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84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包括传动轴和分配环,传动轴上形成有彼此相通的第一径向进油孔和轴向进油孔,分配环套设在传动轴的外侧,并形成有可与第一径向进油孔同轴的工作进油孔,传动轴上套设有进油隔环,进油隔环的外侧通过定位销连接在分配环的内侧,所述进油隔环上形成有与所述工作进油孔相通的第二径向进油孔,进油隔环的两端均通过防转销连接有套设在传动轴上的密封环座,进油隔环与密封环座的凹腔连接有浮动密封环,浮动密封环通过防转销与进油隔环轴向连接,并与传动轴间隙配合;分配环上形成有第一回油孔,第一回油孔与箱体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工作油的泄漏量。降低工作油的泄漏量。降低工作油的泄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离合器,特别是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离合器工作油为中高压力、清洁介质,多采用轴端进油技术方案即通过轴端轴心向离合器进油,工作油通过端盖、进油嘴和轴上的轴心油孔进入离合器油缸,这种进油技术方案必须在齿轮箱有空置轴端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受结构限制的齿轮箱,如轴端装有连接法兰、其他零件或是受轴向尺寸限制时,就不适用采用该供油结构,只能考虑径向进油方式。
[0003]现有径向进油结构采用将进油环与进油端盖过渡配合;进油环与传动轴之间有相对旋转,配合为间隙配合;进油环上形成有进入孔,进油孔靠近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集油环槽,在第二集油环槽两侧开有两道密封环槽,槽内装配密封环。密封环外圆与进油环内孔为间隙配合。当齿轮箱运转时,现有径向进油装置受密封环自身重力影响,存在偏心现象,导致工作油的泄漏量较大,也加剧了密封环外圆与进油环内孔以及密封环内孔与传动轴外圆的磨损。齿轮箱运行时间越长磨损越严重,工作油的泄漏量也会逐渐增加,进而导致离合器出现不能接排,甚至接排后工作油压力不够而打滑、烧毁离合器的现象,严重增加了齿轮箱的维修成本,缩短了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降低工作油的泄漏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包括传动轴和分配环,所述传动轴上形成有彼此相通的第一径向进油孔和轴向进油孔,所述分配环套设在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并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径向进油孔同轴的工作进油孔,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进油隔环,所述进油隔环的外侧通过定位销连接在所述分配环的内侧,所述进油隔环上形成有与所述工作进油孔相通的第二径向进油孔,所进油隔环的两端均通过防转销连接有套设在传动轴上的密封环座,所述进油隔环与所述密封环座的凹腔连接有浮动密封环,所述浮动密封环通过防转销与进油隔环轴向连接,并与所述传动轴间隙配合;所述分配环上形成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与箱体相通。
[0007]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在分配环上形成工作进油孔,并在传动轴上套设进油隔环,进油隔环上形成有与工作进油孔相通的第二径向进油孔,并将进油隔环的外侧连接在分配环上,当传动轴转动时使工作进油孔和第二径向进油孔与传动轴上的第一径向进油孔瞬时同轴,使工作油进入离合器,在进油隔环的两端均连接密封环座,并在进油隔环和密封环座之间的凹腔内,通过防转销与进油隔环轴向连接的浮动密封环,使浮动密封环与传动轴间隙配合,浮动密封环依靠密封间隙内的流体阻力效应而达到阻漏,即能在环与轴的间隙中形成油膜,当传动轴转动时,浮动密封环本身又能随进油隔环浮动,消除
偏心量,还通过存在的间隙,避免与转动轴摩擦发生磨损,消除偏心量降低工作油的泄漏量、提升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并在分配环上形成有第一回油孔,第一回油孔与箱体相通,将传动轴摩擦面的工作油导流至齿轮箱体内,减小传动轴摩擦面的漏油量。
[0008]优选的,所述进油隔环整体呈圆环,所述第二径向进油孔沿所述进油隔环的径向设置,所述进油隔环的两端均形成有沉台,所述浮动密封环通过防转销连接在所述沉台内,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油隔环和密封环座相抵靠。
[0009]通过将进油隔环的两端均形成有沉台,浮动密封环通过防转销连接在沉台内浮动密封环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油隔环和密封环座相抵靠,并依靠油的压力压紧端面,在与传动轴之间的狭小环隙内的流体阻力效应来达到阻漏。
[0010]优选的,两所述密封环座远离进油隔环的一侧均形成有沉台,所述沉台内通过防转销连接有浮动密封环,所述浮动密封环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与所述传动轴间隙配合,两所述浮动密封环远离密封环座的一侧均分别与调整垫和第一回油环相抵靠。
