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组同时鉴定3类剧毒蘑菇的多重引物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检测
,具体涉及一组同时鉴定3类剧毒蘑菇的多重引物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其中食源性毒蘑菇中毒近年来频发,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每年均有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引起中毒致死事件发生,因此对于野生蘑菇是否具有致命毒性的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已知的,引发我国食源性蘑菇中毒致死的主要物种为剧毒鹅膏菌类、肉褐鳞环柄菇和亚稀褶红菇。
[0003]全世界范围内鹅膏菌种类有900~1000种,其中剧毒鹅膏菌约50种。据报道全球>90%的食源性蘑菇中毒致死事件均由此类毒蘑菇引起。目前,我国已发现并鉴定的剧毒鹅膏菌有12种,分别为致命鹅膏菌(Amanitin exitialis)、灰花纹鹅膏菌(A.fuliginea Hongo)、拟灰花纹鹅膏菌(A.fuligineoides)、软托鹅膏菌(A.molliuscula)、淡红鹅膏菌(A.pallidorosea)、小致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同时鉴定3类剧毒蘑菇的多重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剧毒蘑菇的种类包括剧毒鹅膏菌、肉褐鳞环柄菇和亚稀褶红菇;针对剧毒鹅膏菌设计的引物组包括上游通用引物UniversalA.spp
‑
F、下游通用引物UniversalA.spp
‑
R和探针UniversalA.spp
‑
P,所述上游通用引物Universal A.spp
‑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通用引物UniversalA.spp
‑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探针UniversalA.spp
‑
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针对肉褐鳞环柄菇设计的引物组包括上游引物L.bru
‑
F、下游引物L.bru
‑
R和探针L.bru
‑
P,所述上游引物L.bru
‑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下游引物L.bru
‑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探针L.bru
‑
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针对亚稀褶红菇设计的引物组包括上游引物R.sub
‑
F、下游引物R.sub
‑
R和探针R.sub
‑
P,所述上游引物R.sub
‑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下游引物R.sub
‑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探针R.sub
‑
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剧毒鹅膏菌包括致命鹅膏菌(Amanitin exitiali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勇,赵兰馨,周昌艳,赵晓燕,范婷婷,鄂恒超,张艳梅,李晓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