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拉丝机,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相联动的驱动装置和拉丝辊,还包括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两者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拉丝片;第一夹持结构转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夹持结构与基座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第二夹持结构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夹持结构、拉丝辊和第二夹持结构三者沿金属片材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拉丝机,可调节金属片材与拉丝辊表面的接触压力,而且拉丝辊不容易损坏。而且拉丝辊不容易损坏。而且拉丝辊不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拉丝机
[0001]本技术涉及拉丝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拉丝机。
技术介绍
[0002]拉丝机能在金属片材表面划出多条直线花纹,让金属片材更具质感。传统拉丝机包括一个由电机驱动的拉丝辊,拉丝辊的辊面十分粗糙,另外还设有压辊,压辊与拉丝辊相对。金属片材移动时从拉丝辊与压辊之间经过,压辊将金属片材压向拉丝辊表面。
[0003]然而传统拉丝机在工作时,拉丝辊表面温度较高,一旦意外停机,压辊也会停止转动。此时拉丝辊表面的温度会集中传导至压辊上,导致压辊局部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此外,由于需要拉丝的金属片材厚度很薄,一般在1mm左右,而拉丝辊和压辊工作时难免存在抖动,拉丝辊和压辊靠近两端的位置容易因抖动而触碰,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拉丝机,可调节金属片材与拉丝辊表面的接触压力,而且拉丝辊不容易损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表面拉丝机,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相联动的驱动装置和拉丝辊,还包括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两者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拉丝片;第一夹持结构转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夹持结构与基座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第二夹持结构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夹持结构、拉丝辊和第二夹持结构三者沿金属片材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相对布置的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通过锁紧件连接;所述拉丝片设置在下夹持部的上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结构的下夹持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结构的下夹持部与基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设有软垫;软垫位于拉丝片的上方且两者正对布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夹持部上设有位于软垫后侧的挡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有位于第一夹持结构前侧的金属片材下压导向辊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片材下压导向辊结构包括两条平行布置且均与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第二导向辊位于第一导向辊的后侧,第二导向辊的最底部低于第一导向辊的最顶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两条第一限位螺栓;两条第一限位螺栓分别位于第一夹持结构转动轴线的前后两侧,第一限位螺栓下部与基座螺
纹连接,第一限位螺栓的螺杆顶部与第一夹持结构的下夹持部底面相对布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螺栓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和第一限位螺栓分别位于第一夹持结构转动轴线的前后两侧;复位弹簧底部与基座连接,其顶部与第一夹持结构的下夹持部连接;第一限位螺栓下部与基座螺纹连接,第一限位螺栓的螺杆顶部与第一夹持结构的下夹持部底面相对布置。
[0014]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持结构的夹持面不高于拉丝辊的最顶部。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表面拉丝机的优点为:
[0017]1、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用于减少金属片材在拉丝时的跳动。通过角度限位结构调节第一夹持结构相对基座的偏转角度,可调节金属片材对拉丝辊辊面的压力,从而调节拉丝的深度。同时由于取消了压辊,避免了因压辊和拉丝辊两者跳动而相互碰撞的问题,降低了拉丝辊意外损坏的几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两者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拉丝片,拉丝片为表面设有金刚砂的片材,金属片材被夹持的同时与拉丝片接触,也能进一步提高拉丝均匀度。
[0018]2、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相对布置的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0019]3、夹持结构中,软垫和拉丝片共同将金属片材夹在中间,软垫有缓冲作用。位于软垫后侧的挡板可防止软垫随金属片材被往后拉走,确保软垫的功能稳定性。
[0020]4、金属片材下压导向辊结构能让经过其的金属片材向下偏转,增加金属片材进入第一夹持结构时对拉丝片的下压力,拉丝效果更佳。
[0021]5、角度限位结构可采用前后两个第一限位螺栓,也可采用复位弹簧和第一限位螺栓的组合,其结构简单,对第一夹持结构和基座两者的偏转角度进行有效限位。
[0022]6、第二夹持结构的夹持面不高于拉丝辊的最顶部,可确保金属片材与拉丝辊辊面接触的面积足够大,保证拉丝效果稳定。
[0023]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实施例1中表面拉丝机的立体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中表面拉丝机的主视图;
[0027]图3为实施例1中表面拉丝机的局部爆炸图;
[0028]图4为实施例1中表面拉丝机的角度限位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实施例2中表面拉丝机的角度限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1]实施例1
[0032]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表面拉丝机,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相联动的驱动装置11和拉丝辊2。表面拉丝机还包括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两者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拉丝片6。第一夹持结构31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夹持结构31与基座1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第二夹持结构32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夹持结构31、拉丝辊2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三者沿金属片材10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上均设有拉丝片6。
[0033]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相对布置的上夹持部33和下夹持部34,上夹持部33与下夹持部34之间通过锁紧件35连接。锁紧件35为螺栓,通过拧动螺栓,可调节上夹持部33与下夹持部34的间距。拉丝片6嵌入在下夹持部34上表面的凹槽内。拉丝片6为表面设有金刚砂的片材。
[0034]第一夹持结构31的下夹持部34连接有转轴51,转轴5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金属片材10的输送方向。转轴51与设置在基座1上的支撑座5转动连接。第二夹持结构32的下夹持部34通过支撑板与基座1固定连接。
[0035]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之间设有软垫4。软垫4位于拉丝片6的上方且两者正对布置。软垫4可采用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拉丝机,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相联动的驱动装置(11)和拉丝辊(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两者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拉丝片(6);第一夹持结构(31)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夹持结构(31)与基座(1)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第二夹持结构(32)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夹持结构(31)、拉丝辊(2)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三者沿金属片材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相对布置的上夹持部(33)和下夹持部(34),上夹持部(33)与下夹持部(34)之间通过锁紧件(35)连接;所述拉丝片(6)设置在下夹持部(34)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的下夹持部(34)连接有转轴(51),转轴(51)与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支撑座(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结构(32)的下夹持部(34)与基座(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表面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和第二夹持结构(32)之间设有软垫(4);软垫(4)位于拉丝片(6)的上方且两者正对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面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33)上设有位于软垫(4)后侧的挡板(3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德,林永炎,蓝信耀,胡卓,吴朝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博睿荣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