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健峯专利>正文

发光二极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74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是将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栈,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后露出导电部,LED装设于导电部,并电连接第二导电体。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装设于供电板上时不需考虑电极的正负,组装容易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尤指一种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 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技术背景LED (发光二极管)由于构造简单,亮度高,因此目前广泛地运用于广 告或照明设备,例如户外大型电视墙、户外大型广告广告牌、车灯或手电 筒…等。现有LED的结构具有一长、 一短的接脚,其分别代表不同的电极, 然而,现有LED组装于供电板上时需先判别供电板上二接脚插孔的电性是否 与现有LED—长、 一短接脚的电性相符,如否,则需将现有LED旋转以使二 接脚的电性与二接脚插孔的电性相符,然后将二接脚再分别对准二接脚插 孔,使现有LED可顺利装设于供电板上,其组装过程十分不便。当LED出现 故障时,则需将现有LED从供电板上拆下,再经由上述步骤将现有LED组装 于供电板,其更换过程亦十分不方便。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以使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 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将是本技术所要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LED的缺陷,本技术^Hf—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以 期达到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借着将第一导电 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栈,使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 缘体及第二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 一第一导电体, 其具有一导电凸出部; 一第一绝缘体,其具有一绝缘套设部,该第一绝缘体 设于该第 一导电体使该绝缘套设部套设于该导电凸出部,并使该导电凸出部露出一导电部; 一第二导电体,其具有一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设于该第一绝缘体使该绝缘套设部贯穿该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藉由该第一绝缘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隔离;以及一LED,其设于该导电部,该LED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 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电连接该导电部,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二 导电体。藉此,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 电板上更换。如上所述,本技术借着将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 栈,使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后露出导电 部,致使LED可装设于导电部,并电连接第二导电体,进而达到发光二极管 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效用;就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而 言,利用本技术所衍生的产品,当可充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侧剖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图6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四的立体组合图7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四的侧剖图8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一的立体分解图9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一的侧剖图IO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二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二的侧剖图; 图12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立体组合图; 图14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侧剖图; 图15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立体组合图; 图17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侧剖图; 图18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立体分解图; 图19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立体组合图; 图20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侧剖图; 图21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立体分解图; 图22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立体组合图; 图23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侧剖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第一导电体.导电凸出部111.,..导电部z…'…第—导电体21...贯孔3…....第一绝缘31....绝缘套设部4…]LED41".第一电极42….第二电极43".第二绝缘体44….第一电极5…....本体6……导光罩7…....供电板71...第一导电层板711…导电弹片712.,..导电弹片72..,.第二导电层板721…第一开口722.,..第二开口723.…开口724...弹性导电端子73...绝缘层板731....容置区732…容置区74. .容置区741....上开口742…穿孔743....下开口8......上导电盖板 81…穿孔 9……下导电盖板10…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藉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下图l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 组合图、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技术 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一第一导电体1、 一第二导电体2、 一第一绝缘体3 及一LED4。其中,第一导电体1具有一导电凸出部11,该导电凸出部ll可 呈圓柱状,第一绝缘体3具有一绝缘套设部31,该绝缘套设部31可呈中空 圓柱状,第一绝缘体3设于第一导电体1使中空圓柱状的绝缘套设部31套 设于圓柱状的导电凸出部11,并使导电凸出部11露出一导电部111。第二 导电体2具有一贯孔21,第二导电体2设于第一绝缘体3使中空圓柱状的绝 缘套设部31贯穿贯孔21,第二导电体2藉由第一绝缘体3与第一导电体1 电隔离。LED4设于导电部lll使设于LED4下方的一第一电极41电性接触导 电部111,设于LED4周围的四个第二电极42电连接第二导电体2,增加第 二电极42的数量除可增加导电量外,亦可藉由这些第二电极42散热。另夕卜, 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还可包含一导光罩6,该导光罩6可呈半球体 状,导光罩6罩盖LED4、 一第一电极41及四第二电极42,导光罩6可避免 外界环境破坏LED4、 一第一电极41及四第二电极42,且导光罩6可聚集或 发散LED4所产生的光线。第一绝缘体3设于第一导电体1,第二导电体2 设于第一绝缘体3后形成一本体5,本体5呈方柱状。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导光 罩6亦可呈矩形体状。图6及图7分别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四的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第二绝缘体43,第二绝缘体43设于LED4与导电部111之间,二第一电极44及二第二电极42 设于LED4周围,二第一电极44电连接导电部111, 二第二电极42电连接第 二导电体2。增加第一电极44及第二电极42的数量除可增加导电量外,亦 可藉由该些第一电极44及该些第二电极42散热。图8及图9分别为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一的立体 分解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 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 一绝缘层板73、 一第二导电层板 72及一上导电盖板8,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 设于绝缘层板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第一导电体,具有一导电凸出部;    第一绝缘体,具有一绝缘套设部,该第一绝缘体设于该第一导电体使该绝缘套设部套设于该导电凸出部,并且该导电凸出部露出一个导电部;    第二导电体,具有一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设于该第一绝缘体使该绝缘套设部贯穿该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藉由该第一绝缘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隔离;以及    发光二极管装置,设于该导电部,该发光二极管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电连接该导电部,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二导电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峯
申请(专利权)人:林健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