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09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结构,该结构联结设位于机台的机座及上盖间,其中,该结构包括一套接杆、第一弹簧、内杆、轴接件、第二弹簧及调整件所构成,由该结构组合并以套接杆一端轴设于上盖一侧,轴接件轴设于机座与上盖的同侧,而可获致上盖启闭于机座时,达到缓冲的机能,避免上盖于开启或盖合时因使用者操作施力的不同,致使上盖盖合力过大或开启弹开力过大,造成机台本身强大的震动,进一步防止上盖与机座间启闭机能的损坏或内部元件的损坏,并增进使用者操作上的安全性,实为一创新且新颖的结构并具备多优越功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启闭的缓冲结构,尤指一种缓冲器结构,由该结构复设于机台的机座与上盖间,而可防止上盖盖合力过大,导致机台的震动,而降低机台本身的稳定性,并可避免内部元件或启闭结构的损坏,进一步提供使用者使用上的安全机能。
技术介绍
按,一般所使用的各式大小型机台,只要是有盖合机能的,均有一上盖或门板,而普遍常见的上盖或门板与机台本身盖合或开启时,若无设置缓冲结构,则会造成盖合力或开启力过大,而导致机台强大的震动,日久使用下便会使内部元件或上盖抑或门板损坏,而大幅降低其使用的寿命,严重者更会因上盖或门板的弹开或迅速盖合而伤及使用者,于是,便有业者于机台的上盖或门板与机台本身联结处设有弹簧元件或油压杆,此虽可达到缓冲机能,但因单一弹簧元件其所产生的弹性系数为一固定值,关闭时固然可以提供一反作用力暨缓冲的机能,而开启时不但不具有缓冲的机能,反而还因弹簧压缩而产生更大的作用力,使上盖或门板以更迅速的速度弹开,且弹簧日久使用后更会造成弹性疲劳而丧失其原有的机能,无法有效兼具启闭缓冲的结构,再者,以油压杆方式实施,则兼具了启闭缓冲的结构,但油压杆日久使用后,易造成油封硬化而产生漏油的不良情事,故使用者需每隔一段时日检查该油压杆的油封是否需要更换或整体效能定否有降低,若疏忽检查,除了油压杆会漏油外还会丧失原来油压杆缓冲的机能,仍然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及提升工作的效率,为此如何有效避免上述弊端达到多功能及提升安全的目的,为各相关业者的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结构。本技术可防止机台的上盖与机座盖合力或开启力过大,导致机台的震动,而降低机台本身的稳定性,并可避免内部元件或启闭结构的损坏,进一步提供使用者使用上的安全及达到有效启闭的缓冲机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缓冲器结构,其中该结构复设于机台的机座与上盖间;该缓冲器结构由一套接杆、第一弹簧、内杆、轴接件,第二弹簧及调整件所构成,套接杆一端为轴接端,由轴接端的另端延伸有一套杆,套杆内容设第一弹簧,内杆一端伸入套接杆的套杆内并抵顶压缩第一弹簧,轴接件于两侧形成轴接端,并于中央形成有一贯穿的孔位,且延伸有一套接端,以提供第二弹簧一端套接并固定用,调整件于中央形成有一孔位,且延伸有一套接端,将轴接件的套接端及调整件的套接端分别由第二弹簧的两端套设并固定,再以内杆贯穿轴接件的孔位及第二弹簧并使内杆另端凸伸于调整件的孔位外并固定,内杆的一端被套入于内设有第一弹簧的套接杆的套杆内,其中,该套接杆的套杆同样贯穿于轴接件的孔位,而于第二弹簧间作动,整体构成一缓冲器的结构。其中该内杆于调整件的一端可设有数区隔的限位槽。其中该调整件于侧边可设螺孔与定位梢。其中该内杆于调整件的一端可设有外螺纹。其中该调整件于中央形成的孔位可设有内螺纹。其中该缓冲器结构组合后,以套接杆一端的轴接端轴设于机台上盖一侧,轴接件的轴接端轴设于机台机座与上盖的同侧,而形成一介于上盖与机座间联结的缓冲结构。其中该缓冲器结构的轴接件所复设的轴接端可以任何轴设方式设位于机台的机座一侧,套接杆一端的轴接端同样可以任何轴设方式设位于机台的上盖同于轴接端轴设的同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缓冲器结构复设于机台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器结构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缓冲器结构的构件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缓冲器结构复设于机台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有关本技术的特征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功效,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缓冲器结构,其中该缓冲器结构1复设于机台2的机座21与上盖22间,并由该缓冲器结构1组合后,以套接杆11一端的轴接端111轴设于机台2上盖22一侧,轴接件14的轴接端141轴设于机台2机座21与上盖22的同侧,而形成一介于上盖22与机座21间的联结结构,并可获致上盖22启闭于机座21时,达到缓冲的机能。