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55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3
为克服现有连接器端子结构存在连接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松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插配部和挡片,所述插配部为薄壁结构,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所述挡片包括抵接段;沿所述插配部的头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挡片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厚度比值大于1.2:1。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端子能够有效保证所述挡片相对于所述插配部的结构强度,进而在低频震动和高频震动的条件下,可避免所述挡片受外力作用变形失效的问题,提高了连接器端子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产品越来越电子化、智能化,需要更多的连接器来保持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电连接,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可靠性也关乎整个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03]汽车零部件需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要求,在复杂路况和极端情况下,需要保证汽车零部件之间可靠的电连接,才能保证汽车在驾驶中的安全性。汽车零部件之间通过连接器相互连接,因此要求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在恶劣震动和复杂环境中保持可靠接触,保证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稳定可靠的电连接。连接器的公端子和母端子一般通过挡片固定在连接器的护套中,挡片在抵接在护套的止挡部,限制端子在容纳腔的活动,保证公端子和母端子的良好连接,增强连接器稳定可靠的电连接。
[0004]然而现有连接器端子的挡片结构普遍存在强度低的问题,特别是用于小型端子的挡片结构,在长时间的低频震动和高频震动的恶劣使用环境下,挡片易受外力影响导致挡片弯折失效,进而影响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导致端子松脱,出现电连接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连接器端子结构存在连接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松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插配部和挡片,所述插配部为薄壁结构,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所述挡片包括抵接段;沿所述插配部的头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挡片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厚度比值大于1.2:1。
[0008]可选的,所述挡片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厚度比值为1.2~1.8:1。
[0009]可选的,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夹角为10
°
~80
°

[0010]可选的,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夹角为10
°
~60
°

[0011]可选的,所述抵接段的宽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径的比值为0.5~0.9:1。
[0012]可选的,所述挡片还包括连接段,所述抵接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配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铆接和卡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可选的,所述连接段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插配部的外壁设置有适配所述连接段的凹槽,所述连接段卡接于所述凹槽中。
[0015]可选的,所述抵接段的长度和所述连接段的长度比值为0.5~3:1。
[0016]可选的,所述挡片选自铜或其合金件、铝或其合金件、铁或其合金件、镍或其合金
件、镁或其合金件。
[0017]可选的,所述插配部为弯折卷绕成型的条状薄壁结构。
[0018]可选的,所述插配部的头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插配部的内腔中设置有弹性接触臂。
[0019]可选的,所述连接器端子还包括延伸段、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所述延伸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插配部的尾端,所述绝缘压接部设置于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所述导体压接部设置于所述延伸段上,且所述导体压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压接部和所述插配部之间。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中设置有止挡部,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抵接段抵接于所述止挡部以限制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容置腔中的位移。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端子,在插配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挡片,沿所述插配部的头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形成斜面的弹片结构,从而在使用该插配部插入于其适配的壳体中时,所述抵接段在受力下发生弹性形变,在到达壳体的止挡部时,所述抵接段的弹性形变恢复并抵接于止挡部以形成限位作用,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现有一体成型的端子结构,本连接器端子中将连接器端子的插配部和挡片分别进行设计,试验发现,当所述挡片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厚度比值大于1.2:1时,能够有效保证所述挡片相对于所述插配部的结构强度,进而在低频震动和高频震动的条件下,可避免所述挡片受外力作用变形失效的问题,提高了连接器端子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其适用于在车辆等复杂的工况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截面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6]1、连接器端子;11、插配部;111、弹性接触臂;1111、弧形弯折部;112、条形避让孔;113、凹槽;114、第一凸起;115、第二凸起;12、挡片;121、抵接段;122、连接段;1221、第一端部;1222、中间段;1223、第二端部;13、延伸段;14、导体压接部;141、第一压接部;142、第二压接部;15、绝缘压接部;151、第三压接部;152、第四压接部;2、壳体;21、容置腔;22、通孔;23、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头端”、“尾端”是基于插配部的工作条件进行的方位限制,例如,所述插配部用于插入其他电气设备的端部为所述插配部的头端,所述插配部用于与导线连接的端部为所述插配部的尾端,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1,包括插配部11和挡片12,所述插配部11为薄壁结构,所述挡片12分体式地设置于所述插配部11的外壁,所述挡片12包括抵接段121;沿所述插配部11的头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抵接段121与所述插配部11外壁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挡片12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11的外壁厚度比值大于1.2:1。
[0030]沿所述插配部11的头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抵接段121与所述插配部11外壁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形成斜面结构,从而在使用该插配部11插入于其适配的壳体2中时,所述抵接段121在受力下发生弹性形变,在到达壳体2的止挡部23时,所述抵接段121的弹性形变恢复并抵接于止挡部23以形成限位作用,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现有一体成型的端子结构,本连接器端子1中将连接器端子1的插配部11和挡片12分别进行设计,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配部和挡片,所述插配部为薄壁结构,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所述挡片包括抵接段;沿所述插配部的头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挡片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厚度比值大于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的厚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厚度比值为1.2~1.8: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夹角为10
°
~8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段与所述插配部外壁的夹角为10
°
~6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段的宽度与所述插配部的外径的比值为0.5~0.9: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还包括连接段,所述抵接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配部的外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配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铆接和卡接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荣杰徐进勇汤海舰陈超南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