,保护外壳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使胃管进出的开口。
[0022]进一步,两个抓握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呈线性阵列排布或镜像排布。
[0023]进一步,保护外壳的最小内径不小于驱动环的最大外径,以便驱动环在保护外壳的内部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
[0024]进一步,每组抓握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抓握组件的驱动环与保护外壳相对静止,另一个抓握组件的驱动环与保护外壳滑动套接。
[0025]进一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结构、第二联动结构、牵引结构,第一联动结构套设在两个驱动环中相对的两端的其中一端上,第二联动结构连接在第一联动结构所在的抓握组件的环绕结构上,牵引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联动结构连接,牵引结构的第二端与另一组抓握组件连接,当驱动环与环绕结构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联动结构与第一联动结构发生联动并带动牵引结构,使得两个抓握组件在第一方向上接近。
[0026]进一步,环绕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驱动环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设置第二联动结构与挤压通道的末端提供对应的空间。
[0027]进一步,第一联动结构与第二联动结构为能够实现不同方向的转动转换的传动结构,通过将第二联动结构绕第一方向的转动转换为牵引结构沿第一方向的往复移动实现两个抓握组件的牵引移动。
[0028]进一步,牵引结构的其中一端连接在第二联动结构的轴柱部分且轴柱在连接位置设有限位槽,使得牵引结构在第二联动结构的轴柱上缠绕时不会影响其他结构的活动。
[0029]进一步,连接牵引结构第二端的抓握组件上还连接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在保护外壳上,用于当两个抓握组件放开胃管时,使复位结构带动其连接的抓握组件返回初始位置;
[0030]进一步,复位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复位结构与抓握组件连接的位置具体为抓握组件上的驱动环,在实现抓握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复位的同时还可以修正或补偿驱动环在绕第一方向旋转时产生的扰动位移。
[0031]进一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包括插管模块与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插管模块,用于固定住胃管使之步进式的进入或脱离患者体内,插管模块包括实现胃管抓握功能的抓握组件、实现被固定胃管步进式移动的移动组件以及控制插管模块运行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抓握组件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抓握组件与移动组件可拆卸连接式的固定连接;固定模块,用于将插管模块固定在胃管插入位置附近的患者身体上,避免患者活动时与插管模块发生相对运动并受到伤害,固定模块包括接入插管模块的转接组件和固定于人体的固定组件,转接组件套接于固定组件,使得转接组件可以在固定模块与患者不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多角度的转动,便于胃管从多种角度和方向进入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组件包括环绕结构以及用于压紧胃管的压紧件,环绕结构的内部贯穿设有能够使胃管通过的穿行通道,以穿行通道的贯穿方向为第一方向,则胃管的伸入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穿行通道与环绕结构的外表面之间还设有用于套接压紧件的挤压通道,压紧件通过挤压通道套接于环绕结构,压紧件通过挤压通道做出的运动为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组件还包括驱动环,驱动环套接在环绕结构的外侧,驱动环上设有数量与压紧件相同的行程槽,行程槽的两端到驱动环的圆心位置的距离不相同,通过将压紧件的与行程槽滑动连接,使得压紧件随着驱动环的转动做关于环绕结构的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从而实现对胃管的抓握或放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与所述环绕结构之间设置带有伺服电机的驱动轮,驱动轮套接在驱动环的内部,驱动结构与环绕结构转动连接,驱动轮用于连接驱动环与环绕结构并为驱动环和环绕结构的相对转动提供动力。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胃管插管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组件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卡廖曦徐家壮王志国刘雨薇洪瑞韩颜庭白梦涵卫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