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架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031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2
本公开涉及车身架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身架构及车辆,前者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架构和第二架构;第一架构中开设有门洞区域以及部分的三角窗区域;第二架构通过结构弱化区固定连接于第一架构的一侧,并与第一架构共同围成完整的三角窗区域;第一架构5的强度相对高于第二架构1的强度。后者包括前者,二者均可以通过强度相对较弱的第二架构1来充分坍缩吸收碰撞冲击能量,以较好地降低第一架构中门洞区域的形变侵入量,从而提高了对驾驶室人员保护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架构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身架构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架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为了简化车身架构的生产制造工序,现有技术中的车身架构一般都是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来制造,例如通过一体冲压成型,虽然这种制造工艺能够简化车身架构的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车身架构的局部结构强度却没法做到调整优化。
[0003]在车身在SOB碰撞工况(Small Overlap Barrier,25%覆盖度64km/h正面刚性壁障碰撞)中,为了保护乘客,图1中围成门洞区域54'的车身门环架构得需要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且为了使车身架构能够更充分的吸收碰撞冲击能量,在门洞区域54'前方的三角窗区域4'较门洞区域54'得需要相对较弱的结构强度,这样才能较好的在碰撞时降低门洞区域5的形变侵入量。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造的车身架构却无法实现对门洞区域54'的车身架构进行局部相对强化或者对三角窗区域4'车身架构进行局部相对弱化,这样在碰撞时对驾驶室人员保护能力较差,致使车身架构的安全性能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架构及车辆。
[0006]本公开提供的车身架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架构和第二架构;
[0007]所述第一架构中开设有门洞区域;
[0008]所述第二架构通过自身的结构弱化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架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架构共同围成三角窗区域;
[0009]其中,所述第一架构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架构的强度。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结构弱化区为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架构中门环铰链安装部处的硬度软化区;
[0011]且所述门环铰链安装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结构弱化区。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架构包括:
[0013]A柱加强板,形成所述门洞区域的上侧边,且一端朝向所述三角窗区域延伸并形成所述三角窗区域的部分上侧边;
[0014]第二子A柱,连接设置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方,并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门洞区域的部分竖侧边;
[0015]A柱下加强板,连接设置于第二子A柱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二子A柱共同形成所述门洞区域的竖侧边。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架构包括:
[0017]第一子A柱,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延伸端对应连接,并共同形成所述三角窗区域的上侧边;
[0018]A柱加强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子A柱的呈锐角倾斜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结构弱化区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顶端连接,并形成所述三角窗区域的横侧边。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架构还包括传力件;
[0020]所述传力件的一端与所述A柱加强撑板远离所述结构弱化区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斜向下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中下部连接。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传力件设置成朝向所述三角窗区域凸起的圆弧状。
[00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子A柱在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连接端部设置有压溃引导筋;
[0023]所述A柱加强板的延伸端部中设置有加强段。
[00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柱加强撑板中还设置有压溃通筋。
[00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架构为热冲压工艺制成的热成型件,所述第二架构为冷冲压工艺制成的冷成型件。
[0026]另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身架构。
[002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架构,由于将强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架构固定设置于强度相对较高第一架构的一侧,并与之共同围成完整的三角窗区域,而且第二架构通过自身的结构弱化区固定连接于第一架构的一侧,这样当车身架构在受到碰撞冲击时,在门洞区域前方的三角窗区域会相对容易的产生碰撞挤压形变,较第一架构而言,第二架构及结构弱化区可以相对更容易的坍缩吸收碰撞冲击能量,从而较好地降低门洞区域的形变侵入量,提高了对驾驶室人员的保护性能。
[0029]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架构,能够实现其同样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身架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架构中第一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架构中第二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架构中第二架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第二架构;11、第一子A柱;111、压溃引导筋;12、A柱加强撑板;121、压溃通筋;13、传力件;2、结构弱化区;3、门环铰链安装部;4、三角窗区域;5、第一架构;51、A柱加强板;511、加强段;52、第二子A柱;53、A柱下加强板;54、门洞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2]结合图2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架构,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架构5和第二架构1;第一架构5中开设有门洞区域54;第二架构1通过自身的结构弱化区2固定连接于第一架构5一侧,并与第一架构5共同围成三角窗区域4;其中,第一架构5的强度高于第二架构1的强度。
[0043]该车身架构在具体生产制造时,第一架构5、第二架构1可以通过不同制造工艺分别单独加工成型,然后再将第二架构1通过结构弱化区2固定连接于第一架构5,而且第二架构1还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进一步辅助加强与第一架构5的连接牢固性。
[0044]另外,第一架构5的强度相对高于第二架构1的强度,其中,强度是指表示工程材料抵抗断裂和过度变形的力学性能,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
[0045]该车身架构由于将强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架构1固定设置于强度相对较高第一架构5的一侧,并与之共同围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架构和第二架构;所述第一架构中开设有门洞区域;所述第二架构通过自身的结构弱化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架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架构共同围成三角窗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架构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架构的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弱化区为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架构中门环铰链安装部处的硬度软化区;且所述门环铰链安装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结构弱化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构包括:A柱加强板,形成所述门洞区域的上侧边,且一端朝向所述三角窗区域延伸并形成所述三角窗区域的部分上侧边;第二子A柱,设置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方,并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门洞区域的部分竖侧边;A柱下加强板,连接设置于第二子A柱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二子A柱共同形成所述门洞区域的竖侧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构包括:第一子A柱,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延伸端对应连接,并共同形成所述三角窗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