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064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金钢线预处理,使用除油粉清洁金钢线表面油脂,同时超声辅助清洗;S2使用热水处理金钢线,进行金钢线表面脏污剥离;S3使用电沉积方法,对金钢线表面进行镀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改善金钢线的韧性,提升扭转圈数,使金钢线具有优异的塑性。并且制备得到的金钢线的品质好,强度和硬度提升的同时,抗冲击性和韧性不会出现下降。同时形成的镀层均匀细致,抗拉性能,结合力和延展性能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涉及c25d,具体涉及覆层的电解或电泳领域。


技术介绍

1、金钢线是建筑和承重领域中重要的原材料,金钢线一般需要再加工使用,金钢线的承压强度,再加工的扭转力,硬度,塑性,抗冲击性能都是衡量金钢线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金钢线的综合性能不仅与金属加工过程中轧制温度,冷却温度,形成的金相结构有关,并且还与金钢线的镀层情况有关,尤其是经过拉拔后的金钢线,内部的金相结构受到破坏,奥氏体组织,索氏体组织,渗碳体等都对金钢线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金钢线表面施镀镀层,可以优化金钢线的综合性能。本申请改善了高强度,高硬度金钢线的韧性,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易脆断,提高加工的良品率。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710249494.0公开了一种电镀金钢线制备工艺,通过碱洗,二道碱洗,酸洗,预镀,上砂,加固,加厚,烘干,得到外观无生锈、无污染、无色差,破断力强,金钢砂分布均匀的金钢线,但是对于金钢线的力学综合性能没有改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1057073.0公开了一种表面镀附高磷镍合金的金钢砂、镀附液、镀附工艺、镀附装置及含有该金钢砂的金钢线,通过在镀附前对金钢砂进行粗化微蚀,使得金钢砂表面粗糙,可显著提升镀层与基体的结合能力,无镀层或者金钢砂脱落,但是对于金钢线韧性的优化程度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高强度,高硬度金钢线的韧性,使细线径的金钢线在加工过程中不易脆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s1金钢线预处理,使用除油粉清洁金钢线表面油脂,同时超声辅助清洗;

3、s2使用热水处理金钢线,进行金钢线表面脏污剥离;

4、s3使用电沉积方法,对金钢线表面进行镀镍。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中热水的温度为55-65℃。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中热水的温度为60℃。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镀镍产生的镀镍层厚度为0.1-0.3μm。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的电流密度为10-20a/m2。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的电流密度为13-17a/m2。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的电流密度为15a/m2。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镀镍使用的电镀液选自硫酸镍、乙酸镍、氨基磺酸镍、硝酸镍、次磷酸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镀镍使用的电镀液为氨基磺酸镍水溶液。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镀液的浓度为350-450g/l。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镀液的浓度为370-430g/l。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镀液的浓度为400g/l。

16、申请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采用350-450g/l氨基磺酸镍水溶液对金钢线的表面进行镀镍,可以改善金钢线的韧性,降低扭转力,使金钢线具有优异的塑性,猜测可能的原因是:对于含碳量为0.9-1.2%,线径为30-50μm的金钢线,金钢线的细度较小,直接使用,金钢线容易脆断,断丝率较高,通过采用350-450g/l氨基磺酸镍水溶液,在15a的电流密度下电镀镍,可以形成镀层均匀的复合镀层金钢线,形成的镍镀层可以填充在金钢线在拉拔过程中产生的“v”形裂纹中,减少在晶界处呈网状或半网状的渗碳体,减少渗碳体存在对金钢线变形的扭转力影响,减少“v”形裂纹存在对金钢线综合性能的影响。

1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钢线是由盘条制备得到的,所述盘条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9-1.2%。

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盘条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1.1%。

1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盘条的金相组织主要为索氏体组织,索氏体化率为90-80%,优选的,所述索氏体化率为85%。

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盘条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5×10-6-85×10-6%,所述盘条中氮的质量分数为50×10-6-60×10-6%。

2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盘条中氧的质量分数为68.42×10-6%,所述盘条中氮的质量分数为54.09×10-6%。

22、申请人进一步发现,使用的制备金钢线的盘条中含氧量或含氮量过大,会造成钢的品质下降,原因可能是:高含量的氮存在会增加钢的硬化性,氧的存在可能导致夹杂氧化物杂质,从而使钢的塑性,抗冲击性和韧性显著下降。

2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钢线的线径细度为20-60μm。

2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钢线的线径细度为30-40μm。

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钢线的线径细度为38μm。

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盘条制备金钢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m1对盘条进行轧制,得到轧后金钢线;

28、m2对轧后金钢线进行铜锌合金电沉积,施加脉冲电压施镀,施镀后得到金钢线。

2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m2中铜锌合金电沉积的电流密度为20-30a/m2。

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m2中铜锌合金电沉积的电流密度为25a/m2。

3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制备工艺的应用,应用于高强度预应力钢丝的制备中。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1)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采用350-450g/l氨基磺酸镍水溶液对金钢线的表面进行镀镍,可以改善金钢线的韧性,降低扭转力,使金钢线具有优异的塑性,不易脆断,断丝率低。。

34、(2)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采用氧的质量分数为55×10-6-85×10-6%,氮的质量分数为50×10-6-60×10-6%的盘条,制备得到的金钢线的品质好,强度和硬度提升的同时,抗冲击性和韧性不会出现下降。

35、(3)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铜锌合金电沉积中使用的电流密度高,形成的镀层均匀细致,抗拉性能,结合力和延展性能得到提升。

36、(4)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制备的金钢线性价比高,原材料成本低,容易市场普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镍产生的镀镍层厚度为0.1-0.3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的电流密度为10-20A/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镍使用的电镀液选自硫酸镍、乙酸镍、氨基磺酸镍、硝酸镍、次磷酸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液的浓度为350-450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钢线是由盘条制备得到的,所述盘条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9-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条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5×10-6-85×10-6%,所述盘条中氮的质量分数为50×10-6-60×1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钢线的线径细度为20-6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条制备金钢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制备工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高强度预应力钢丝的制备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镍产生的镀镍层厚度为0.1-0.3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的电流密度为10-20a/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镍使用的电镀液选自硫酸镍、乙酸镍、氨基磺酸镍、硝酸镍、次磷酸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钢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液的浓度为350-450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复合镀层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坤苏仔见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吉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