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40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包括内管、中间管、外柱管、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径向驱动调节机构,内管的端部外侧套设有中间管,中间管的端部外侧套设有外柱管,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固定在外柱管上,轴向驱动调节机构的活动端一与中间管连接,轴向驱动调节机构的活动端二与内管连接,外柱管外安装有径向驱动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轴向电机实现方向盘轴向长距离快速伸缩收纳;通过径向电机实现径向调节,提高了整车的可操控性;溃缩机构与轴向调节整合,使管柱的结构更紧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节省驾驶空间,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管柱
,具体地说是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驾驶的迭代和进化中,方向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管柱不仅调节行程短,而且调节速度慢,各大汽车厂商对长行程电调的需求及认可度越来越高。此外,传统的溃缩机构一般单独设置,占用空间较大。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便于方向盘的轴向伸缩和径向调节,并将溃缩机构与轴向调节整合,使管柱的结构更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便于方向盘的轴向伸缩和径向调节,并将溃缩机构与轴向调节整合,使管柱的结构更紧凑。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包括内管、中间管、外柱管、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径向驱动调节机构,内管的端部外侧套设有中间管,中间管的端部外侧套设有外柱管,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固定在外柱管上,轴向驱动调节机构的活动端一与中间管连接,轴向驱动调节机构的活动端二与内管连接,外柱管外安装有径向驱动调节机构。
[0006]所述的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螺母、轴向电机、轴向丝杠、移动螺母、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峰值铆钉、固定铆钉、吸能带,轴向电机的输出轴与轴向丝杠连接,轴向丝杠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母、移动螺母啮合,固定螺母与外柱管固定,轴向电机与中间管之间采用连接板一连接,移动螺母与内管之间采用连接板二连接,连接板二与内管之间采用峰值铆钉连接,连接板二与吸能带的一端采用固定铆钉连接,吸能带的另一端弯曲折叠并紧贴于内管外壁。
[0007]所述的径向驱动调节机构包括径向电机、径向丝杆、螺母、径向支架、径向锁紧螺栓,径向电机的输出轴与径向丝杆连接,径向丝杆与径向支架之间采用螺母连接,径向支架位于外柱管的下方,径向支架上安装有径向锁紧螺栓,径向锁紧螺栓的内侧端与外柱管的下方外壁接触。
[0008]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轴向电机实现方向盘轴向长距离快速伸缩收纳;通过径向电机实现径向调节,提高了整车的可操控性;溃缩机构与轴向调节整合,使管柱的结构更紧凑;本技术有效节省驾驶空间,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0]图2为本技术轴向调节部分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径向调节部分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溃缩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4]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包括内管、中间管、外柱管、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径向驱动调节机构,内管1的端部外侧套设有中间管2,中间管2的端部外侧套设有外柱管3,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固定在外柱管3上,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的活动端一与中间管2连接,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的活动端二与内管1连接,外柱管3外安装有径向驱动调节机构5。
[0015]参见图2、图4,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螺母41、轴向电机42、轴向丝杠43、移动螺母44、连接板一45、连接板二46、峰值铆钉47、固定铆钉48、吸能带49,轴向电机42的输出轴与轴向丝杠43连接,轴向丝杠4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母41、移动螺母44啮合,固定螺母41与外柱管3固定,轴向电机42与中间管2之间采用连接板一45连接,移动螺母44与内管1之间采用连接板二46连接,连接板二46与内管1之间采用峰值铆钉47连接,连接板二46与吸能带49的一端采用固定铆钉48连接,吸能带49的另一端弯曲折叠并紧贴于内管1外壁。
[0016]参见图3,径向驱动调节机构5包括径向电机51、径向丝杆52、螺母53、径向支架54、径向锁紧螺栓55,径向电机51的输出轴与径向丝杆52连接,径向丝杆52与径向支架54之间采用螺母53连接,径向支架54位于外柱管3的下方,径向支架54上安装有径向锁紧螺栓55,径向锁紧螺栓55的内侧端与外柱管3的下方外壁接触。
[0017]本技术在工作时,轴向电机42输出轴转动,带动轴向丝杠43旋转,轴向丝杠43在固定螺母41的推力作用下,沿着轴向移动,与此同时带动轴向电机42沿轴向做同步运动,轴向电机42的轴向移动推动中间管2沿着轴向伸缩,轴向丝杠43旋转及轴向移动同时带动移动螺母44运动,移动螺母44通过带动内管1沿着轴向快速伸缩。径向电机51输出轴转动,带动径向丝杠52沿着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径向支架54往复摆动,实现径向调节功能。
[0018]溃缩吸能过程要求在轴向调节停止的任意位置都可以无间隙的实现吸能,为驾驶员的安全提供保障。管柱的轴向调节过程,峰值铆钉47可以承受轴向调节负载,轴向调节过程中不会断裂,当来自上柱管的冲击力大于峰值铆钉47的承受极限时,峰值铆钉47断裂,固定铆钉48连接吸能带49一端不动,内管1拉动吸能带49向下运动,同时拉动吸能带49发生变形,吸能带49卷动,发生变形吸收能量,提供溃缩持续力,形变的过程可以吸收上柱管受到猛烈冲击时的能量,保护驾驶员。
[0019]本技术通过轴向电机实现方向盘轴向长距离快速伸缩收纳;通过径向电机实现径向调节,提高了整车的可操控性;溃缩机构与轴向调节整合,使管柱的结构更紧凑;本技术有效节省驾驶空间,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丝杠可收纳的电动调节转向管柱,包括内管、中间管、外柱管、轴向驱动调节机构、径向驱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内管(1)的端部外侧套设有中间管(2),中间管(2)的端部外侧套设有外柱管(3),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固定在外柱管(3)上,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的活动端一与中间管(2)连接,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的活动端二与内管(1)连接,外柱管(3)外安装有径向驱动调节机构(5);所述的轴向驱动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螺母(41)、轴向电机(42)、轴向丝杠(43)、移动螺母(44)、连接板一(45)、连接板二(46)、峰值铆钉(47)、固定铆钉(48)、吸能带(49),轴向电机(42)的输出轴与轴向丝杠(43)连接,轴向丝杠(4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母(41)、移动螺母(44)啮合,固定螺母(41)与外柱管(3)固定,轴向电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主峰王晓山石德昱王佳良许栋鹏贾广松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