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侧门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30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侧门(1)的汽车,该侧门包括至少一个加强件(25),其中被设计成长条形型材件并且具有至少两个在车辆竖向上布置于不同高度的变形区的该加强件(25)布置成至少局部与车身侧围(27)重叠,其中设置有第一上变形区(29)和第二下变形区(31),在侧面撞上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障碍部(39)和在汽车方向上从第一障碍部向前突出的较小的第二障碍部(41)的障碍(37)的侧撞测试中,仅上变形区(39)在汽车横向上看与障碍(37)的第二障碍部(41)重叠,并且在加强件(25)和侧围(27)之间在侧门之内设有至少一个设计成泡沫件的吸震器(49)。之内设有至少一个设计成泡沫件的吸震器(49)。之内设有至少一个设计成泡沫件的吸震器(4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侧门的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汽车,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门洞的车身,侧门可运动地保持在车身上,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事实表明,在侧门安置在对应的汽车车身上的情况下,当侧门受到至少基本沿车辆横向延伸的且从外向内作用于侧门的由事故引起的力时,若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则可能出现所谓的侧门被推动越过侧围。从同类型的DE 10 2011 101 533A1中已得知一种具有侧门的汽车,其具有相应的在侧面碰撞时与侧围合作的加强件。因为侧撞测试用新障碍具有明显更大的重量且被以更高速度向待测汽车驱动,事实表明汽车B柱能消散少量能量并且出现更严重的侧门侵入,这又造成尽管有相应加强件但侧围还是被越过,这导致障碍深侵入汽车内室并且可能出现单独部件尤其是加强件的接合处的过载。
[0003]从DE 10 2014 018 662 A1中得知一种机动车的侧门,其具有门内侧部、靠内的长条形门底加强件以及外饰板。门底加强件在侧面碰撞情况下支承在汽车车身的侧围上且被设计成挤压型材,其制造成本相对昂贵并且无法或无困难地跨制造系列地使用,从而通常必须针对每个车辆制造系列提供单独的门底加强件。挤压型材具有许多空腔,这些空腔分别彼此紧邻并且在碰撞情况下分别形成一个变形区。类似的侧门也来自DE 10 2013 009 923 A1,其中,在这里,门底加强件也设计成挤压型材,或者根据第二变型实施方式,替代地设计成吸震泡沫。事实表明,在泡沫件的情况下,将车门适配于国家专有的碰撞要求在这里导致也必须使用对于制造系列专属的泡沫件,这也导致总体较高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如此改进前言部分所述类型的汽车,使得它具有尤其在侧面碰撞或根据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侧撞测试中的改善的事故性能,并且还可以低成本的方式制造且优选也能以低成本的方式被用于各不同的侧门或相同的侧门和用于不同的例如国家特有的碰撞要求。
[0005]为了完成该任务,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汽车。在其余权利要求中详细描述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适当且重要的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0006]当侧门安置在汽车尤其是轿车的车身上时,侧门至少关于侧门关闭位置(在该位置对应于侧门的门洞被封闭)在车辆横向上与车身的侧围至少局部重叠地被保持在车身上。换言之,侧门至少在侧门关闭时关于车辆横向至少局部与侧围重叠地布置。在此,侧门、尤其是侧门的门部分关于车辆横向至少局部向外覆盖侧围。
[0007]侧门、尤其是汽车侧门通常包括具有门内侧部和饰板件的门骨架,通过饰板件在外侧至少局部装饰该门内侧部。另外,侧门通常包括板壁边缘加强件,其在板壁边缘区域内加强门内侧部。为了提高稳定性,侧门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门内侧部上的侧防撞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门洞的车身,侧门可运动地保持在车身上并
能在封闭门洞的关闭位置与至少部分打开门洞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其中,该侧门包括门内侧部、至少一个加强件以及在外侧至少局部装饰门内侧部的饰板件,其中,设计成长条形型材件的具有至少两个在车辆竖向上布置于不同高度的变形区的加强件在侧门安置在关闭位置时关于汽车横向布置成至少局部与车身侧围重叠,借助于该加强件,当有在汽车横向上从外向内作用于侧门的由事故引起的施力时,该侧门能支承在侧围上。所述汽车的特征是设有第一上变形区和第二下变形区,它们以下述的相互之间的间距且分别相对于汽车所停放的停放面来布置,即,使得在侧面撞上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障碍部和在汽车方向上自第一障碍部向前突出的较小的第二障碍部的障碍的侧撞测试中,仅上变形区在汽车横向上看与障碍的第二障碍部重叠。
[0009]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在加强件与侧围之间在侧门之内设置至少一个设计成泡沫件的吸震器,其在该加强件的至少部分长度上延伸并基本上完全充满在加强件与侧门内侧部之间界定的空腔。与本专利技术相关地,“用泡沫件完全充满空腔”是指,泡沫件在整个空腔宽度上或由误差决定地仅基本在整个空腔宽度上延伸,因此在由事故引起的加强件受力时它立即通过泡沫件和门内侧部尽量早地支承在侧围上。
