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焊管设备的立辊调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焊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焊管设备的立辊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焊管生产线上,钢带经过多道轧辊的逐渐轧制成型后,其接缝处经过焊接熔合形成闭合钢管,再经后续工序处理完成后,生产出成品焊管。
[0003]焊管设备的钢管成型轧制和定径,通过多组水平辊机构和立辊机构完成;安装在机构内的水平辊和立辊,使钢带轧制成型和定径;其中每组立辊机构中安装有一对立辊,在生产中两立辊之间中心位置是否精准,对于生产的顺利进行及钢管的品质非常重要。
[0004]同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钢管规格的变化、立辊机构或立辊维护保养等都会涉及到立辊的拆装更换及调整,此时需重新调节立辊的位置,现有调节方式依赖人工经验调节,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调节过程时间长。因此,立辊若能依靠机械结构实现快速精确定位,则可不完全依赖人工经验,缩短调整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焊管设备的立辊调节结构。 />[0006]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焊管设备的立辊调节结构,所述立辊包括第一立辊、第二立辊,其特征在于:第一、二立辊分别置于第一、二一体式立轴上,第一、二一体式立轴置于主机架上;所述立辊调节结构包括两立辊之间中心位置调节组件;其中:两立辊之间中心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外调节块、内调节块、压盖、第一轴承;其中,第一轴承内圈安装于丝杆端部,并用第一锁紧螺母固定;第一轴承外圈通过压盖紧固于内调节块上;当旋转压盖时带动内调节块转动,内调节块因与外调节块螺纹配合而产生轴向移动,进而带动丝杆轴向移动,丝杆移动时带动第一、二一体式立轴底部同时移动,实现对第一立辊与第二立辊间的中心位置调节;所述第一一体式立轴下部的一侧开有第一凹槽,相对侧开有第二凹槽;主机架侧面与第一凹槽对应位置也开有第三凹槽,第一、三凹槽中装有铜垫条,安装在主机架侧面的压紧螺栓通过铜垫条将第一一体式立轴下部压紧于主机架中;同理,第二一体式立轴与主机架采用相同的配合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焊管设备的立辊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立辊之间中心距调节组件,两立辊之间中心距调节组件包括蜗杆、蜗轮、丝杆,以及分别固定于第一、二一体式立轴底部的第一、二固定丝母;蜗杆竖向设置于第一立辊的一侧且远离第二立辊,蜗杆与蜗轮啮合,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与丝杆为孔轴配合,由平键连接驱动;第一、二固定丝母同时置于丝杆外圈上,且采用正反牙设计,丝杆转动时,第一、二一体式立轴会朝相反方向移动;调节时蜗杆旋转方向不同,能够实现两个立辊开合移动,完成对第一立辊与第二立辊间的中心距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焊管设备的立辊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中心孔轴向穿插有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成,符云良,黄运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中用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