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627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镀金刚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及其应用。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步骤至少包括以下几步:(1)脱脂除油;(2)原料酸洗;(3)母线预镀;(4)第一次上砂;(5)第二次上砂;(6)镀层加厚;(7)金刚线后处理。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制备出的金刚线,能够具有优异的表面电镀效果,上砂层的脆性合适,生产的金刚线的线拉力高,具有高破断拉力,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线现象,并且使用的微粉强度高,生产的金刚线的耐磨性较好,具有很高的切割使用质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金刚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线即金刚石切割线,是通过电镀等作用将金刚石微粉颗粒以一定的分布密度均匀固定在高强度基体钢线上制成的切割线产品。其通过金刚石线切割机,与物件之间形成高速的磨削运动,从而实现最终切割的目的。
[0003]金刚线的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需要匹配不同的工艺组合,例如基体母线的规格以及微粉的规格,生产工序主要包括母线放线、脱脂除油、酸洗、预镀、上砂、加厚、后处理、收线等步骤。其中上砂工序尤其重要,其往往决定了金刚线的规格以及最终质量,因为其涉及到的添加剂含量,微粉规格,电流密度等因素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
[0004]现有技术(CN114411225A)提供了一种超细电镀金刚线的制作方法,其主要步骤也是包括前处理(酸洗)、预镀、上砂、加厚、后处理等步骤,声称其制备的超细电镀金刚线能够达到较常规超细金刚线更高的破断拉力,从而降低晶棒切割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断线等现象。但是在上砂阶段,添加剂的选择以及添加量对于产品质量影响过大,添加剂含量低时,上砂效果差,镀覆砂使用量大,生产成本高;添加剂含量高时,上砂能力强,但过程分散剂消耗量大,上砂镀层脆性高,生产成品线拉力低,切割易产生断线。另一方面,上砂一道工序,对应出刃高度的工艺需求选择不同规格的微粉添加至上砂缸中,上砂缸只有一个,只能添加同规格微粉,添加不同规格微粉会导致微粉粒度混合,回收后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浪费;且在面临需调整切割力的情况时,通常要将上砂清槽,更换其他规格微粉,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耗费时间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步骤至少包括以下几步:(1)脱脂除油;(2)原料酸洗;(3)母线预镀;(4)第一次上砂;(5)第二次上砂;(6)镀层加厚;(7)金刚线后处理。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脱脂除油步骤为:将母线放置入脱脂槽进行脱脂除油工序,并且设定脱脂温度为58~60℃,除油粉浓度为60~80g/L,pH值调整为12~13。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脱脂除油步骤中设定脱脂温度为60℃,除油粉浓度为70g/L,pH值调整为12.5。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原料酸洗步骤为:选取所需规格的钢线,在酸洗槽进行清洗工序;所述酸洗槽内酸液为氨基磺酸水溶液。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氨基磺酸水溶液的浓度为10~20g/L,所述氨基磺酸水
溶液的pH值为0.5~2.0。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母线预镀步骤为:将母线置入预镀槽中加入预镀液,对母线进行预镀工序。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母线预镀步骤中,预镀液至少包括以下成分:氨基磺酸镍80~150g/L,20~40g/L氯化镍,20~60g/L硼酸;所述预镀液的pH值为3~5,所述母线预镀步骤的电流设定为1~2A。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预镀液至少包括以下成分:氨基磺酸镍100~120g/L,30~35g/L氯化镍,30~40g/L硼酸;所述预镀液的pH值为3.5~4.0,所述母线预镀步骤的电流设定为1.7A。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次上砂步骤为:选用一单独上砂槽,加入上砂液对金刚线进行预上砂工序,上砂槽的温度设定为50~54℃,电流设定为5~20A,开线底砂添加规格为6~9μm金刚石微粉。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次上砂步骤中电流设定为7A,开线底砂添加规格为7.8μm(II型料)金刚石微粉。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次上砂步骤为:选用另一单独上砂槽,加入上砂液对金刚线进行预上砂工序,上砂槽的温度设定为50~54℃,电流设定为5~20A,开线底砂添加规格为5~7μm金刚石微粉。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次上砂步骤中电流设定为12A,开线底砂添加规格为6.3μm(III型料)金刚石微粉。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砂液至少包括:70~120g/L氨基磺酸镍、10~35g/L氯化镍、30~50g/L硼酸、0.30~0.60mL/L分散剂。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分散剂为苯磺酸盐。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次上砂和第二次上砂步骤中还包括相机检测工序,用于监测上砂过程中的过砂量变化。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次上砂步骤中过砂量为50~70颗;所述第二次上砂步骤中过砂量为140~170颗。
[0022]本申请中,通过采用两次上砂的方法,有效摆脱了上砂过程中添加剂对于钢线的过度影响,并且能够直接通过电流和微粉密度调整产品最终性能,避免了微粉的浪费,以及现有微粉替换过程中复杂的工序。本申请人认为:本申请中的两道上砂工序,能够对应不同的出刃高度的需求,减少了上砂过程中,对于添加剂的依赖,弱化了添加剂对于上砂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两道上砂工序中,能够分别添加不同规格微粉,并且在调整出刃要求的时,能够直接通过两道上砂工序分散电流的调控进行调整,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更换微粉需要对上砂槽整体进行清洗更换工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镀层加厚步骤为:将上砂完毕后的金刚线置入加厚槽中,加入加厚镀液进行加厚工序;所述镀层加厚中加厚槽温度设定为50~54℃,pH为3.5~4.0,电流设定为30~40A。
[002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镀层加厚中加厚槽电流设定为38A。
[002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厚镀液至少包括:70~150g/L氨基磺酸镍、20~40g/L氯化镍、20~60g/L硼酸、3~20mL/L光亮剂。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光亮剂为十二醇硫酸醋钠和/或十六烷基三甲基甜菜碱。
[002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金刚线后处理步骤为:将制作完成的成品金刚线用烘干机进行加热烘干,烘干完成后自然冷却,即得。
[002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的应用,包括该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在各规格金刚线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0029]有益效果:
[0030]1、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制备出的金刚线,能够具有优异的表面电镀效果,上砂层的脆性合适,生产的金刚线的线拉力高,具有高破断拉力,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线现象,并且使用的微粉强度高,生产的金刚线的耐磨性较好,具有很高的切割使用质量。
[0031]2、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通过两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至少包括以下几步:(1)脱脂除油;(2)原料酸洗;(3)母线预镀;(4)第一次上砂;(5)第二次上砂;(6)镀层加厚;(7)金刚线后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除油步骤为:将母线放置入脱脂槽进行脱脂除油工序,并且设定脱脂温度为58~60℃,除油粉浓度为60~80g/L,pH值调整为12~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酸洗步骤为:选取所需规格的钢线,在酸洗槽进行清洗工序;所述酸洗槽内酸液为氨基磺酸水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磺酸水溶液的浓度为10~20g/L,所述氨基磺酸水溶液的pH值为0.5~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金刚线切割力过程可调型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预镀步骤中,预镀液至少包括以下成分:氨基磺酸镍80~150g/L,20~40g/L氯化镍,20~60g/L硼酸;所述预镀液的pH值为3~5,所述母线预镀步骤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明桃苏仔见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吉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