[0011]通过在两密封环座远离进油隔环的一侧均连接的浮动密封环,并使浮动密封环外侧分别与调整垫和第一回油环相抵靠,形成第二层浮动密封,通过两级密封对密封介质逐级减压进行密封,若密封的介质压力更大时可考虑增加浮动密封环的个数,以减少泄漏量。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油环整体呈圆环,并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回油环上形成有沿其径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回油孔相通。
[0013]通过设置第一回油环将传动轴摩擦面的油通过第一回油环上的通孔导流至第一回油孔内,回流至齿轮箱中。
[0014]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上还套设有第二回油环,沿所述第二回油环的径向形成通孔,所述分配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回油孔相通的第二回油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回油孔相通。
[0015]通过在传动轴上套设第二回油环,进一步将传动轴摩擦面的工作油引流至第一回油孔内,回流至齿轮箱中。
[0016]优选的,所述传动轴轴上还套设有两个唇形油封,两所述唇形油封分别抵靠在第二回油环的两端。
[0017]这样,在第二回油环的两端设有两个唇形油封,通过两个唇形油封对内部泄露的工作油进行密封,避免漏油。
[0018]优选的,所述分配环靠近唇形油封的一端连接有油封挡板,通过所述油封挡板与远离第一回油环的唇形油封相抵靠。
[0019]这样,通过设置油封挡板,并将油封挡板与远离第一回油环的唇形油封相抵靠,辅助唇形油封实现密封,并遮挡外部环境的灰尘。
[0020]优选的,所述分配环远离油封挡板的一端连接有回油件,所述回油件上形成有第三回油孔,所述第三回油孔与所述第一回油孔相通。
[0021]通过在分配环远离油封挡板的一端连接形成有第三回油孔的回油件,将传动轴摩擦面的工作油引流至第一回油孔内,回流至齿轮箱中。
[0022]优选的,所述轴向进油孔远离径向进油孔的一端密封连接有丝堵。
[0023]通过在轴向进油孔远离径向进油孔的一端密封连接有丝堵,保证工作油能顺利进入至离合器中。
[0024]优选的,所述第二径向进油孔的两端均分别形成有第一集油环槽和第二集油环槽。
[0025]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分配环上形成工作进油孔,并在传动轴上套设进油隔环,进油隔环上形成有与工作进油孔相通的第二径向进油孔,并将进油隔环的外侧连接在分配环上,当传动轴转动时使工作进油孔和第二径向进油孔与传动轴上的第一径向进油孔瞬时同轴,使工作油进入离合器,在进油隔环的两端均连接密封环座,并在进油隔环和密封环座之间的凹腔内,通过防转销与进油隔环轴向连接的浮动密封环,使浮动密封环与传动轴间隙配合,浮动密封环依靠密封间隙内的流体阻力效应而达到阻漏,即能在环与轴的间隙中形成油膜,当传动轴转动时,浮动密封环本身又能随进油隔环浮动,消除偏心量,还通过存在的间隙,避免与转动轴摩擦发生磨损,消除偏心量降低工作油的泄漏量;并在两密封环座远离进油隔环的一侧均连接的浮动密封环,并使浮动密封环外侧分别与调整垫和第一回油环相抵靠,形成第二层浮动密封,通过两级密封对密封介质逐级减压进行密封,提升密封的效果,提升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并分配环上形成有第一回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3)和分配环(1),所述传动轴(3)上形成有彼此相通的第一径向进油孔(4)和轴向进油孔(5),所述分配环(1)套设在所述传动轴(3)的外侧,并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径向进油孔(4)同轴的工作进油孔(21),所述传动轴(3)上套设有进油隔环(10),所述进油隔环(10)的外侧通过定位销(12)连接在所述分配环(1)的内侧,所述进油隔环(10)上形成有与所述工作进油孔(21)相通的第二径向进油孔(20),所进油隔环(10)的两端均通过防转销(11)连接有套设在传动轴(3)上的密封环座(7),所述进油隔环(10)与所述密封环座(7)的凹腔连接有浮动密封环(9),所述浮动密封环(9)通过防转销(11)与进油隔环(10)轴向连接,并与所述传动轴(3)间隙配合;所述分配环(1)上形成有第一回油孔(14),所述第一回油孔(14)与箱体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隔环(10)整体呈圆环,所述第二径向进油孔(20)沿所述进油隔环(10)的径向设置,所述进油隔环(10)的两端均形成有沉台,所述浮动密封环(9)通过防转销(11)连接在所述沉台内,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油隔环(10)和密封环座(7)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径向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密封环座(7)远离进油隔环(10)的一侧均形成有沉台,所述沉台内通过防转销(11)连接有浮动密封环(9),所述浮动密封环(9)套设在所述传动轴(3)上并与所述传动轴(3)间隙配合,两所述浮动密封环(9)远离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富顺叶辉冯健李军曾昭勇贾龙凯闫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