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装置及具有该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945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流装置,用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该系统具有设置在出口烟道与进口烟道之间的返流烟气管道;该导流装置设置在与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口烟道内,其包括n个与进口烟道相平行的导流板,以将进口烟道分隔为n+1个相平行的烟气通道;n个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斜向排列,且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较低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可避免出现塔底落灰量过多和流化床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大大提高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是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原理为基础,通过对吸收剂的多 次循环利用,延长吸收剂与烟气反应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和脱硫效率;其 采用部分洁净烟气再循环的方式,可以提高脱硫系统在低负荷时的运行可靠性和脱硫塔床 料的稳定。具体请参见图l,该图示出了现有一种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示意图。 在该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中,当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下降到一定值时,其产出的烟气量较小,使得烟气流经文丘里管(群)io的速度偏低,导致一部分颗粒状的脱硫剂向下穿越文丘里管喉部、并降低循环流化床反应器20内的脱硫剂浓度,进而降低脱硫剂 利用率和脱硫效率。于是,为增强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对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的适 应性,从该系统脱硫后除尘器出口烟道30中引取一部分的洁净烟气,并使之回流到进口烟 道40中与原始烟气混合,以确保通过文丘里管或文丘里管群的总烟气量接近于其设计值, 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变化对脱硫剂利用率和脱硫效率的影响。 此外,该方案的返流烟气管道50的末段通过与进口烟道40的异型汇流三通60斜 向相交,并在异型汇流三通60的接纳返流烟气管段(或返流烟道末段)内设置若干导流板 70,从而使返流烟气行进方向接近于原始烟气在异型汇流三通60进气端的行进方向,进而 减小混合烟气在异型汇流三通60出气端上下部或左右部的流速差。且在脱硫塔入口弯头 80的两个折弯处分别设置有一组导流板90,使得文丘里管(群)出气端的烟气具有比较均 匀、稳定的流场和不过低的最低流速。这样,当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降低至一定范围内 时,因所需的返流烟气量与原始烟气量之比值较小,通过上述导流板、脱硫塔入口弯头内的 两组导流板和文丘里管(群)的导流、整流,尚可保证文丘里管(群)出气端的烟气平均流 速、最低流速和脱硫塔反应器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符合设计要求,从而避免发生塔底落灰 量过多和流化床不稳定的问题。 但是,若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继续下降,则所需的返流烟气量越来越大。特别 是,当其负荷率下降到所需的返流烟气量大致与原始烟气量相等时,现有烟气循环流化床 脱硫系统的文丘里管(群)出气端和脱硫塔反应器内的气流分布均匀性较差,且文丘里管 (群)内的烟气最低流速过低,由此将引发塔底落灰量过多和流化床不稳定的问题,甚至出 现塌床。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进一步增强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对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脱硫系统内流场3分布的导流装置。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 系统。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装置,用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该系统具有设置在出口 烟道与进口烟道之间的返流烟气管道;该导流装置设置在与所述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 口烟道内,其包括n个与进口烟道相平行的导流板,以将所述进口烟道分隔为n+1个相平行 的烟气通道;所述n个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斜向排列,且所述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 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0° 80° 。 优选地,每个所述烟气通道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该导流装置还包括至少n+1个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n+1个烟气通道内且 分别与所述导流板相垂直,以分隔每个所述烟气通道。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该系统具有设置在出口烟道与进口烟道 之间的返流烟气管道;与所述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口烟道内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 流装置包括n个与进口烟道相平行的导流板,以将所述进口烟道分隔为n+1个相平行的烟 气通道;所述n个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斜向排列,且所述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 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0° 80° 。 优选地,每个所述烟气通道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至少n+l个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n+l个烟气通道内 且分别与所述导流板相垂直,以分隔每个所述烟气通道。 优选地,每个所述烟气通道内设置一个隔板,且分别设置于相应烟气通道的纵向 中心线上。 优选地,在与所述进口烟道相垂直的投影面内,所述进口烟道与返流烟气管道的 宽度相等;每个所述烟气通道内设置复数个隔板,且分别沿相应烟气通道的宽度方向均布 设置。 优选地,所述返流烟气管道与其上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10° 90° 。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装置设置在与所述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口烟道内,以调匀 原始烟气与洁净烟气混合处上下部及左右部的烟气流动速度;其包括若干与进口烟道相平 行的导流板,从将进口烟道分隔为多个相平行的烟气通道;同时,若干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 斜向排列,大致呈阶梯状排列,且各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 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工作过程中,当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较高且不需要洁净烟气返流时,该导流装 置中的各导流板及隔板板面皆与烟气方向平行,从而将烟气梳流使得脱硫塔内流场分布得 到改善。当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较低且需要洁净烟气返流,特别是较大流量洁净烟气返 流时,洁净烟气与原始烟气在与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口烟道中汇合成一股较大流量的 混合烟气,尔后流经导流装置;尽管在不同高程上的气流通道入口截面内的烟气平均流速及其分布均匀性具有一定差异,但是,经其四侧壁板的强烈均流作用之后,各股烟气在气流 通道出口截面的气流分布均匀性已获得很大改善,因而自该导流装置流出的混合烟气之气 流分布均匀性亦获得很大改善。此后,混合烟气经脱硫塔入口弯头内的两组导流板的导流 作用之后,进入文丘里管群内和脱硫塔反应器内的流场分布,则比采用现有技术时更均匀 胜。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产生烟气的设备负荷率较低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导流装置的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可避免出现塔底落灰量过多和流化床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大大提 高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在同等的设备负荷率下,本专利技术所述导流装置在适当减少返流烟气量的情况下,仍可保证文丘里管(群)出气端的烟气平均流速、最低流速和脱硫塔反应器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道系统和脱硫塔以及除尘器的阻力,使得引风机配套的电机功耗下降,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装置可用于任何类型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特别适用于燃煤锅炉烟气、垃圾焚烧炉烟气和烧结烟气脱硫系统中。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返流烟气管道与进口烟道的宽度比例关系; 图6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每个烟气通道内的隔板布置方式。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在返流烟气量与原始烟气量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导流装置,用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该系统具有设置在出口烟道与进口烟道之间的返流烟气管道;其特征在于,该导流装置设置在与所述返流烟气管道交汇处的进口烟道内,其包括n个与进口烟道相平行的导流板,以将所述进口烟道分隔为n+1个相平行的烟气通道;所述n个导流板由上至下依次斜向排列,且所述n个导流板的上游侧外缘之间的连线与其下游侧进口烟道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荣发李秋兰陈威祥詹秋月丘炳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