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轿车用交流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18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是:具有前支架和后支架以支撑电解电容的重量,通过电解电容的上压板将电解电容头尾固定并平放于功率模块的上方,电机的三相出线铜排穿过电流传感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装置,特别涉及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交流驱动正在逐步取代直流驱动而应用于风机、水泵的恒速拖动以及电力机车、电动汽车(简称电动车)的调速驱动系统之中。而交流电机、三相异步电机以及开关磁阻电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交流电机,其中,交流电机无转子损耗,效率较高、功率密度高、结构简单,基于以上优点,所以交流电机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中小功率机床主轴驱动、机器人系统应用等,较大容量也应用于太阳能泵以及风能利用系统等,而在混合动力轿车系统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混合动力轿车中,由于空间位置和重量的限制,如何使控制器在同等功率的条件下,既使控制器的体积及重量都达到最小,同时又安装调试方便,控制器又能很好满足对电动车驱动性能的要求是研制开发者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在混合动力轿车领域中,电机控制器将作为一种产品走向产业化。结构合理紧凑、安装快捷、调试方便、安全性能高是未来电机控制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在同等功率的条件下,既能使控制器的结构合理,又能使控制器满足整车驱动性能的要求,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研制开发要解决的问题。图3和图4所示为已有技术一种典型的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侧面剖视图和正面剖视图。其中主要包括上端盖305,箱体304,主控板307,屏蔽板306,电解电容上支架308,电解电容309(3个),电解电容下支架310,安普接插件404,功率及驱动模块113(2个),DC-DC模块302,下端盖301,直流母线正负极板405、407,绝缘板406,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210,连接极板408、409,U相410、V相411、W相412,A相403、B相402、C相401,出线盒413。其中水冷底板303与控制器箱体304铸为一体;功率及驱动模块113(2个)紧贴于箱体304的水冷底板303上;电解电容309(3个)通过电解电容下支架310平放于功率及驱动模块113(2个)的上方;C型吸收回路紧贴于电解电容309(3个)上。主控板307位于控制器的最上部,其下通过电解电容上支架308进行固定,并通过屏蔽板306进行屏蔽;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210固定于直流母线正连接极板408上;直流母线正负极板405、407由绝缘板406绝缘;电解电容通过直流母线正负极板405、407连接,然后又由连接极板408、409连接至出线盒413内,两个电机的三相交流电缆U相410、V相411、W相412,A相403、B相402、C相401,均通过连接极板连接于出线盒413内,其中相电流传感器215(4个)均安装于出线盒413内。DC-DC模块302安装于机箱底部屏蔽盒内。从以上控制器元器件安装布置中,现有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以下缺点①引出线接线复杂相电流传感器215(4个)均位置不当,引出线需穿过传感器才能接入,即增加了接线的复杂性,又因为引出线较粗,致使传感器容易被压坏。②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210固定于直流母线正连接极板408上,由于直流母线正连接极板408为薄铜排,容易引起极板震动。③安装复杂箱体和水冷底板铸为一体,由于箱体有一定的高度,致使在安装功率及其驱动模块、主母线极板时较为不便。④电容固定电解电容309(3个)由电解电容下支架310固定于箱体304中。由于是单支架固定,致使电解电容固定不牢固;同时直流母线极板405、407受电解电容牵引力并连带牵引功率及其驱动模块管角,使管角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在吸取其它同类型控制器安装调试复杂,导致效率低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进了两电机三相电缆U相、V相、W相,A相、B相、C相的接线结构,改进了电容的固定结构,将控制器机箱分为箱体和水冷底板两部分,使内部安装更为简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其特点是具有前支架和后支架以支撑电解电容的重量,通过电解电容的上压板将电解电容头尾固定并平放于功率模块的上方,电机的三相出线铜排穿过相电流传感器。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两个电机的三相连接极板U相、V相、W相、A相、B相、C相固定在接线盒内,并且四个相电流传感器被两个电机U相、W相、A相、C相出线铜排穿过。所述的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固定于电解电容后支架上。所述的机箱设有上端盖、箱体、水冷底板和下端盖,其中,箱体与水冷底板采用分体结构。所述的采用电解电容的头尾固定结构,增加了电解电容的牢固性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和优点①四个相电流传感器被两个电机U相、W相,A相、C相出线铜排穿过,不再需要穿过引出线采集数据,引出线只需插入接线盒直接用出线螺栓固定,安装简便,也使电流传感器不再受引出线挤压破坏。②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固定于电解电容后支架上,由于安装位置的改变使连接极板不再受到震动。③将控制器的箱体、水冷底板采用分体结构,这样功率及其驱动模块、主母线极板及C型吸收回路的安装在四周敞开的环境下进行,给安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④电解电容通过电解电容前支架、电解电容后支架及电解电容上压板在头尾都进行固定,大大增强了电解电容的牢固性,也使功率及其驱动模块管角不再受力。总之,本技术归纳起来主要以下特点1.采用电流传感器通过铜排采集数据的结构方式,使电流传感器不再受引出线挤压破坏,同时大大的降低了引出线的安装复杂性;2.采用了箱体、水冷底板分体结构,使功率及其驱动模块、主母线极板及C型吸收回路可以在水冷底板上安装,极大降低了安装难度;3.采用电解电容的头尾固定结构,增加了电解电容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之A-A剖视)。图3为现有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现有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的正面剖视图(图3之B-B剖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混合动力轿车交流电机控制器主要元器件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主要包括箱体104、水冷底板103、上端盖106,主控板107及其屏蔽板108,电路板支柱105(4个),功率及驱动模块113(2个),电解电容109(3个),电解电容前支架206,电解电容后支架209,电解电容上压板205(2个),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210,相电流传感器215(4个),直流母线正负极板110、112,连接极板207、208,U相211、V相212、W相213,A相203、B相202、C相201,DC-DC相214,出线盒216;DC-DC模块102,下端盖101。功率及其驱动模块113(2个)紧贴于水冷底板103上;电解电容109(3个)通过电解电容前支架206、电解电容后支架209、电解电容上压板205(2个)固定并平放于功率模块113(2个)的上方;C型吸收回路安装于功率及其驱动模块113(2个)管角处。主控板107位于控制器的最上部,其下通过电解电容前支架206、电解电容后支架209上的电路板支柱105(4个)进行固定,并通过屏蔽板108进行屏蔽;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210固定于电解电容后支架209上;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彤彦张琴范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易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