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卫平专利>正文

自动控压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17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压气体发生器,属化学气体发生装置,适用作中小型化学气源。其特点是:装置设有体积可弹性膨胀的腔室11,该腔室11与反应液体L相连通。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产生气体压力可控、安全实用,操作简便灵活,能用作供气气源使用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压气体发生器,属化学气体发生装置,适用作中小型的化学气源。目前,化学气体发生装置,通常采用的是启普发生器,这在国内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中有做专门介绍。其存在的不足是它没有设置控制气压的结构,因而使用操作不够灵活,不便作供气气源使用,不宜用作中小型化学气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种能控制气压安全实用、操作简便灵活的自动控压气体发生器,以用作中小型化学气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自动控压气体发生器,包括反应器、反应固体、反应液体,反应器由盛装反应液体的外筒、盛装反应固体的内筒、用于密封的顶盖等组成,作为化学气体发生装置,其特点是装置设有体积可弹性膨胀的腔室,该腔室与反应液体相连通。由于采取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压力可控安全实用,操作简便灵活,能用作供气气源使用等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反应器R、反应固体S、反应液体L。反应器R由盛装反应液体L的外筒1、盛装反应固体S的内筒2、用于密封的顶盖3三大构件外加密封橡皮圈4、活塞10、蝶形袋6、阀门5四大密封器件装配组合而成。内筒2装在外筒1内,顶盖3套住内筒2、压住密封橡皮圈4扣式连接于外筒1上(扣接的方式可形同压力锅,这样便于装配使用),顶盖3周沿设肋12,起加强及助旋合作用。顶盖3上有三个开口管a、b、c,分别安装活塞10、蝶形袋6、阀门5,活塞10上部安装弹簧8,整个装置密封。为了使装置重量轻,可以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注塑成型制作反应器三大构件,为了使装置便携,可将装置设计成提桶式,其两侧安装提把9。内筒2上部装反应固体S,上部容器底侧开有许多小孔h,可容液体出入,下部为中空容器,浸在液体L中可产生浮力将内筒2浮起,能使固-液免于接触反应;内筒2中央为细长的顶杆d,套装于顶盖3的中央管b之中并伸出到b管口之上,b管外再安装形如蝶形弹簧的可伸缩的蝶形袋6。有了这一结构,就能够随时用人力压迫顶杆d,使盛装于内筒2之中的反应固体S随内筒2一起移动到适当位置以实现固-液的接触或分离,使气体发生或停止。顶杆d头部蝶形袋外有固定夹7,可将顶杆d固定在某一位置,以此可使内筒2上部的固体S能够固定在相应位置,实现与液体L的持续接触反应。反应速度可以通过调节顶杆d的高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顶杆d压得越深,固-液接触愈多,反应愈烈。若松开固定夹7,内筒2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则固-液分离,由此可令反应停止。活塞10安装在顶盖3的粗管a中,活塞10上部安装弹簧8,管a向下直通到外筒1底部与反应液体L连通,由管a、活塞10及弹簧8就构成体积可弹性膨胀的腔室11。弹簧8在一定位置耐受压力是一定的,若内部气压过大超过其耐受压力,它就会被压缩,于是活塞10上移腔室11体积发生弹性膨胀,使装置内部气压降低,由此维系内部气压的安全实用。不同的弹簧耐受压力也不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压力选择相应耐压能力的弹簧,以便在使用时能得到需求压力。腔室11与反应液体相连通,可有效地自动地调控反应。当压下顶杆d使固-液接触反应时,如果此时反应过于激烈,气体产生速度大于阀门5的出气速度,则装置内部气体压力将增大,就会把反应液体L压入一部分到腔室11中,这样液面下降,固-液接触减少,反应速度就会降低,直至气体产生速度与阀门5出气速度相等同样,如果此时关闭阀门5,气压增大将使反应液体L不断流入腔室11中,直至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因此腔室11有限压及调控反应的双重作用。