[0010]为了完成该任务,也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汽车。该汽车的特征在于,加强件或其至少一个变形区在侧面撞上碰撞对象如测试用碰撞障碍时通过布置在其与门内侧部之间的泡沫件支承在车身侧围上且因此防止侧门向上被推拉而越过侧围。因此,在侧门开始侵入时通过该加强件和泡沫件建立一个朝向侧围的力路径,其中,所造成的传入侧围的力阻止侧门被过度推拉。因此,该力相对于侧围被相应取向,这可借助加强件和泡沫件的相应设计和布置来实现。传入侧围的力方向或力路径在此优选在水平方向上、即平行于车辆横向或替代性地向下指向公路,从而泡沫件近似嵌入侧围中并且可选地加强件也嵌入泡沫件中。本专利技术的侧门的结构尤其具有如下优点,即,对于加强件可以采用至少相比于挤压型材廉价的金属板件、尤其是深冲构件,其本身单独地不具有侧面碰撞所需的性能,但与也相对低成本的泡沫件结合则实现符合期望地支承在侧围上。由此可以保持较轻的侧门总重量。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而规定,用于根据权利要求8的侧门的加强件可以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一来设计。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侧面碰撞测试的障碍是优选根据在申请日有效的标准(尤其根据图6

8)的IIHS障碍。
附图说明
[0013]以下将结合图来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
[0014]图1以从汽车和外饰板(未示出)的外侧看的前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轿车侧门的示意图;
[0015]图2以横截面图示出极其示意性地示出的安置在汽车上的侧门的局部,其具有邻近侧围布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加强件,还示出IHSS障碍的一部分;
[0016]图3以横截面图极其示意性地示出的安置在汽车上的侧门的局部,其具有第二实施例的侧围和加强件;
[0017]图4以横截面透视图极其示意性地示出侧门的局部,其具有根据图2的加强件和第
一实施例的与加强件合作的支承件;
[0018]图5以横截面图示出极其示意性地示出的安置在汽车上的侧门的局部,其具有第三实施例的加强件;
[0019]图6以透视图示出侧撞测试障碍,其满足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指定SG60;
[0020]图7示出根据图6的IIHS障碍连带标注尺寸的侧视图、前视图以及俯视图,其中,该标注尺寸仅说明数量级并且不应被视为相应的精确尺寸;
[0021]图8示出根据图6的IIHS障碍的侧视图和俯视图,连带障碍的尺寸范围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相同的零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故就此参见对前图的说明。
[0023]图1示出具有加强框7的轿车侧门1的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侧门1是优选四门的轿车的前门、尤其是司机门,其在此实施例中具有窗框23。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侧门1设计成不具这样的窗框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门洞的车身,侧门(1)可运动地保持在该车身上并且能在关闭该门洞的关闭位置与至少部分打开该门洞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其中,该侧门(1)包括门内侧部(5)、至少一个加强件(25)以及至少局部装饰该门内侧部(5)的外侧的饰板件(24),其中,该加强件(25)设计成长条形型材件并具有至少两个在车辆竖向上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变形区,该加强件(25)在该侧门(1)安置在关闭位置时关于汽车横向布置成至少局部与该车身的侧围(27)重叠,并且借助于该加强件,当有在汽车横向上从外向内作用于该侧门(1)的由事故引起的施力的情况下,该侧门(1)能支承在该侧围(27)上,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一上变形区(29)和第二下变形区(31),它们以如下的相互间距且分别相对于汽车所停放的停放面(35)来布置,即,使得在侧面撞上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障碍部(39)和在汽车方向上由第一障碍部向前突出的较小的第二障碍部(41)的障碍(37)的侧撞测试中,仅该上变形区(39)在汽车横向上看与该障碍(37)的第二障碍部(41)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上变形区(29)的下边缘距该停放面(35)的距离大于400mm。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下变形区(31)的下边缘距该停放面(35)的距离至少为300mm,最好至少为350mm。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上变形区(29)在汽车未受损状态下按照在汽车横向上看与该侧围(27)无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