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回收流水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回收流水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池使用量的不断上升,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电池。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等。因此,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落实十分重要。
[0003]现有的废旧电池回收中,部分蓄电池的外壳进行修复后可继续使用,从而避免直接报废,造成浪费。如中国技术CN201720177806.7,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外壳自动化修复流水线,通过横向输送线对蓄电池的左右两侧面,以及顶面进行一次打抛处理;通过纵向输送线对蓄电池的前后两侧面和底面进行自动打抛处理,以及对其顶面进行二次打抛处理。
[0004]但上述技术方案中仅实现对蓄电池外壳的打磨处理,而蓄电池表面沾染的污渍或粉尘等无法彻底打磨除去,同时,上述技术方案仅能对蓄电池侧面和顶面进行打磨,而实际使用过程中,蓄电池通过底部支撑,往往底部易出现磨损,以及沾染锈渍等,因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回收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输送线依次串联的底面淋酸装置(100)、底部打磨装置(200)、外壳打磨装置(300)和清洗烘干装置(400);所述底面淋酸装置(100)包括机架(101)和储酸水箱(102),以及固定连接于机架(101)顶部的喷酸水槽(103),位于机架(101)内的酸泵(104);所述喷酸水槽(103)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并排设置的托辊(105),用于与输送线配合,使得蓄电池通过托辊(105)穿行过喷酸水槽(103);所述喷酸水槽(103)通过管道分别与储酸水箱(102)连通,以及与酸泵(10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酸泵(104)的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分水管(106);所述分水管(106)通过管道连接有若干喷酸嘴(107),且喷酸嘴(107)位于喷酸水槽(103)内,用于通过托辊(105)间的间隙朝蓄电池底面进行喷酸;所述底部打磨装置(200)包括Π型机架(201),Π型机架(201)连接有底座(202),以及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203);所述伸缩装置(203)的伸缩端与底座(202)连接,用于带动底座(202)上下移动;所述底座(202)固定连接有电机(204),且电机(204)的输出轴连接有打磨轮(205),用于使得打磨轮(205)通过输送线预留的间隙对输送线上的蓄电池底部进行打磨;所述外壳打磨装置(300)为两组,且两组外壳打磨装置(300)间设置有换向输送装置(500),用于将蓄电池由纵向输送转换为横向输送,实现两组外壳打磨装置(300)分别对蓄电池的两对外侧面进行打磨;所述清洗烘干装置(400)包括连接于输送线上的壳体,且壳体内部分隔为清洗段和烘干段;所述清洗段包括沿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机构(401)、第一清洗机构(402)、换向机构、第二喷淋机构(403)和第二清洗机构(404);其中,所述第一清洗机构(402)和第二清洗机构(404)均与外壳打磨装置(300)的结构相同,用于通过第一清洗机构(402)和第二清洗机构(404)分别对蓄电池的两对外侧面进行打磨清理;所述烘干段包括高压风机(405)和若干风刀(406),用于通过高压风机(405)将烘干热空气由风刀(406)吹出,实现对蓄电池进行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回收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酸水槽(103)内底壁和内侧壁间固定连接有隔板(108),并通过隔板(108)将喷酸水槽(103)分隔为集液室(109)和回流室(110);所述喷酸嘴(107)均位于集液室(109)内,所述储酸水箱(102)通过管道与回流室(1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回收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酸水槽(103)的两内侧壁间固定连接有与隔板(108)并排设置的隔液板(111),所述隔液板(111)位于集液室(109)内,且隔液板(111)下表面低于隔板(108)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回收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2)连接的电机(204)个数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行,韩峰,李海彪,周利文,张旭日,王仁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集秀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