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窗框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窗框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车门上框主要由辊压工艺实现,其实现的路线主要为辊点焊接,但现有的车门上框在焊接时的焊接难度较大,且容易在焊接位置的外侧出现积液的问题,从而易出现涂装流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门窗框,能够降低焊接难度,且能够避免出现涂装流挂现象,利于实现车门窗框的轻量化设计。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框为一个板材制成,包括:外观部、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观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外观部和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且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侧限定出第二安装空间;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贴合相连的第一层子板和第二层子板,所述第一层子板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一自由端,所述外观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凸出的延伸翻边,所述延伸翻边的端部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框(100)为一个板材制成,包括:外观部(10)、安装部(20)和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连接于所述外观部(10)和所述安装部(20)之间,所述外观部(10)和所述安装部(20)在所述连接部(30)的第一侧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1)且在所述连接部(30)的第二侧限定出第二安装空间(2);其中,所述连接部(30)包括贴合相连的第一层子板(31)和第二层子板(32),所述第一层子板(31)背离所述安装部(20)的一端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一自由端(311),所述外观部(10)朝向所述连接部(30)的一侧设有凸出的延伸翻边(11),所述延伸翻边(11)的端部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二自由端(111),所述第一自由端(311)、所述第二自由端(111)与所述第二层子板(32)的连接处形成有焊接区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分别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11)、所述第二层子板(32)焊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11)贴合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背离所述第二层子板(3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子板(32)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所述第二自由端(111)焊接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11)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间隔开分布,且分别贴合焊接于所述第二层子板(3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民,俞澎辉,吴江彪,姜凡,赵云聪,甘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