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缓冲器结构,其中该缓冲器结构1由一套接杆11、第一弹簧12、内杆13、轴接件14、第二弹簧15及调整件16所构成,套接杆11一端为轴接端111,由轴接端111朝第一弹簧12延伸有一管状的套杆112,套杆112内则容设第一弹簧12,内杆13一端则伸入套接杆11的套杆112内并抵顶压缩第一弹簧12,另端则形成有数区隔的限位槽131,轴接件14于两侧形成轴接端141,并于中央形成有一贯穿的孔位142,且朝第二弹簧15延伸有一套接端143,以提供第二弹簧15一端套接并固定用,调整件16于侧边设有螺孔161以提供定位梢162的螺锁,并于中央形成有一贯穿的孔位163,且朝第二弹簧15延伸有一套接端164,将轴接件14的套接端143及调整件16的套接端164分别由第二弹簧15的两端套设并固定,再以内杆13贯穿轴接件14的孔位142及第二弹簧15并使内杆13一端凸伸于调整件16的孔位163外,由内杆13所设的限位槽131适当的位置对准于调整件16的螺孔161后,再由定位梢162加以螺锁卡制限位槽131,以获致内杆13一端的固定,内杆13的另端则被套入于内设有第一弹簧12的套接杆11的套杆112内,整体构成如图3所示的组合态样,其中,该套接杆11的套杆112同样贯穿于轴接件14的孔位142,而于第二弹簧15间作动。请并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缓冲器结构,其中该缓冲器结构1的轴接件14所复设的轴接端141可以任何轴设方式设位于机台2的机座21一侧,套接杆11一端的轴接端111则同样可以任何轴设方式设位于机台2的上盖22同于轴接端111轴设的同侧。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的缓冲器结构,当使用者将机台2的上盖22向下盖合于机台2的机座21时,此时套接杆11便向下作动而缩入于第二弹簧15内,其套接杆11内设的第一弹簧12则受内杆13的压挤而产生压缩的状态,待第一弹簧12呈完全压缩的状态下,使用者再施予更大的力量下压,而使套接杆11底端抵顶于调整件16的套接端164或因套接杆11下压至极限而使内部的第一弹簧12直接推移内杆13向下作动,令介于轴接件14与调整件16间的第二弹簧15产生拉伸作用,由此以提供使用者于盖合时产生第一弹簧12较小的第一阶段施力及第二弹簧15较大的第二阶段施力,避免迅速盖合产生使用者压伤或机台大幅震动的不良情事,当使用者将机台2的上盖22开启时,此时第二弹簧15则会压缩,并由调整件16或内杆13向上推移套接杆11,当第二弹簧15呈完全压缩状态时再由内杆13使原本设位于套接杆11内的第一弹簧12由压缩状态逐渐伸张而再次推顶套接杆11向上作动,由此以提供开启时第二弹簧15较大的第一阶段施力及第一弹簧12较小的第二阶段施力,并因弹簧本身的系数不同而可获致缓冲开启或关闭的速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缓冲器结构,的确能由上述所描述的构造,达到所述的功效。上述的附图及说明,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大凡熟悉该技术人士,其所依本技术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技术申请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器结构,其中该结构复设于机台的机座与上盖间,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结构由一套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器结构,其中该结构复设于机台的机座与上盖间,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结构由一套接杆、第一弹簧、内杆、轴接件,第二弹簧及调整件所构成,套接杆一端为轴接端,由轴接端的另端延伸有一套杆,套杆内容设第一弹簧,内杆一端伸入套接杆的套杆内并抵顶压缩第一弹簧,轴接件于两侧形成轴接端,并于中央形成有一贯穿的孔位,且延伸有一套接端,以提供第二弹簧一端套接并固定用,调整件于中央形成有一孔位,且延伸有一套接端,将轴接件的套接端及调整件的套接端分别由第二弹簧的两端套设并固定,再以内杆贯穿轴接件的孔位及第二弹簧并使内杆另端凸伸于调整件的孔位外并固定,内杆的一端被套入于内设有第一弹簧的套接杆的套杆内,其中,该套接杆的套杆同样贯穿于轴接件的孔位,而于第二弹簧间作动,整体构成一缓冲器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登科
申请(专利权)人:新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