作为化学气体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制备能够用颗粒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发生的,不易溶于反应固体或反应液体的气体,如氢气(H2)、乙炔气(C2H2)、氧气(O2)等,分别可由铝粒或锌粒和烧碱液、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双氧水用固体颗粒催化剂(如活性炭颗粒)催化分解等反应制得,相关反应式如下用铝粒或锌粒与烧碱液反应制取氢气时,须加入消泡剂消泡,反应结束后可将反应所得的废溶液予以回收以降低产气费用。值得说明的是使用时,反应器内的残留空气将会影响上述气体的正常使用,故先要打开阀门5放空让反应进行一段时间,直至排出气体纯度经检验满足使用要求为止,这就是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排空作业。排空作业在制备氢气、乙炔气等燃气时尤须认真仔细彻底地进行,因为这将关系到使用的安全问题。反应药品消耗完后,要及时更换新的药品;装有药品的反应器,严禁倒置;装置长期不用时,应将药品取出分开放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是将实施例1加以改变而得来的,其图上各相同附图标记的名称、意义同于图1。所不同的是实施例2是将腔室11设在装置底部,这样做就便于将腔室11与外筒1连成一体,从而简化顶盖3的结构,便于顶盖3的注塑成型。另外,在实施例2中,还简去了实施例1中用于控制内筒2位置的蝶形袋6、固定夹7、开口管b等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内筒2的位置是固定的。结构简化主要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实施例2还示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气体阀门,这就是触压式排气阀13。如图2所示,它由设在顶盖3上的出气管C、阀顶杆及座16、密封橡皮圈17、顶杆座下弹簧14及内筒2中央的顶杆d等装配组合而成,装配时先将弹簧14安装在顶杆d上,然后在阀顶杆座16上安装橡皮圈17,并将其套装入出气管C中,顶杆16中间横穿小弹簧18将其别在管C中,之后扣顶盖3于外筒1上,即可同时安装得触压式排气阀13。弹簧14安装在顶杆d上使顶杆d得到了较好的利用,采用触压式排气阀而不采用普通气阀,主要是做充气球之用。如图2所示,将气球15套在管C上,手指轻压管C口上的气球皮,即可碰压顶杆16使排气阀13打开,气体排出即可将气球充起,采用反应得到氢气的反应固体(S)和反应液体(L)时,将得到氢气,充出氢气球来。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特殊情形,其图上各相同附图标记的名称、意义与作用同于图1、图2。其特殊性在于在实施例3中,腔室11是由外筒筒身采取可弹性伸缩的结构构造而成,这样腔室11是设在外筒上,与外筒成为一体,而非另外设置,这使整个装置结构更为简化,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3中,外筒1筒身部分由上而下自M至N之间一段采取了可弹性伸缩的叠合碟形弹簧式结构,在这段筒身的两端设有两对挂耳E1/E2及E3/E4,每对挂耳之间挂有拉力弹簧(或橡皮绳等)8拉紧,由此构造出一段可弹性伸缩的筒身,形成体积可弹性膨胀的腔室11,该腔室作为外筒的组成部分,当然与反应液体相连通,因而能够发挥自动控压及调控反应的作用。其作用方式是在弹簧8拉力作用下,M-N之间筒身被压缩,固-液接触反应气体发生,此时如阀门5是打开的,则气体将不断排出,一旦阀门5关闭,则随着反应进行腔室11内气体不断增多,气压增大,腔室11体积膨胀,M-N间筒身弹性伸张将内筒2顶起,直至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因此阀门5开则反应发生,关则反应停止,由此实现自动调控反应功能;不同拉力的弹簧可得到不同的气体压力,由此可实现自动控压的功能。外筒1可采用吹塑成型法制作,制造时可在筒身顶面吹制提把9,以供本品便携之用。装配时,先在外筒1内放入反应液体L,在内筒2内放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控压气体发生器,包括反应器(R)、反应固体(S)、反应液体(L),反应器(R)由盛装反应液体(L)的外筒(1)、盛装反应固体(S)的内筒(2)及用于密封的顶盖(3)等组成,作为化学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设有体积可弹性膨胀的腔室(11),该腔室(11)与反应液体(L)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卫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