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69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包括导向轨道和行走车架,所述行走架上部与下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车架左右两侧均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方向为朝向行走架的一侧,所述行走架中部一体成型有网带输送平台,所述行走架上部与下部均一体成型有行走轨道。该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具备更强的轨道承载能力。智能升降电车由于在传统的电车基础上增加了升降机构,整车重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行走轨道和导向轨道的要求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整体浇筑式地面轨道,即行走轮正下方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质轨道与居中的导向轨道整体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整车重量加倍导致的导轨处地面局部下沉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


[0001]本技术涉及瓦楞纸板纸箱行业(立体仓储)
,具体为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升降电车,是瓦楞纸板纸箱行业立体仓库领域重要的枢纽搬运工具,而在智能升降电车位移过程中需要配合导向轨道一同使用。
[0003]传统的电车通常两条平行的地面钢质轨道及导向轨道单独浇筑,互不关联,电车长期重载运行,容易发生两侧轨道下沉不均的情况,影响行车的平稳性。智能升降电车与传统电车相比,在传统的电车基础上增加了升降机构,整车重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行走轨道和导向轨道的承载能力要求更高,本技术提出了整体浇筑式地面轨道,即行走轮正下方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质轨道与居中的导向轨道整体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整车重量加倍导致的导轨处地面下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采用整体浇筑的形式,具备更强的轨道承载能力。智能升降电车由于在传统的电车基础上增加了升降机构,整车重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行走轨道和导向轨道的要求较高,本技术提出了整体浇筑式地面轨道,即行走轮正下方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质轨道与居中的导向轨道整体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整车重量加倍导致的导轨处地面局部下沉等优点,解决了市面上的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大多数由于在传统的电车基础上增加了升降机构,整车重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行走轨道和导向轨道的要求较高,本技术提出了整体浇筑式地面轨道,即行走轮正下方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质轨道与居中的导向轨道整体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整车重量加倍导致的导轨处地面下沉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包括导向轨道和行走车架,所述行走架上部与下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车架左右两侧均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方向为朝向行走架的一侧,所述行走架中部一体成型有网带输送平台,所述行走架上部与下部均一体成型有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车架左右两侧中部均一体成型有导向轮。
[0006]进一步,所述行走车身前端居中位置和后端居中位置分别设置前后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导向轮内槽卡在居中铺设的导向轨道两侧面。
[0007]进一步,所述导向轨道设置在两个行走轮中间,所述导向轨道两侧车身重量一致。
[0008]进一步,所述行走车中的结构除电机外均呈现对称结构进行分布。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该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采用整体浇筑的形式,具备更强的轨道承载能力。智能升降电车由于在传统的电车基础上增加了升降机构,整车重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行走
轨道和导向轨道的要求较高,本技术提出了整体浇筑式地面轨道,即行走轮正下方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质轨道与居中的导向轨道整体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整车重量加倍导致的导轨处地面局部下沉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所述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导向轮、2行走轮、3电机、4网带输送平台、5行走车架、6行走轨道、7导向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包括导向轨道7和行走车架5,行走架5上部与下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行走轮2,行走车架5左右两侧均螺栓固定有电机3,电机3输出端方向为朝向行走架5的一侧,行走架5中部一体成型有网带输送平台4,行走架5上部与下部均一体成型有行走轨道6,行走车架5左右两侧中部均一体成型有导向轮1。
[0016]本实施例中,行走车身前端居中位置和后端居中位置分别设置前后导向轮1,导向轮1内部开设有内槽,导向轮1内槽卡在居中铺设的导向轨道7两侧面,这样的设计能够实现导向轮1的居中定位。
[0017]本实施例中,导向轨道7设置在两个行走轮2中间,导向轨道7两侧车身重量一致,这样的设计使得导向轮1左右磨损均匀。
[0018]本实施例中,行走车中的结构除电机外均呈现对称结构进行分布。
[0019]其中,这样的设计使得整机较重,4个行走轮2的行走路径下方预埋混凝土浇筑的钢质行走轨道6,以便增加行走轨道6的耐磨性。
[0020]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21]电机3驱动行走轮2滚动摩擦于行走轨道6上,为行走车架5提供牵引力,导向轮1与导向轨道7用于对行走车架5进行方向调节,此时网带输送平台4能够依靠行走轨道6进行灵活输送。其中,智能升降电车由于在传统的电车基础上增加了升降机构,整车重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行走轨道和导向轨道的要求较高,本技术提出了整体浇筑式地面轨道,即行走轮正下方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质轨道与居中的导向轨道整体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整车重量加倍导致的导轨处地面局部下沉等优点。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升降电车的导向轨道,包括导向轨道(7)和行走车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架(5)上部与下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行走轮(2),所述行走车架(5)左右两侧均螺栓固定有电机(3),所述电机(3)输出端方向为朝向行走车架(5)的一侧,所述行走车架(5)中部一体成型有网带输送平台(4),所述行走车架(5)上部与下部均一体成型有行走轨道(6),所述行走车架(5)左右两侧中部均一体成型有导向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电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国刘朝东朱国平顾晓锋张良郑华伟邱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冠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